粽子不僅有許多形狀和品種,而且在中國不同地區有甜和鹹的味道。甜的有白水餃、紅豆餃、蠶豆餃、紅棗餃、玫瑰餃、瓜子餃、豆沙豬油餃、棗泥豬油餃等等。鹹味:豬肉餃子、火腿餃子、香腸餃子、蝦餃、肉丁餃子等。,但是豬肉水餃比較多。但是,下面的百科將為我們帶來壹種獨特的風味——蜜棗粽子。
材料:糯米1000克,葡萄幹50克,蜜棗100克。
練習:
1.將400克粽子葉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沸至軟身,瀝幹水分備用。
2.糯米洗凈瀝幹備用。
3.蜜棗放入碗中,蒸熟,趁熱撈出,葡萄幹洗凈瀝幹。
4.取3片毛對生的粽子葉。先加入1/3糯米,加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幹,再加入2/3糯米做成三角形粽子,用繩子紮緊。
5.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加水用大火煮2小時左右,再用小火煨3小時左右,即可食用。
小貼士:
服用螺內酯、曲安奈德、補鉀時,葡萄幹等含鉀量高的食物不宜同食,否則易發生高鉀血癥、胃腸痙攣、腹脹、腹瀉、心律失常。
蜜棗粽子的營養價值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壹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粟米”、“粽子”。歷史悠久,花樣繁多。到了宋代,已經有了“蜜餞餃子”,也就是水果進餃子。詩人蘇東坡有詩“粽子裏見楊梅”。這時也出現了用粽子堆成亭臺樓閣和木制車馬的廣告,說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時尚的。那麽蜜棗粽子有哪些營養價值呢?讓我們來看看媽媽的百科全書。
紅棗營養價值豐富。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b 12’,對改善貧血有很好的作用。紅棗含有豐富的鈣和鐵,對防治骨質疏松和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常患骨質疏松癥,處於生長發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和女性易患貧血。紅棗對它們會有理想的治療效果。此外,蜜棗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
但粽子的營養主要是熱量,其次是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以20歲成年男女壹天所需的營養來說,粽子的熱量大多偏高,高纖維普遍不足,少用為宜。
蜜棗粽子的食用功效
據《本草綱目》“棗性平味甘,能補脾胃、養津液、補血安神、疏通九竅、益肝肺、增肌肉之力”。蜜棗的營養成分很好,吃了對身體有很多好處。那麽蜜棗粽子有哪些食用功效呢?讓我們來看看媽媽的百科全書。
1,養血安神:適合血虛、面色萎黃、心慌、血虛、急躁的人;
2.補中益氣:治療中氣不足、脾胃虛弱證;
3.緩解藥物的性質:與致病藥物配伍,可以緩解藥物的毒性,保護正氣。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和澱粉等。它營養豐富,是壹種溫補強身的食品,具有補中、健脾、養胃、止汗的功效,對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有壹定的緩解作用。葡萄幹中鐵和鈣的含量非常豐富,對兒童、婦女和貧血虛弱的人來說是很好的滋補品。能補血益氣,溫腎,治療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麻王百科建議,多吃蜜棗對身體有好處,但也要註意好的壹面,不能吃太多。
蜜棗粽子的註意事項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這壹天不可或缺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是不可或缺的習俗。因為吃粽子會有不同的味道,吃蜜棗粽子需要註意哪些事項?在媽媽百科裏給我們解釋壹下吧。
1,蜜棗和粽子好吃,但是不能多吃。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容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引起腹脹。所以正常人每次都要少吃。吃粽子的同時,可以搭配蔬菜水果,幫助腸胃蠕動,避免消化不良。但也不宜與西瓜等含大量水分的涼性瓜果同食,以免腹瀉或腹痛。
2.空腹吃粽子是不可取的。
如果空腹吃粽子,糯米會長時間停留在胃裏,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炎、食管炎患者復發。
3.剛從冰箱裏拿出來的粽子不宜食用。
有些人喜歡把粽子放在冰箱裏冰壹會兒再吃。這種粽子又硬又冷,對於有胃病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最好拿出來充分加熱軟化後再吃。
4.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
吃粽子不要喝冷飲。喝涼的東西會讓糯米更容易凝固,會讓人有滯脹感。
蜜棗和粽子的適宜人群
粽子是我們端午節的傳統食品,它是用粽子葉包裹糯米蒸的。它不僅是食物,也是壹種文化。粽子有很多種。做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還添加了益智仁。煮好的粽子叫“益智粽子”。那麽不能吃蜜棗和粽子的都是些什麽人呢?讓我們看看媽媽。com百科回答妳的問題。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粽子種類繁多,含脂肪較多,屬於油膩食物。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如果吃多了,可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2.老人和孩子。粽子大多是糯米做的,比較黏。如果老人和小孩吃多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出現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
3.腸胃病患者。蒸的時候粽子會釋放出壹種膠狀物質,吃了之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粽子裏的糯米性溫滯,含有多而長的植物纖維。吃多了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如果貪吃粽子,很可能引起潰瘍穿孔出血。
4.糖尿病患者。粽子裏經常有紅棗和紅豆沙,含糖量很高,吃的時候壹般都會加糖。如果不加以控制,會損害胰島的功能,使患者血糖、尿糖迅速升高,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