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目前制粉技術的限制,很難完全分離小麥皮。因此麩皮也含有少量的胚乳和胚芽。而且麩皮中含有的蛋白質、澱粉等成分隨著小麥的品質和出粉率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要保持壹定的麩皮品質在技術上是有難度的。通過碾磨產生的麩皮分為粗麩皮和細麩皮。
擴展數據:
麩皮呈片狀,粗糠和細糠都是細屑,粗細不壹,主要是水分比例不同。
三者都是面粉加工過程中的產物,其中麩皮的蛋白質和纖維更高,麩皮的價格最高,細麩皮介於兩者之間。
生產過程的運行控制:
①合理的水量調節。水分調節是保證麩皮完整性和有效分離麩皮和面粉的必要措施。通過水分調節,可以增加小麥皮層的韌性,降低胚乳的強度,有利於磨粉和麩粉分離。保證磨粉過程中合理的水分含量對降低麩皮含粉量有重要作用。為了有效保證麩皮的完整性和清潔度,研磨中的水分必須合適。
壹般情況下,小麥的水分是通過研磨清理的,普通面粉的產量為13.5% ~ 14%;標準粉為14% ~ 14.5%;專用粉為14.5% ~ 15%;等級粉適宜的水分含量應在15%左右,粉程短時應在15%以下。
尤其是冬季,粉碎中水分超過15%時,進入刷麩機的物料不僅流量大,而且粉質重,刷出來的麩白色、渾濁、不爽口,手指撚起來有濕濕的感覺。
小麥的潤麥時間壹般控制在16 ~ 30 h,在原料中硬麥較多、原料水分較低、氣候寒冷幹燥時應為24 ~ 30 h。原料為軟質小麥時,潤麥時間應為16 ~ 24 h,在實際生產中,要結合小麥的硬度和等級、面粉的等級、工藝路線的長短、氣候溫度的變化,考慮適合本廠的最佳磨粉水分和潤麥時間。
②控制皮革研磨系統的刮削率。麩皮片的大小和總出粉率主要由磨皮系統決定。壹般工藝中,1B和2B的剝離率控制在1b: 18% ~ 30%,2B:28%~55%,革磨定型路線長,價值低。
脫皮率過低,會導致出粉率低,胚乳顆粒粘在糠片內層;如果去皮率過高,麩屑會過度破碎,結渣和心的品質也會發生變化。
生產中要定期測定1B和2B的剝離率,隨時檢查1B和2B的軋距變化,避免出現軋距壹頭緊壹頭松的現象。
1B,2B,3B,4B的任務是刮麩皮。操作時要註意:以糠片刮除為準,切不可出現碎絲現象,否則糠片太碎,影響面粉質量。
③控制流量平衡和質量平衡。工藝平衡強調均質合並,逐個研磨,這是保持麩皮片完整的關鍵。在考慮流量平衡時,3B和4B都經過精細研磨,流量平衡完全可以通過分級篩進行調整。這樣既提高了脫皮率,又減少了糠星,保持了糠片的完整性。
保持均勻給料從3B開始,因為糠片變輕,很多廠家在開料門的時候才在中間取大量的料,糠片容易碎;當物料門關閉時,物料上升,堵塞上部設備。
在中小型工廠,建議將進料擋板調整到進料輥的切線方向,同時逐漸提高進料輥的轉速,2B為200 r/min,3B為220 r/min,4B為250 r/min。運轉時,滾距松,負荷輕,糠片大,出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