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粽子
粽子,俗稱粽子,主要以糯米和餡料為原料,用箬葉(或葉子)包裹而成,形狀各異,如尖角形、四邊形等。粽子歷史悠久,最初是作為祭奠祖先和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小米(北方產)制成,稱為“角粟”。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味道上來說,粽子可以分為鹹粽子和甜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有影響、最廣泛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並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其中比較有名的粽子有: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是壹種大的、斜四邊形或三角形。市面上的產品大多是湯圓。在農村,人們仍然習慣於吃粽子。北京粽子黏、韌、香、獨特,多以紅棗、豆沙為餡,少數還以果脯為餡。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是廣東粽子,有金字塔形、條形、三角錐形。主要品種有鹹肉水餃、建水水餃、豆沙水餃,其中鹹肉水餃最受歡迎。鹹肉湯圓主要以糯米、五花肉、綠豆為餡,有的還會加入鹹蛋黃、香菇、蝦米、扇貝、栗子、花生等餡,鹹香可口,風味更佳。從地域上來說,廣東粽子還包括肇慶清蒸粽子、臺山粽子、東莞道子粽子、中山鹵豆粽子、潮汕雙煮粽子球、客家灰水粽子、湛江蛤蜊粽子。
江南的粽子最有名,最復雜,尤其是餡料,五花八門。與北方粽子的壹大區別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是提前浸泡在草灰湯中,用肉餡蒸熟,清香撲鼻。湖州粽子有獨特的長條形,形似枕頭,故稱“枕粽子”;又因其形狀細長,中間凹陷,兩端上翹,線條頗為優美,小巧雅致,故有人稱之為“美人粽子”。湖州粽子基本都是手工做的,很考究;材料也是五花八門,醬油、鮮肉、豆瓣醬、蛋黃等等。現在湖州有名的粽子有鎮元通和朱老大。
北方的粽子大多是糯米做的,和白糖或者紅糖壹起吃。
二、鹹鴨蛋
端午節吃鹹鴨蛋是壹大習俗,因為端午節過後,預示著炎熱夏季的到來,動植物的生命活動進入了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濕,害蟲細菌活躍,很容易引發很多疾病。端午節吃鹹鴨蛋可以排毒,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味鹹,微寒,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咽痛、牙痛、腹瀉等癥。直到現代,人們才開始煮鮮蛋、茶蛋來豐富口味。
其他雞蛋:
1,茶葉蛋
在江西南昌,端午節要煮茶葉蛋和鹹蛋。雞蛋包括雞蛋、鴨蛋和鵝蛋。蛋殼塗成紅色,裝在五顏六色的網兜裏,掛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祝孩子好運平安。
2.鹹蛋
據說煮粽子的鍋裏同時煮了壹些雞蛋,鴨蛋,鵝蛋。吃完蘸糖的甜甜的粽子,蘸鹽的雞蛋被“頂”上,讓妳整個夏天都避免生瘡;中午把粽子鍋裏煮好的鴨蛋、鵝蛋放在太陽底下曬壹會兒再吃,這樣可以避免整個夏天頭疼。
三、黃酒
《賈青錄》記載:“將雄黃研末、蒲黃碎末,與酒同飲,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是用白酒和雄黃勾兌而成的。這麽簡單的飲料為什麽這麽出名?這大概與白娘娘和徐賢的故事有關。白娘娘端午飲雄黃酒,秀蛇身。所以人們大概認為蛇、蠍子、蜈蚣等毒蟲可以用雄黃酒破解,端午節喝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
但現代人發現雄黃酒中含有劇毒砷,所以基本不喝雄黃酒。但由於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濕的功效,所以在端午節,有的人會以雄黃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制成香囊,有的還會制作雄黃熏條,希望能辟邪防蟲防蛇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