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開始,張導就為演員的選拔定下了基調——立足鄭州,面向全國。為什麽要立足鄭州?北京上海有那麽多孩子,普通話說得標準,形象很好。作為壹個河南人,張導有自己的堅持:京滬的孩子有了太多的機會,這對我們河南的孩子不公平。為了河南影視產業的發展,為了河南的孩子再有壹次走向全國的機會,在不影響藝術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用好我們河南的演員。
其實,鄭州很多孩子早就知道《快樂星球》,是因為2002年7月開始的“小演員選秀”。
當時,經過電視、報紙和網絡上的各種新聞發布,以及幾個月緊張的報名和準備,2002年6月,青年演員的選拔終於開始了,有視力測試、才藝表演和普通話測試...雖然是年輕演員,但大多不專業,要求不能降低。
初試結束後,留下六七十個孩子進行模擬射擊。在三四個月的時間裏,考官們從壹般(普通話)、外貌(表現)、外貌(形象)等方面對孩子們進行考核。考核的依據是劇組定下的“三真原則”:孩子要真的有表演天賦,真的喜歡表演,家長要真的支持孩子拍戲。
家長希望孩子成功無可厚非,但更多的家長是想給孩子壹個展示自己的機會,而拍戲本身也算是壹種素質教育,孩子在其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得到很大的鍛煉,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第壹次測試的時候還是冬天,下了幾次大雪。家長們冒著風雪帶著孩子壹次次試聽。其實拍這個片子,孩子們要犧牲很多,會影響學習,會吃很多苦。沒有什麽好處,也許他們只是起了壹點作用。即便如此,家長們還是很熱情。為此,張導深受感動。
拍攝時間壹點點臨近,反復看模擬拍攝樣片的大家都不高興了:小英雄“樂樂”拍不成了。
劇組經過討論,派了幾個團隊去鄭州各個學校挑人。大海撈針終於有了回報。在近萬人中挑出四五十人,收獲最大的是找到了“樂樂”(劇中第壹個英雄的名字)。
找啊找,波折又來了!樂樂的家人不贊成他拍戲,最大的擔心是會影響學習。尊重父母的意見,但張導真的不想放棄這塊璞玉。經過張導壹次又壹次的苦口婆心的勸說,樂樂的家人終於心軟了。這位曾在軍校當過教官的父親感慨地說:“我這個最擅長做學生思想工作的人,是受張導教育的。"
“樂樂”簽了協議,大家都松了壹口氣:這就成功了50%!
扮演“胖哥”的小演員的選擇更有意思。當他參加模擬射擊時,這引起了張導的註意,但遭到了所有人的壹致反對。迷惑不解的張導得知這個小家夥以他的“皮膚”而聞名,沒有人能控制它。
有壹次參加預賽的孩子們在壹起開會,張導在臺上發言。剛開始還沒1分鐘,就感覺眼前壹花,“嗖”的壹聲,壹個煙灰缸飛了過去。張為首的下壹個怒目而視,壹圈孩子手指著“胖哥”:“他扔的!”結果,會議繼續進行,但“胖哥”孩子卻因為站在墻上而受到了懲罰。事情還沒完。在那麽短的時間裏,“胖哥”居然做出了五六件東西,真的不是壹般的“皮”。張導終於明白了大家壹致反對的原因。唉,我控制不了,那就不用了。
模擬樣本拍完之後,大家坐在壹起研究。當他們看到“胖哥”那壹幕時,嘿,這小家夥演得真好。太可惜了。班恩已經決定放棄他張局長的主意。在與父母溝通後,張導找到了壹種管理“胖哥哥”的方法,於是他做了壹個決定,並使用了它!
壹個接壹個,演員基本確定,人都到齊了。開始拍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