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親子閱讀】約翰·伯恩漢姆——孩子們的“甘叔叔”

【親子閱讀】約翰·伯恩漢姆——孩子們的“甘叔叔”

約翰·伯恩漢姆是英國繪本大師。生於1936,死於2019+0.4。我讀了馬庫斯的《為什麽繪本很重要——21位世界頂尖插畫師訪談》。

說到約翰·伯恩漢姆在創作上的成功,很多評論都會提到他十二歲就讀夏山學校的經歷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在接受馬庫斯采訪時,柏寧厄姆還談到了夏山學校尼爾校長實施的“孩子是通過愛而成功的,而不是權威的壓制和懲罰”。他的“甘叔叔系列”,甘叔叔或多或少是尼爾先生。

他的人生經歷非常豐富。他年輕時拒絕服兵役,於是去蘇格蘭、意大利、以色列等地服替代役。之後,他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並在藝術學院遇到了他的妻子海倫·奧森伯裏。

很多從事童書創作的大師,似乎都誤入了“童書世界”,然後被鎖定了壹生與童書為伴的命運。伯寧厄姆也是。

伯寧厄姆的繪本裏壹直有“兒童優先”的概念。他的繪本仿佛是壹本“家長書”,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孩子。對待孩子,要記住我們所信奉的“理解、信任、平等、自由”,告誡我們不要做自以為是、絮絮叨叨、令人生厭的大人。

約翰·伯寧厄姆在中國出版了20多種作品。我們只讀了這些,不能說對這位偉大的繪本創作者了解很多。偉大的創作者很神奇,書架上的每壹本書,甚至是《莎莉,遠離水》,我以為壹個三歲的孩子看不懂的,都讓小人物著迷。

01

無聊的成年人和有趣的孩子

約翰·伯寧厄姆的繪本裏隨處可見無聊的大人和有趣的孩子。莎莉遠離水,莎莉洗過澡了嗎,還有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這壹切都有壹個討厭的大人。

尤其是莎莉系列,書中的大人們壹直在竊竊私語:“莎莉,別把鞋弄臟了”“莎莉,離水遠點”“莎莉,喝點水吧”“好多人都沒有浴缸”“看把衣服扔得滿地都是”“莎莉……”從我當了媽媽開始,我已經這樣很多次了。

莎莉系列的構圖有作者明顯的意圖。對面壹頁畫的完全不壹樣,大人講的那壹頁線條簡單,色彩單調;描寫兒童世界的頁面以色彩鮮艷的油畫形式出現。成人和兒童的世界並置,形成鮮明對比。

在愛德華的《世界上最可怕的男孩》中,愛德華早上起床後踢了壹腳什麽東西,這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粗魯的男孩。愛德華有時候很吵,壹個聲音會說,妳是世界上最吵的男孩;愛德華有時候欺負孩子,會被說,妳真的是世界上最壞的男孩;愛德華有時追逐動物,被批評為世界上最沒有愛心的男孩。愛德華有時會弄臟房間,而且不記得刷牙,所以他會被認為是最臟的男孩...

於是,日復壹日,周復壹周,月復壹月,愛德華真的變得越來越不幹凈,野蠻,淩亂,邋遢,吵鬧,粗魯。

讀給伊娃聽了很多遍,發現在每壹頁大人批評愛德華的地方,大人都瞧不起孩子,高高在上。在書的前半部分,愛德華每次受到批評都會變小,直到他變得非常小...繪本的後半部分是被肯定和鼓勵後的愛德華,畫面色彩溫暖明亮。

在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到約翰·伯寧厄姆在夏山學校的影響。他在接受馬庫斯采訪時還表示,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尼爾先生的理念是,孩子是通過愛獲得成功的,而不是通過權威的壓制和懲罰。

我們可能被這樣對待過;我們可能是評判愛德華的成年人。

我經常說這種無理的話。看到地上躺著的繪本,滿地散落的玩具,亂七八糟的衣服,妳會忍不住貼上標簽,說壹些沈重的話。

在大人和孩子之間,約翰·伯恩漢姆從不猶豫地站在孩子壹邊。作為壹個更強大更有力量的成年人,妳要謹慎對待孩子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做壹個這麽討厭的成年人。

02

?用“五歲小孩”的心情創作繪本

約翰·柏寧厄姆的繪本充滿想象力,天馬行空。他說他心裏有壹個“五歲的孩子”,所以他的繪本讓孩子感到親近。剛開始看寶兒,約翰·柏寧漢姆寫的第壹本繪本,獲得了英國兒童繪本獎和凱特·格林納維獎。《牛油果寶寶》《魔法床》《秘密動物園》《拔河比賽》《野餐》《雲裏的孩子》都看過壹遍,我還要看好幾遍。這似乎是壹個非常有用的標準來判斷壹本圖畫書是好是壞,以及兒童是否需要重讀它。

《牛油果寶寶》是壹個關於壹個喜愛牛油果的寶寶的神奇故事。哈的寶寶很瘦。哈的媽媽又生了壹個寶寶。希望他能更強。但是這個小寶寶不愛吃。不管他媽媽做什麽,他都不吃。她媽媽很傷心。

壹天,哈的哥哥和姐姐發現了壹個鱷梨,讓媽媽給哈的寶寶吃。哈寶特別愛吃牛油果,壹吃就控制不住。他每天吃壹個牛油果,從而成為大力士寶寶。愛牛油果的小牛油果趕走半夜闖進家裏欺負哥哥姐姐的壞同學的小偷;幫媽媽搬重物...牛油果寶寶越來越壯了,還天天吃牛油果。

這是壹本宣傳鱷梨的圖畫書嗎?後來我才知道,因為約翰·伯恩漢姆的壹個孩子愛吃鱷梨。巧了,漢堡也壹樣。為了增加她對這本繪本的熟悉程度,我把牛油果換成了漢堡更熟悉的牛油果。我們在吃飯的時候,解讀了這本書裏的片段,讓不愛吃蔬菜的漢堡吃了很多蔬菜。

可能每個孩子都幻想家裏有壹個“秘密動物園”。

神奇的床,喬治從二手市場買的床。晚上念咒的時候帶著他走遍了世界,經歷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在秘密動物園裏,西爾維的房間有壹條秘密通道,通往壹個神秘的動物園,這裏也是西爾維的秘密天堂。在《雲上的孩子》中,艾伯特和他的父母壹起去遠足。艾伯特不小心從山上摔了下來,被雲山的孩子們抓住了。他和雲上的孩子們在雲中漫步、遊泳,最後回到了自己的家。

每個故事都有跌宕起伏,小寶貝被拉得緊緊的。故事富有想象力,不可思議;大人會想,嗯?這怎麽可能呢?太不可理喻了,而這恰恰是孩子們喜歡的故事。

03

溫暖的“甘叔叔”

有很多評論文章說約翰·伯恩漢姆就像孩子的“甘叔叔”,壹個溫和寬容的長輩形象。在《和甘叔叔去河邊》和《和甘叔叔去兜風》系列中,約翰·柏寧厄姆和孩子們壹起出現。

《和甘叔叔壹起遊泳》也是獲得凱特·格林納維獎的約翰·柏寧厄姆的作品。

"

他是甘叔叔。

甘大爺有船,家在河邊。

有壹天,甘叔叔要撐船過河。

兩個孩子說:“我們壹起去好嗎?”

甘叔道:“就好,只要不吵。”

兔子說:“甘叔叔,我能和妳壹起去嗎?”

甘叔叔說:“可以,但是不能亂跳。”

貓說:“我真想做壹只船。”

甘叔叔說:“可以,但是不能追兔子。”。

狗說:“妳能帶上我嗎?”

甘叔叔說:“可以,但是不能惹貓。”

豬說:“甘叔叔,我可以走了嗎?拜托拜托了。”

甘叔叔說:“來吧,但是妳不能前後搖擺。”

羊說:“有地方讓我坐嗎?”

甘叔道:“有空缺,不能咩。”

雞也說:“我們也可以去嗎?”

甘叔叔說:“可以,但是不能扇動翅膀。”

奶牛說:“妳能給我騰個地方嗎?”

甘大爺說:“可以,只要不踩東西就行。”

山羊說:"甘叔叔,我能加入妳嗎?"

甘大爺說:歡迎,但是不要亂踢。

壹開始,大家都很開心。

但是過了壹段時間,

山羊踢來踢去,

牛踩東西,

小雞拍打著翅膀,

綿羊咩咩叫,

豬前後搖擺,

狗激怒了貓,

貓去追兔子,

兔子在跳來跳去,

孩子們大吵大鬧,

船翻了...

所有人都掉進了水裏。

甘大爺帶著山羊、奶牛、綿羊、豬、狗、貓、兔子、小孩遊到岸邊,然後爬上岸,讓太陽曬幹身體。

甘叔叔說我們必須穿過這片草地走回家。我邀請妳到我家喝茶。

喝完茶,甘大爺說:“再見,下次來遊河。”

"

《跟甘叔叔去兜風》是壹個類似的故事(兩者都是由臺灣兒童文學作家翻譯的)。故事中的狗、貓、豬、兔子、山羊和雞就像孩子壹樣。他們貪玩,好奇,淘氣。雖然他們答應說“我答應”,但是每次壹起參加都會有很多麻煩。

彭懿在《和甘叔叔壹起遊泳》的引言中說,兒童是在“秩序→破壞秩序→恢復秩序(或形成新秩序)”的反復過程中成長的。

但是同行的大人會因為孩子打破秩序而暴跳如雷,讓孩子失去學習建立秩序的機會嗎?

甘叔沒有。他包容了孩子帶來的壹切後果,邀請他們下次再壹起玩。如果和這樣的成年人壹起長大,會有更幸福的孩子,然後更幸福的未來的成年人嗎?

04?

關於生與死

媽媽生了寶寶,關於生命的誕生。小人們對媽媽肚子裏的寶寶充滿了好奇,同時也有很多擔憂。最後,滿心歡喜地迎接這個小生命的到來。我們看這本書的時候發現,它的畫風和約翰·伯恩漢姆的畫風不壹樣。

原來這本書是約翰·柏寧厄姆和他的妻子* * *。他的妻子海倫·奧克森伯格(Helen Oxenberg)也是兒童書籍的創作者,也是英國著名的插畫師。這些畫部分是她創作的。關於生活的話題,似乎小孩子天生就感興趣。看完《媽媽要生了》,漢堡讓我講她出生的故事。從孩子眼中的光,可以看出她喜歡《我從哪裏來》這個故事。。

這本書也非常適合期待二胎的家庭。

最近漢堡喜歡“屎和屁,死了……”她模仿喬虎的單詞接龍遊戲,創造了自己的接龍遊戲,例如,勞拉-狗屎-然後哈哈哈阿哈壹陣大笑。她讓我講“弗洛格死了”的故事(弗洛格系列沒有講弗洛格的死)。

所以,我簡要回顧了弗洛格的壹生。在他和朋友們壹起度過了春夏秋冬之後,他終於幸福安詳地離開了人世。她臉上有困惑的表情。我猜可能是這個“死”和她想的“屎”好像不太壹樣。我問她,妳知道死亡是什麽嗎?三歲寶寶牛頭馬嘴的回答。

《爺爺》以約翰·柏寧漢姆的嶽父為原型,故事深情而溫暖。

在繪本《爺爺》中,約翰·伯寧厄姆也使用了不同風格的對開本繪畫,左邊是單線,右邊是淺色鉛;右邊是祖孫的日常生活:在花房裏擺弄花草,過家家,在沙灘上玩耍等等;左邊是兩人不相幹的對話。

後來爺爺說,我今天不能出去玩了。從圖上可以看出爺爺生病了。小女孩說,爺爺,我們明天去非洲玩吧,妳當隊長。說完這句話,再翻壹頁是小女孩孤獨的目光,她面前壹把空椅子。繪本開頭,在爺爺的花園裏,小女孩問,爺爺,蚯蚓會上天堂嗎?

全篇省略了“爺爺說”和“小女孩說”,而是用了兩種字體來表達爺爺和小女孩的對話。最後壹頁,漢堡會問,她爺爺呢?我收了收情緒,平靜地說:她爺爺去世了。

漢堡:妳剛剛去了天堂嗎?上了天堂會掉下去嗎?哦,我不這麽認為。雲中有孩子。他們會抓住爺爺的,對嗎?爺爺以後會住在那裏嗎?

是啊,沒錯。

從約翰·伯恩漢姆開始,我們對生與死有了壹點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