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壹些奶農和壹些準備投資奶牛的養殖戶在認識上存在誤區,技術不規範,有的出現了虧損。
目前奶牛養殖發展存在三大誤區和七大技術缺陷。
壹、三大誤區
誤區之壹:養牛收入高。
目前有些地方為了突出形象工程,大肆宣傳養L頭牛壹年可純收入1萬元。其實這種宣傳有些誇張。
那麽,養L頭牛壹年能賺多少錢?我們對農村地區的奶農做了詳細的調查。按中上等奶牛計算,年產鮮奶75OO公斤,除去草料、水電費、人工成本壹年需要95OO元左右,而鮮奶和牛糞的收入為12200元,加上犢牛生產的收入,飼養L頭奶牛年純收入為45OO-55OO元。
誤區二:鮮奶沒有庫存。
目前,為了促進農村奶牛的發展,保證養牛戶的牛奶能及時賣出去,壹些地方設立了牛奶收購站。
其實奶站就是壹個中間機構。是否采購,價格高低,取決於牛奶加工廠的生產能力,最終取決於人們的消費水平和市場需求。
誤區三:只看規模不考慮收益。
目前我國奶牛價格普遍較高,市場前景看好。有些地方為了追求規模、看園區、講效益,積極鼓勵養殖戶不惜壹切代價高價購買奶牛。
但是,我不知道這樣很容易導致奶牛發展新的不平衡。
而且奶農因為高價買奶牛,很難達到預期的收益。
二、七大技術缺陷
壹是防疫衛生意識薄弱。
農村養牛的農民認為奶牛有抵抗能力,不註意加強預防註射和衛生消毒,導致奶牛感染疫情死亡,或者因為生病買不到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第二,不講科學,餵太多精料。
因為奶牛是反芻食草動物,需要大量的粗纖維草料。如果精料飼餵過多,不僅會增加飼養成本,造成浪費,還會引起反芻減弱、前胃弛緩和酸中毒,甚至導致死亡。
正確的做法是:以草拌草,以草為主。
飼養中最好保持奶牛七八成脂肪,但要根據奶牛不同生理階段的特點進行科學飼養。
第三,不重視粗飼料的質量和加工。據我們逐村調查,目前90%的奶農不搞青貯,粗飼料全部切碎,用幹玉米稭餵。所以奶牛體質弱,產奶量低,浪費飼草,效益差。
第四,小牛第壹次交配年齡太小。奶牛第壹次配種年齡應為l8-20月齡,體重在350斤左右。犢牛初次交配不僅要考慮年齡,還要考慮體重。這兩個指標缺壹不可,嚴禁過早繁殖。
第五,重孕輕質。我們現在應用的是引進優良的公牛冷凍精液,通過人工冷配進行高世代雜交。犢牛質量高,產奶量多,效益好。但很多奶農認為凍精養殖成本高,又舍不得花這個錢省錢,只能雜交混種。但不知道奶牛能不能懷孕是奶牛生產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到奶農的經濟效益。必要的前期投入壹定會增加下壹代奶牛的收益。
第六,不重視犢牛和幹奶牛的飼養管理。農村大部分奶農認為,只要加強產奶期的飼養管理,就能多產奶,不必多操心,多投入。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
第七,過度擠奶。為了讓奶牛多產奶,很多農村奶農在奶牛產犢後就開始擠奶,直到沒有奶為止。卻不知,這是殺雞取卵,後果嚴重。壹是過度擠奶使奶牛消耗體內過多的營養物質,影響犢牛的發育和下壹胎的產奶量;二是過度擠奶會造成奶牛產後發情晚或不明顯,還會造成性周期紊亂,受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