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是什麽時候發明的?
壹、火鍋的歷史和起源:中國的火鍋歷史悠久。浙江等地出土了5000多年前與陶壺配套使用的小陶爐。可以輕松移動,可以算是火鍋的初級形態。北京延慶縣龍慶峽山容文化遺址出土的春秋時期青銅火鍋,有加熱的痕跡。奴隸社會晚期,出現了小型青銅鼎,高不到20厘米,口徑約為15厘米。有的鼎與爐合二為壹,即在鼎內鑄有夾層,將鼎腹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有壹個給炭火加料的開口,四周挖空做通風煙孔。有的鼎腹較淺,中間有炭盤。人們稱這種鼎為“文鼎”,小巧方便,可以說是較好的火鍋。漢代出現了壹種叫“染爐”、“染杯”的小型青銅器,其結構分為三部分:主體為炭爐;有壹個杯子,上面有食物,容積壹般是250到300毫升;下面有壹個炭火托盤。可以推斷這是古代單人使用的小火鍋。唐宋時期,火鍋開始流行,官員和名人舉行宴會,準備更多的火鍋。五代有五格火鍋,分五格供客人涮。那時候火鍋也叫暖鍋,壹個是銅的,壹個是陶的,主要用來煮肉。到了清朝,各種火鍋配火鍋已經成為宮廷的冬季美味。嘉慶皇帝登基時,在盛大的宮廷宴會中,除了山珍海味、土地和水,還專門用1650個火鍋招待客人,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火鍋宴。二:火鍋類型:按燃料;根據火鍋的結構;按原料區分;此外,根據口味,還有銅火鍋、不銹鋼火鍋、陶瓷火鍋以及壹些獨具特色的火鍋。山東王克中發明了壹種火鍋餐桌,中間由1個大、8個小、9個火鍋座組成,每個火鍋座由電熱板、火鍋湯盆、金屬菜盤和鍋蓋組成。需要品嘗火鍋宴時,桌子可以作為所有客人的專用火鍋,中間還可以擺放各種與火鍋配套的菜肴。如果蓋上九個圓孔蓋,就成了壹個普通的餐桌,具有保溫菜肴的功能。只要在火鍋湯盆裏放上水,把菜放在上面,然後打開電熱板的開關,就可以讓菜保溫又好吃。三:國外很多國家吃火鍋。下面舉幾個例子:日本鋤頭火鍋:主料有牛肉片、蝦、雞肉片、魚片、豬腰片等。,配料有粉條、菠菜、京菜、洋蔥等。吃的方法壹般是將鍋燒熱,油燒熱後倒入京菜和蔥片,翻炒至八成熟,再將各種喜歡的主料放入鍋中,邊炒邊吃。吃到壹半,再加入鮮湯和調料煮開,把鮮湯裏的主料涮幹凈再吃。酸菜白肥肉韓式火鍋:炭火加熱,肉湯是海鮮湯,其酸菜很有名。白色肥肉是五花肉,配血腸和蛤蜊。吃起來很原始,但是很滿足。韓國石板火鍋:鍋底是辣椒油和辣椒粉,上面是肉片和肥雞,辣極了。印尼咖喱火鍋:食材為印尼產的咖喱、粉條、椰子粉、香料,魚頭、大蝦、雞肉、牛肉漂洗幹凈,鍋底浸泡米粉,有吸收原汁的優雅口感。瑞士奶酪火鍋:將奶酪放入鍋中,煮沸成液態,然後加入白酒和果酒。吃的時候用長叉把法式面包放進鍋裏的奶酪液裏,奶酪滲透到面包裏後馬上吃。火鍋材料這裏說的材料主要是指火鍋的主料、湯料和醬汁。至於發熱材料和壹些小餐具、器皿,這裏就不贅述了。火鍋的主料是鍋裏煮的原料,應用範圍極其廣泛,天上飛,地上跑,水裏遊(爬)。按原料性質可分為海鮮原料、海鮮原料、家禽原料、家畜原料、果蔬原料、生產品等。幾乎所有能用來做菜的原料都可以作為火鍋配料。火鍋湯是鍋裏的底湯。用的最多的湯是紅湯,其次是白湯(包括酸菜湯)。紅湯是麻辣湯,由濃湯、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精鹽、黃酒和各種香料熬制而成。白湯是用老母雞、肥鴨、豬骨、火腿肘子、瘦豬肉、蔥、姜、酒等熬制的湯。,壹般配合紅湯使用,很少單獨使用,即使使用,也經常配壹些調料食用。蘸醬是火鍋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常見的有麻油醬、蒜泥醬、花椒油醬、紅油醬、麻辣醬醬、川七蘸醬、醬香醬、韭菜花醬等等。火鍋裏燙過的主料,剛出鍋的時候是燙的。如果把剛從鍋裏撈出來的主料浸在調味盤裏,可以降低燙原料的溫度,不會燙到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