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

大部分急性闌尾炎患者,無論病理類型如何,早期臨床癥狀相似,診斷並不困難,大部分都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1)癥狀:主要表現為腹痛、胃腸道反應和全身反應。

1.腹痛:迫使急性闌尾炎患者立即就醫的主要原因是腹痛,除少數合並橫貫性脊髓炎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存在腹痛。

(1)腹痛的部位:典型的急性闌尾炎患者,腹痛開始的部位多為上腹痛,劍突下或臍周。大約6-8小時或更長時間後,腹痛的位置逐漸下移,最後固定在右下腹。腹痛固定後,原起始部位的疼痛可明顯減輕,甚至完全消失。這種腹痛部位的改變,臨床上稱為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是急性闌尾炎獨有的特征,也是區別於其他急腹癥的主要依據之壹。約80%的患者有此特征。轉移性腹痛的傳統解釋是,發病初期的疼痛是闌尾為了清除糞石或異物,解除管腔阻塞而進行的強烈蠕動引起內臟神經功能障礙的結果,因為內臟神經不能準確識別疼痛的確切位置;當炎癥擴散到闌尾的漿膜和腸系膜時,受受體支配的右下腹壁腹膜受到刺激,疼痛的定位更加準確。臨床上也有不典型的患者。腹痛可能開始於整個腹部,或左腹部,甚至腰部和會陰。部分患者無轉移性腹痛,以右下腹疼痛為首發癥狀。所以沒有典型的轉移性腹痛史,不能輕易完全排除急性闌尾炎的存在。

(2)腹痛的特點:急性闌尾炎患者大多有突發性、持續性腹痛,少數可先有陣發性腹痛,後逐漸加重。急性闌尾炎突然完全梗阻,初期可為劇烈陣發性腹痛,這是由於闌尾腔內壓力增加,闌尾壁強烈收縮所致。壹陣劇痛之後,間隔壹小段時間就可以復發。腹痛的程度和特點因人而異,但與闌尾炎的病理類型密切相關。單純性闌尾炎常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脹痛,化膿性和穿孔性闌尾炎常表現為陣發性劇烈疼痛或跳痛。

(3)腹痛突然緩解的意義:急性闌尾炎病程中,部分患者腹痛可突然完全緩解。這種現象可能出現在兩種情況:糞石、異物排入盲腸,闌尾腔梗阻突然解除,腔內壓力迅速減輕,疼痛立即減輕,說明病情好轉;此外,闌尾壁壞死穿孔後,膿性滲出進入腹腔,闌尾腔內壓力迅速降低,腹痛也可立即緩解。但腹腔內炎癥逐漸擴散,短暫緩解後右下腹疼痛會逐漸加重,這是暫時現象。所以腹痛突然緩解不壹定是好轉的標誌,壹定要結合體征綜合判斷,不能輕易放棄治療。

2.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最常見。早期嘔吐多為反射性,常發生在腹痛高峰期。嘔吐是食物殘渣和胃液,晚期嘔吐與腹膜炎有關。約1/3患者出現便秘或腹瀉癥狀,腹痛早期排便次數增多,可能是腸道蠕動增強的結果。盆腔位闌尾炎時,闌尾尖端直接刺激直腸壁,可伴有排便次數增多。而闌尾穿孔後的盆腔膿腫,不僅排便次數多,甚至會出現急性排便。

3.全身反應:急性闌尾炎早期,部分患者感到乏力、四肢無力,或頭痛、頭暈。在病程中,我感到發燒。單純性闌尾炎的體溫多在37.5-38℃之間。在化膿性和穿孔性闌尾炎中,溫度更高,達到39℃左右。極少數患者出現寒戰、高熱,體溫可升至40℃以上。

(2)體征:急性闌尾炎腹部檢查時,常見的體征有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反跳痛等。這些炎癥的直接跡象是診斷闌尾炎的主要依據。此外,在某些患者身上,還會出現腰肌大體征等壹些間接體征,有助於判斷闌尾發炎的位置。

1.步態和姿勢:患者喜歡采取上身向前彎曲,略向患側傾斜的姿勢,或用右手輕輕支撐右下腹,減少腹肌的活動度以緩解腹痛,行走時步態也較緩慢。這些特征在患者看病時就能發現。

2.腹部體征:有時需要持續觀察和多次比較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1)腹部形態及活動度:急性闌尾炎發病後數小時,查體可發現下腹部呼吸活動稍受限,穿孔後伴有腹膜炎時,整個腹部活動度可完全消失,腹部逐漸擴大。

(2)腹膜刺激:包括腹部壓痛、肌張力和反跳痛。雖然患者之間的腹膜刺激程度存在差異,但幾乎所有患者都有腹部壓痛。

右下腹壓痛:壓痛是最常見也是最重要的體征。感染返回局部檢查時,大網站采集僅限於闌尾腔,患者仍感到上腹部或臍部疼痛,右下腹有壓痛。當感染擴散到闌尾周圍組織時,右下腹壓痛範圍也擴大,壓痛程度也加重。穿孔性闌尾炎並發腱性腹膜炎時,雖然腹部各處均有壓痛,但仍以感染最嚴重的右下腹最為明顯。盲腸或腹膜後闌尾炎,前腹壁壓痛可能較輕。

腹肌緊張:約70%患者右下腹肌肉緊張。壹般認為腹肌張力試驗是闌尾壁外感染擴散和局部壁腹膜受炎癥刺激的結果,多見於化膿性和穿孔性闌尾炎,是機體不受意識支配的防禦性反應。腹肌緊張常與腹部壓痛同時存在,範圍和程度也大致相同。肥胖者、孕婦和年老體弱者往往腹肌較弱,肌張力不明顯。

反跳痛:急性闌尾炎患者可出現反跳痛,尤其是右下腹。如果得到患者的配合,右下腹反跳痛為陽性,說明腹膜炎肯定存在。闌尾位於腹腔深處時,壓痛、肌張力較輕,但反跳痛明顯,也說明腹腔深部有感染。

(3)右下腹壓痛點:傳統教材中介紹急性闌尾炎局部壓痛點的具體位置,將陽性局部壓痛點列為闌尾炎的體征之壹。雖然作者提出的闌尾炎壓痛點都是基於闌尾根部在體表的投影,但由於匯總數據不同,推薦的局部壓痛點並不完全壹致。臨床實踐證明,各壓痛點的陽性率差異很大,僅通過某壹壓痛點的有無來診斷急性闌尾炎是不現實的。更多的醫生認為右下腹固定壓痛區的存在比陽性壓痛點更有診斷意義。常見的投標要點如下:

①麥氏點:臍帶與右髂前上棘交界處1/3處。

②蘭茲點: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右1/3處。

③宋美貝氏點:臍帶與右髂前上棘連線與右腹直肌外緣的交點處。

④中性點:馬穴與郎穴之間的區域,腹直肌外側緣距右髂前上棘約7 cm處。

(4)腹部包塊:化膿性闌尾炎並發闌尾、腸管周圍組織炎癥時,網膜、小腸及其腸系膜可與闌尾粘連形成包塊;闌尾穿孔後形成的局限性膿腫,均可觸及右下腹腫塊。炎性包塊的特點是邊界不清、不動、壓痛、反跳痛。只有在患者的全力配合下,通過仔細觸摸才能發現深層的炎性腫塊。腫塊的出現說明感染已經局部化,發炎的闌尾已經被大網膜等組織緊緊包圍,此時不適合急診手術。

3.間接征象:其他征象,如羅氏征,臨床可查。只要技術正確,取得陽性結果,對闌尾炎的診斷有壹定的參考價值。

(1)羅氏征(又稱間接壓痛):患者仰臥時,檢查者用手掌按壓左下腹部或沿降結腸用力按壓,若右下腹部疼痛加重,則為陽性;或者力的方向是朝著右下腹,出現同樣結果時也是正的。當按壓力迅速釋放時,疼痛加重,可以更好地說明右下腹存在炎癥。至於陽性結果的機制,目前的解釋是:前者是左半結腸的氣體被壓力傳導到右半結腸,最後撞擊盲腸進入發炎的闌尾腔,使疼痛加重;後者借助下腹部的小腸袢將壓力傳遞到右下腹,使發炎的闌尾受到擠壓。關於羅氏征的臨床意義,陽性結果只能說明右下腹有感染,不能判斷闌尾炎的病理類型和程度。當右下腹疼痛需要與右側輸尿管結石等疾病鑒別時,羅氏征的檢查可能會有所幫助。

(2)腰大肌征:讓患者左側臥,檢查者會幫助患者用力拉伸右下肢。比如檢測右下腹疼痛,網站上說疼痛加重就是陽性。腰大肌陽性體征提示闌尾可能位於盲腸或腹膜後。當下肢過度伸展時,腰肌可被擠壓到發炎的闌尾。

(3)閉孔內肌征:患者仰臥後,右髖關節屈曲時,被動內旋,右下腹疼痛轉正,說明闌尾位置較低,炎癥擴散至閉孔內肌。

(4)皮膚過敏區:急性闌尾炎早期,特別是闌尾腔內有梗阻時,右下腹壁皮膚可出現敏感性增高。咳嗽和敲打腹壁會引起疼痛,甚至輕輕觸碰右下腹的皮膚也會引起疼痛。闌尾穿孔,過敏現象就會消失。過敏區皮膚範圍呈三角形,其邊界由右髂棘、恥骨脊、臍三點組成。皮膚過敏面積不隨闌尾位置變化,對非典型患者的早期診斷可能有幫助。

4.肛門指檢:除非是特殊情況,否則應將肛門指檢列為常規,正確的肛門診斷有時可直接為闌尾炎提供診斷依據。盆腔位急性闌尾炎直腸右側壓痛明顯,甚至可觸及炎性包塊。闌尾穿孔伴盆腔膿腫時,直腸內溫度高,直腸前壁可腫脹觸及病變,部分患者伴有肛門括約肌松弛。未婚女性患者,肛指檢查也可排除子宮及附件急性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