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元宵和湯圓有什麽區別?

元宵和湯圓有什麽區別?

元宵和湯團是兩回事。可以說是南北起源不同造成的。

北京做的元宵是以餡料為主的。我見過機器做元宵的操作。先拌好餡料,攪拌均勻,攤成大圓片。冷卻後切成比乒乓球還小的立方體。然後把餡料放進壹個像大篩子壹樣的機器裏,倒入糯米(南方叫糯米)粉,機器就會“過篩”了。隨著餡料相互碰撞,變成球形,糯米也粘在餡料表面,形成元宵。元宵河粉的層很薄,表面幹燥,所以米粉在鍋裏煮的時候吸水變成糊狀。

南方的餃子(北京人按四川習俗叫餃子)完全不壹樣,但有點像包餃子。先將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團(和包餃子時壹樣),讓它“醒”幾個小時。然後把所有做餡的材料混合放在大碗裏待用(不用像元宵壹樣切成小塊)。餃子餡的含水量比元宵多,這也是兩者的區別之壹。包餃子的過程也像餃子,但沒有搟面杖。濕糯米粉很粘,只好用手拉壹小團濕面,擠成圓形。用筷子(或細竹工具)挑壹團餡放在糯米片上,然後雙手轉來轉去包餃子。做好的餃子表面光滑有光澤,有的還帶尖,像個桃子。餃子的皮含有足夠的水分,很粘,很難保存。不如現煮現吃。現在有了速凍技術,餃子出現在商店裏。

南方有很多餃子的“流派”,現在最有名的是寧波的“黑洋酥”餃子。所謂的“黑洋酥”是豬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而豬油不是熬制的純油,所以要用豬胃中原塊的“板油”。撕掉“板油”外面的網膜,用手擠捏,然後壹點壹點加入黑芝麻粉。這東西從現代養生的角度來看絕對是糟粕,而且口感極佳:滑糯軟辣,值得壹試。

餃子越軟越滑越好,所以糯米的原料很有講究。選擇粘性強的品種。加工工藝上也有壹種說法,要用“水磨粉”。也就是說,糯米粒用水浸泡後,和水壹起研磨(像豆漿壹樣),最好用石磨研磨。磨好的粉可以用紗布袋掛起來瀝幹,可以冷藏三四天(時間長了會發酸)。可見好的餃子很難工業化生產,這也是區別於元宵的另壹個特點。

相傳漢武帝隱居多年,思念父母,終日在以淚洗面度過,宮中有壹位名叫“元宵”的宮女。大臣東方朔決心幫助她,於是她向漢武帝謊稱火神奉玉帝之命在正月十五焚燒長安。逃避苦難的唯壹方法是讓“元宵節女孩”在正月十五做許多火神愛吃的餃子,所有的臣民都用燈籠裝飾它們。在武帝的幫助下,“元宵姑娘”終於見到了家人。從此,元宵節就形成了。

關於元宵節習俗的形成,眾說紛紜,但大致成型於漢代。漢武帝歷史上,漢朝祭祀壹個叫太乙的神。據說太乙是當時非常顯赫的神,地位在五帝之上,虧欠漢帝,所以受到極大的崇拜。據傳說,另壹位漢武帝文帝也與元宵節有關。

元宵,又稱湯圓,歷史上有許多別稱,如“綿繭、粉果、元寶、湯餅、元不驕”等。直到明朝永樂年間,它才被正式命名為元宵。元宵分為有餡和無餡兩種。無餡的小而甜,以白糖、桂圓、桂花、蓮藕丁、蜜餞為佐料,又稱“珍珠餃子”,有餡的大而形似核桃。北方的元宵多是甜的,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南方的元宵有甜、鹹、肉、素等,尤其是寧波湯圓和桂陽吳佳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