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夏季至日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夏季至日的由來和習俗簡介

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節氣。但是妳知道它的起源嗎?下面是我為妳整理的關於夏季至日的由來和習俗的簡單介紹。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夏季至日節氣的由來夏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節氣。公元前7世紀,先民用土規測量太陽的影子,從而確定了夏季至日。壹年壹度的夏季至日開始於6月21日(或22日),結束於7月7日(或8日)。據《遵憲抄本》記載:“太陽北抵,晝長,影短,故稱夏至日。往好裏說,是極好的。”夏季至日的這壹天,太陽直射地面到達壹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到北回歸線(北緯23° 26 '),北半球的白天達到最長,越往北白天越長。比如海南海口的日長是13小時多壹點,杭州是14小時,北京大概是15小時,黑龍江漠河可以達到17小時多。同時,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夏季至日也是壹年中中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壹天。在北京,夏季至日中午的太陽高度高達73° 32′。夏季至日過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開始壹天天變短。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來說,夏季至日過後,正午的太陽高度也將日益降低。有壹句民間諺語說“在夏天的至日吃面條會使壹天變短”。此時,南半球正處於隆冬。

中國古代把夏季至日分為三期:“壹期鹿角解散;第二,等蟬開始鳴唱;三等半夏。”麋鹿和鹿雖然同屬壹個家族,但古人認為它們屬於陰陽。鹿的角朝前,所以屬於陽。在夏天的至日,殷琦出生,楊琪開始衰落,所以正面的鹿角開始脫落。然而,麋鹿是多雲的,所以它在冬天至日的拐角處脫落;夏天的至日過後,雄蟬因為殷琦的感覺而振翅歌唱;半夏為喜陰草本植物,因生於盛夏的沼澤或水田中而得名。可以看到,在炎熱的盛夏,壹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

中國民間把夏季至日後的15天分為三個“小時”,通常是前三天、中間五天和最後七天。這壹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農作物生長迅速,生理生態需水量較多。這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季至日雨滴價值千萬”的說法。壹般年份,長江中下遊及黃淮地區的降水量壹般能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年譜》雲:“六月三雨,田家以為甜,滿城相賀。”可見,早在1000多年前,人們就對這次降雨的特征有了清晰的認識。

夏季至日民俗夏季至日習俗1:吃面

農歷五月(陽歷6月22日)的夏季至日是壹年中白天最長的壹天。周朝時舉行祭祀儀式,認為瘟疫、荒年和人民在國家的饑餓可以消除。漢族的習俗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很流行。指在夏季至日(二十四節氣之壹)吃冷面(條)的習俗。潘慶容弼《景帝歲紀聲》:“日日,家家具吃冷面,謂俗雲水面也...俗話說:‘冬天的至日餛飩,夏天的至日面條’”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季至日,“冬至日餃子夏至日面”。好吃的北京人講究在這壹天吃面條。在民俗回歸的當下,所有與夏季至日節相關的食品都賣得很好。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夏季至日的第壹天就可以吃生菜和涼面,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點生冷的東西可以降火,刺激食欲,也不會因為寒冷而損害身體健康。

至日的夏天,老北京最愛吃炸醬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季至日,“冬至日餃子夏至日面”。好吃的北京人講究在這壹天吃面條。在民俗回歸的當下,所有與夏季至日節相關的食品都賣得很好。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夏季至日的第壹天就可以吃生菜和涼面,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點生冷的東西可以降火,刺激食欲,也不會因為寒冷而損害身體健康。

在夏季的至日,北京的面館非常受歡迎。無論是四川冷面、擔擔面、鹵肉面還是渣江面,各種面都很受歡迎。

在中國西北的壹些地區,人們在夏天的至日吃粽子。西北地區如陜西,這種日食吃粽子,菊花當灰,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人們稱體重是為了看他們是胖還是瘦。農民用蔬菜、豆莢、豆腐和熏肉卷煎餅,烘烤,祭祖後食用或送給親戚朋友。

在壹些地區,這壹天,很多成年的侄子侄女去舅舅家吃飯,舅舅家壹定要有莧菜和葫蘆來做飯。都說吃莧菜不會脫發,但是吃葫蘆會讓我腿壯。有的人去奶奶家吃臘肉,說吃了就不夏天了。

夏季至日習俗二:吃狗肉

在壹些地方,還流傳著夏季至日吃狗肉的習慣。吃狗肉可以強身健體。據史書記載,“秦人以狗抗邪,相傳狗肉適宜夏季至日”。說明夏季流行性疾病較多,適合在夏季至日吃狗肉增強抵抗力。因此,至日夏季吃狗肉的習俗壹直傳承至今。

“夏天的至日狗,無處可藏。”在農歷的夏季至日日,廣東陽江有數百年來在夏季至日期間吃狗以辟邪強身的民間習俗。

夏季至日當天,在陽江的壹些農貿市場,以往的豬肉攤位大多掛著狗肉,只有少部分攤位把豬肉和狗肉放在壹起賣。當地市場管理人員說,這個農貿市場平日能賣40多頭豬肉,但今天是夏季至日,作為主要肉類的豬肉只有10多頭。早上,牛肉攤上已經看不到了,因為當地人已經習慣了每年夏天吃狗肉至日。“掛豬頭賣狗肉”已成為夏季至日期間廣東陽江肉菜市場的壹道獨特風景。

為什麽陽江人如此熱衷於在夏季至日吃狗肉?當地有壹種說法,在夏季的至日吃狗肉可以辟邪,強身健體,抵禦瘟疫。“夏季至日上吃狗肉,西風繞道走”,意思是說,只要人們在夏季至日上吃狗肉,身體就能抵禦西風暴雨的侵襲,少感冒,身體健康。正是基於這種美好的願望,才有了“夏日至日狗肉”這壹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與民間傳統唯壹不同的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夏日至日上家家戶戶殺狗的場景如今已不復存在。然而家家戶戶吃狗肉的習慣依舊,唯壹的區別就是買的比殺的多。當地人說,平日生意不好的狗肉店,到了夏天的至日也能賺得盆滿缽滿,狗肉價格也大幅上漲。

夏季至日習俗3:祭祀上帝和天堂

在古代,夏季的至日節和端午節壹樣盛大。從周代開始,每年夏天至日,朝廷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神靈的儀式,祈求救災和繁榮。除了祭祀之外,朝廷還用歌舞、儀式和音樂來祈求國家和人民的和平。在宋朝,從夏季至日的那壹天開始,朝鮮的官員會有三天的假期。遼代女性互贈粉脂膠囊,去除身上汗味。

朝廷非常重視夏季至日,百姓也不例外。每年夏天至日,各地的農民都忙著祭祀神靈,稱為“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種祭天也是南北不同,北方人祈雨防旱;南方人尋求更多的陽光來預防洪水。今天,許多地區仍然保留著在夏季至日向天獻祭的習俗。

夏季至日習俗4:不刮胡子和理發

這是清朝的習俗禁忌。據《賈青·魯》記載:“夏為轉折點,太陽、次時、末時稱為‘三時’,所以人要謹慎生活,禁止咒罵、剃頭,這是禁忌……”也就是說,在夏季至日的這個特殊日子裏,他們應該準時生活,而且不允許他們說臟話,當然,他們也不應該刮胡子。據說在夏季至日理發會帶來厄運。

夏季至日習俗五:避開雷雨

人們,尤其是農民,最怕夏季至日的雷暴。民間諺語說:“夏季至日打雷,六月幹旱;夏天的至日多雨又熱。”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無論是幹旱還是炎熱的天氣,都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因此,在過去,人們希望夏季至日期間不打雷不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