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藤引種
鉤藤,中文名。是鉤藤的幹燥鉤狀莖。)miq。大葉鉤藤。毛鉤藤。中國鉤藤。)哈維勒。或無梗鉤藤。茜草科的。具有熄風鎮驚、清熱平肝的功效。常用於肝風亢盛、驚風、熱性驚厥、冷休克、小兒驚風、妊娠子癇、頭痛眩暈。
藥物治療網站
幹燥的鉤狀莖和枝。
性品味
味甘,性涼。
歸經
肝心包經。
功效
熄風清熱平肝。
療法
用於肝風亢盛、驚風、熱性驚厥、冷休克、小兒驚風、妊娠子癇、頭痛頭暈。
相關兼容性
對於高血壓,頭暈,神經性頭痛:鉤藤6-15g。用水煎服。(常用中草藥手冊)
劑量
3 ~ 12g,後腰。
采集和處理
秋冬采收,去葉,切段曬幹。
生理特性
1,鉤藤:藤本;嫩枝纖細,方柱狀或稍四棱形,無毛。葉紙質,卵圓形或卵圓形,長5-12厘米,寬3-7厘米,兩側無毛,幹燥時呈褐色或紅褐色,下面有時有白色粉末,頂端短或尖,基部楔形,有時略向下;側脈4-8對,粘液毛陷在脈腋處;葉柄長5-15毫米,無毛;托葉狹三角形,深2裂可達總長度的2/3,外面無毛,裏面無毛或在基部有粘液毛,裂片線形到三角形披針形。頭狀花序不分花冠直徑5-8毫米,葉腋單生,總花梗有節,苞片微小,或排列成單傘狀,總花梗腋生,長5厘米;小苞片線形或者線形匙形;花近無梗;萼筒疏生毛,萼裂片近三角形,長0.5毫米,疏生短柔毛,頂端尖銳;花冠筒外部無毛,或有散生毛,花冠裂片卵圓形,外部無毛或稍具粉狀短柔毛,邊緣有時具緣毛;花柱伸出樹冠和喉部,柱頭呈桿狀。果序直徑10-12毫米;蒴果長5-6毫米,被短柔毛,宿存萼裂片近三角形,長65438±0毫米,星狀輻射狀。開花結果期5月-65438+2月。
2.大葉鉤藤:大型藤本植物,枝方形或稍有棱角,剛毛稀少。葉對生,近革質,卵圓形或寬橢圓形,頂端短或漸尖,基部圓形,近心形或心形,長10-16 cm,寬6-12 cm。上脈只有黃褐色的毛,下脈的毛稀疏到濃密。葉脈略上凹下凸,葉腋有6-9對側脈和微凹;葉柄長3-10毫米,無毛或疏生短柔毛;托葉卵球形,深2裂至總長度的0/2或2/3,裂片狹卵球形,外面被短柔毛,裏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基部有粘液毛;頭狀花序單生葉腋,總花梗有節,節上苞片長6 mm,或排列成單傘狀,總花梗腋生,長3-7cm;頭花不計花冠直徑15-20 mm,花序軸有密毛,無小苞片;花梗長2-5毫米;萼筒漏鬥狀,長2-3毫米,被黃棕色短柔毛,萼裂片線形長圓形,長3-4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筒長9-10毫米,外面被淡短柔毛,花冠裂片長2毫米,長圓形,外面被短柔毛;花柱長約6 mm,突出於冠管外,柱頭長圓形。果序直徑8-10厘米;蒴果長約20毫米,有淡柔毛,宿萼裂片線形,星狀放射狀,果柄長12-18毫米;種子長6-8毫米(有翅),兩端有白色膜質翅,僅壹翅2裂。夏天開花。
3.毛鉤藤:藤本植物,纖細的嫩枝,圓柱形或稍具角,具剛毛。葉革質,卵圓形或卵圓形,長8-12厘米,寬5-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鈍,頂部略粗糙,底部剛毛稀疏。7-10對側脈,下方有粗毛,腋下有黏稠的腋毛陷在脈內;葉柄長3-10毫米,有毛;托葉寬卵形,深裂至少2/3,長毛散布在外面,內部無毛,基部有粘液毛,卵形裂片,有時頂端長而尖。頭狀花序,除去20-25毫米的花冠直徑,單生有腋生葉,總花梗有節,苞片長65438±00毫米,或排列成單傘狀,總花梗腋生,長2.5-5厘米;小苞片線形到匙形;花近無柄,萼筒長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萼裂片線形長圓形,被密毛;花冠淡黃或淡紅,花冠筒長7-10毫米,外面有短柔毛,花冠裂片長圓形,外面有密毛;花柱延伸出冠部和喉部;柱頭長圓狀桿狀。果序直徑45-50毫米;蒴果紡錘形,長10-13毫米,被短柔毛。開花結果期為1-65438+2月。
4.鉤藤:藤本,嫩枝細長,方柱狀或4角,無毛。葉薄似紙,橢圓形,長9-14厘米,寬5-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圓或鈍,兩側無毛;側脈6-8對,粘液毛陷在脈腋;葉柄長6-10毫米,無毛;托葉寬三角形到半圓形,有時頂部稍短,外部無毛,內表面基部有腺毛。頭狀花序單生葉腋,總花梗有節,節上苞片微小或排列成單傘狀。總花梗腋生,長3-6厘米;無論花冠直徑為10-15毫米,頭狀花序都有濃密的柔毛;小苞片線形或者近匙形;花近無柄,萼筒長2毫米,外面有淡毛,萼裂片線形長圓形,長約65438±0.5毫米,被短柔毛;花冠筒長7-8毫米,無毛或疏生微柔毛,花冠裂片外面被短柔毛;花柱伸出樹冠和喉部,柱頭呈桿狀。果序直徑20-30毫米;蒴果長8-65438±00毫米,被短柔毛。開花結果期:6月-65438+10月。
5.無梗鉤藤:大藤;嫩枝纖細,稍四棱形或方柱狀,稍具短柔毛。葉近革質,卵圓形,卵圓形或卵圓形長圓形,長8-12厘米,寬4-6.5厘米,頂端短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兩側無毛,下面常有蠟被,幹燥時常呈粉狀白色;側脈4-7對,下脈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葉脈腋部有凹坑,含粘液毛;葉柄長5-10毫米,無毛;托葉狹三角形,深2裂至超過總長度的2/3,外面無毛或疏生短柔毛,內表面基部有粘液毛和狹窄的三角形裂片。頭狀花序,除去花冠直徑5-10 mm,單生腋生葉,總花梗有節或排列成單傘狀,總花梗腋生,達15cm;小苞片線形或者有時匙形;花無柄;萼筒長1-2毫米,外面有濃密的淡毛,萼裂片長圓形,頂端鈍圓,長1毫米,通常有稀疏或密集的短柔毛;花冠黃白色,茶托狀,花冠筒長6-10毫米,外面無毛或稀疏,花冠裂片長圓形,長2毫米,外面有明顯的淡黃色或金色絲狀毛;花柱延伸到樹冠和喉部以外,柱頭長,呈桿狀。果序直徑25-35毫米;蒴果紡錘形,長10-14毫米,稍被短柔毛,宿萼裂片舌形,長約1毫米,稍呈星形。開花結果期為3月-65438+2月。
生長環境
鉤藤主產於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大葉鉤藤主產於雲南、廣西和海南。毛鉤藤主產於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和臺灣省。無梗鉤藤主產於廣西和雲南。鉤藤主產於四川、湖北、雲南、貴州。
藥材性狀
本品莖、枝呈圓柱形或方形,長2 ~ 3厘米,直徑0.2 ~ 0.5厘米。表面紅褐色至紫紅色,有細縱條紋,光滑無毛;有的黃綠色至灰褐色者可見白色點狀皮孔,為黃褐色柔毛。多數枝條有兩個向下彎曲的鉤(不育梗),或只有壹側有鉤,另壹側有突出的痕;鉤稍扁或圓,頂端尖,基部寬;在鉤基部的枝幹上,葉柄脫落後有齒狀痕跡和環狀托葉痕跡。質地堅韌,橫切面黃褐色,果皮纖維狀,髓黃白色或中空。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鉤藤的功效
鉤藤是壹種常用中藥。先發表《名醫錄》,列為劣等。這種產品被命名為魚鉤,原植物來自許多地方。商品主要有鉤藤和中華鉤藤。
別名:溝藤、勾勾、溝藤。
來源:茜草科木本藤本植物鉤藤和中國鉤藤的幹燥鉤狀莖和枝。都是野生的。
產地:1,鉤藤。主產於廣西、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安徽、廣東等地。
2.中國鉤藤。主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
性狀鑒定:1,鉤藤。它是壹個帶柄的鉤子,柄呈圓柱形,長約2~3厘米,直徑約3毫米。表面紅褐色至紫褐色,莖上有環狀莖節,微凸,節對有兩個向下彎曲的鉤,似船錨;也有只有單鉤的疤痕,對面是凸的。鉤大小不壹,基部略寬扁圓形,直徑2~3毫米,頂端較窄,向內彎曲。全身光滑堅硬。機身輕巧堅韌,不易折斷。剖面上,髓黃白色,軟如海綿,外環堅硬,棕紅色。沒有氣息,淡淡的味道。
最好是雙鉤,莖細,鉤肥而實,莖鉤兩端光滑(雙扁頭),紫棕色。
2.中國鉤藤。特征與鉤藤基本相似,只是莖呈方柱狀,有棱角,略粗。表面灰褐色或灰綠色,鉤底略寬。習慣上認為鉤藤的品質優於鉤藤。
主要成分:鉤藤堿和異鉤藤堿,都屬於吲哚生物堿。
功效與作用:平肝解痙,其原理如下:
1,降血壓。效果明顯,尤其是混合鉤(包括單鉤、雙鉤和上下兩端相連的樹枝)降壓效果強,持續時間長,而老樹枝降壓效果極短。壹般情況下,莖枝降壓程度與混鉤無顯著差異,但莖枝降壓維持時間短於混鉤。
2.冷靜點。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能終止豚鼠實驗性癲癇的發作。鉤藤的解痙作用與此有關。
此外,近年來發現鉤藤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如腺病毒、亞洲甲型流感病毒、仙臺病毒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加工:生用。
味道:味甘,微寒。
歸經:入肝、心包。
功能:清熱鎮驚,平肝熄風。
主治:癲癇、抽搐、頭暈。
臨床應用:1,用於熱證驚風。鉤藤常用於小兒或高熱驚厥的成分。兒童急性驚厥尤其有用。在高熱驚厥傾向的患兒中,鉤藤對輕度驚厥有預防作用和解痙作用。但對於驚厥嚴重者,鉤藤的解痙作用較弱。單用效果不明顯,須與羚羊角或犀角、天麻、全蠍配伍,加強清熱解痙作用,如羚羊角鉤藤湯。
2.用於治療肝風、高血壓引起的頭暈,有降低血壓的鎮靜作用。對改善四肢麻木也有幫助。常配桑葉、菊花、石決明、白芍等。若肝陽上亢明顯,面紅目赤,易怒,苔黃,脈數,則以加石膏清熱安神後入鉤藤散為佳。
此外,近年來有報道鉤藤配伍麻黃、五味子對慢性氣管炎痰喘有壹定療效,可能主要是通過鎮靜作用加強麻黃的平喘作用。
使用註意事項:1。以前的經驗認為鉤藤不能久煮,要後煮。現代實驗證實,鉤藤水煮20分鐘以上,其降壓作用就會降低。所以有科學依據。
2.以前認為雙鉤的效力比單鉤強,其實兩者沒有太大區別。只要多拿鉤子,少拿樹枝,就好。鉤藤有時單獨用於治療兒童急性驚厥。
3.莖枝的降壓作用與鉤無顯著差異,但持續時間短;老枝降壓作用弱,持續時間短。
用量:6~15g,用量可達24~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