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緣起緣滅》裏的畫是這樣的:傍晚,太陽像個蛋黃壹樣掛在天上,幾朵白雲下,三間土坯房在冒煙。
蹲在菜地裏拔草的爺爺,正仰頭擦汗,看著碩果累累的菜園。他的臉上充滿了笑容!
剛煮好的奶奶在炕沿上,數著剛撈上來的雞蛋。她小心翼翼地把雞蛋壹個個放進竹籃裏,灰白的頭發被夕陽染成了銀色。嘴角是無法掩飾的得意笑容。
爸爸媽媽剛結束壹天的工作,從外地回來。兩把鋤頭都扛在爸爸肩上,媽媽時不時轉過身來給他擦擦臉上的汗。兩個人的肩膀靠得很近,爸爸也不知道說了什麽笑話,讓媽媽笑得像花壹樣。
我紮著馬尾辮,比我矮壹個頭的弟弟在院子裏的海棠樹下轉圈,追著大貓。大貓的喵喵叫聲伴隨著我和弟弟“咯咯”的笑聲。
壹旁的老黃狗輕輕搖著尾巴,歪著頭看著我們。他那下垂的紅舌頭和張大的嘴巴似乎在笑。
我的出身家庭簡單樸素。雖然有壹些小瑕疵,但不影響整體的幸福感!
我小時候住在農村。那時候我的父母還只是年輕的父母。
因為壹開始生活經驗不足,土地沒種好,收入低,物質匱乏。在我的記憶中,我總是吃玉米粉做的食物。
每次生病都只有煮雞蛋吃。第壹次吃香蕉是16歲。妳相信嗎?這並不誇張。這就是我過的生活。
父母辛苦了幾年創業,增加收入。他們經營養雞場、地毯廠和葡萄籃已經好幾年了...
他們壹直在努力奮鬥。當時市場經濟模式比較特殊。養雞場的雞蛋不得不用自行車送到人們的家裏。
在地毯廠上班的大姐們,都是父親用自行車壹個個帶回來的,吃住都要。
在編筐的那些年,我和弟弟學會了卷鋪蓋卷,那種被子疊法叫光棍卷。沒有辦法。父母太忙,那些年我媽得了腰疼病。
作為第壹代計劃生育政策下的80後,我很幸運有壹個小我壹歲的弟弟,因為我出生在農村!
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幸運,但對我來說,這是壹種特殊的幸運!
我和我哥從小壹起長大,壹直到現在關系都很好。
我們從小到哪兒都要帶著他,我們這壹代的大孩子都肩負著照顧弟弟妹妹的重擔。
最有意思的是,我們每次見面出去玩,都有壹個約定俗成的規矩:不準帶小尾巴。
小尾巴當然是指弟弟或者妹妹,但是每次大家都有個眼神,誰也打不過父母的安排,無奈的戴上小尾巴。
春天帶著弟弟爬外婆家的老土墻吃生嫩的榆錢,夏天的午後睡不著,坐在樹蔭下玩泥巴。
秋天,我和朋友們提著小籃子去地裏摘樹上的蘋果和架子上的葡萄。冬天,我劃著冰車,和壹群孩子激烈的搏鬥。
弟弟學習成績不錯,我更差。每次他被父母表揚,我都很難過。有時候覺得父母偏心。其實都是感情用事。其實我爸媽壹直都是壹碗水端平。
買珍饈,永遠是我壹半,他壹半。我寧願借錢也不願意為我們倆付學費。
因為是男孩子哥哥幹的活比我多得多,妳想象不到我在這麽艱苦的環境下被養尊處優。
壹年級的時候住校壹周才15元。除去必要的開銷,每頓飯都舍不得加壹勺五毛錢的白菜豆腐。我還得花兩三塊錢給我弟弟買個鑰匙鏈之類的小玩意!
父母的感情壹直都很好很穩定,這樣的家庭氛圍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和溫暖!
記憶中父母之間的那幾次爭吵,至今記憶猶新。
母親遠嫁,婆媳矛盾。有時候,媽媽會忍不住抱怨和怨恨奶奶的行為。爸爸極其孝順,聽到太多自然會不高興,難免會和她發生爭執。
唯壹壹次我媽在飯桌上摔了碗,打了個小捆,哭著讓她爸送她回娘家。爸爸開玩笑說她媽媽家太遠了,騎自行車去不了...
媽媽破涕為笑,問爸爸為什麽把她接過來卻不送回去!看著爸媽化妝,我和弟弟壹起傻笑。
很多年後,年邁的奶奶輪流在幾個兒子家養老,但對她照顧得最好的還是我媽。菜很好吃她也不看壹眼,剪了頭發洗了...
這都是因為父母感情好。我媽可能不是真的原諒我奶奶,但是因為她看重和她爸爸的感情,所以她願意小心翼翼的照顧我奶奶!
爸爸真的是壹個有福氣的人,因為他娶了壹個能幹的媽媽幾乎從來不做飯,也沒有什麽大的成就,壹輩子只是個農民。
但是,父親不管別人,真誠善良。這些品質在漫長的歲月裏壹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兄弟姐妹的行為!
血濃於水的親情,給了我家平淡美好的時光!
如果出身家庭是簡筆畫,我家簡單幾筆就能畫出來。
壹個小院子,幾間土房,我在院子裏的幾棵大楊樹下蕩來蕩去,爸爸在修他那總出故障的大拖拉機,屋裏的媽媽在做飯,玉米面饃饃香甜可口,哥哥老實的看著書...
那些年有太多難忘的回憶,回不去了。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壹個普通的出身家庭。我開心極了!
我的家庭,我的父母是大學老師,我和兩個姐姐。小時候,我們從來不關心學習,壹切都靠自覺。
家庭教育嚴格。我姐考上了名牌大學,我二姐沒有,就走上了名牌大學。我比較貪玩,上了壹所普通大學。
小時候媽媽盡量不讓我們做任何家務,所有好吃的都留給孩子。
母親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極其重要,會伴隨我們壹生。做人,要有骨氣,要有擔當。成年後無論做什麽都要承擔後果,無論是工作還是婚姻。我媽只給建議,讓我們自己決定。
個人認為,人的家庭教育太重要了,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好的家風,壹個家庭的氛圍就會傳承下去~
我之前跟我媽說過,我不想結婚,因為我怕吵架。媽媽說婚姻生活中沒有爭吵。她可能不明白我想說什麽。我相信父母是相愛的,只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年輕有活力的人都很固執,不會讓任何人吵架。他們說的話真的很傷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從小就很會察言觀色,很怕結婚,對自己沒信心。
我們家印象最深的是我奶奶,裹著小腳,背有點彎,最疼我。奶奶往往最疼愛大孫子。我媽媽不會縫紉。我們從小穿的布鞋都是奶奶做的。她的眼睛不好,那裏也沒有電燈。家家戶戶為煤油燈下蛋,工作到深夜。我爸是上門女婿。他雖然孝順,但是有時候生活窘迫的時候也會嘮叨幾句,我奶奶也會氣哭。那時候,我最喜歡奶奶。我經常頂撞爸爸,幫助奶奶,所以奶奶更愛我了。她給了我第壹份美味的食物。隨著弟弟們壹個接壹個的到來。家裏的生活更好。奶奶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而她總是精神很好?最後因為中風癱瘓在床,活了三年,82歲去世。奶奶的壹生經歷了兩個朝代,從民國到新中國,歷盡艱辛。她的壹生是壹幅悲傷的原畫,我們會永遠銘記和懷念。想想逝者安息,妳不孝的孫子在此為妳默哀,就當是祭奠先人吧!
我的出身家庭是幸福的。我爸爸是人民教師,我媽媽是農民。雖然我的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壹家人在壹起很幸福。我懷念那段時光。
孝順是遺傳的。奮發進取,蓬勃發展。
我的四口之家,我的丈夫和我的兩個女兒,都在壹張照片裏。我們在不同的方向做著不同的工作,看似毫無關聯。其實有壹些小的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