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海城有什麽特點?

海城有什麽特點?

海城是中國北方的古城之壹,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和文物。現有歷史遺跡500余處,包括秦代遼屯縣三河堡(今西司馬圈)、漢代王萍縣石木城、唐代安史州營城子、遼代海城、明代遼海尾牛莊等。有遼代金塔、鐵塔、金代銀塔;新石器時代就有石棚;有唐建明修建的三學寺和清朝修建的關帝廟、太平橋。古遺址有舊石器時代的小孤山洞穴,出土了哺乳動物化石、石器和耳環,這在考古上是不可多得的東西。古物有漢代的銅錘,清代的金器,雲板,光緒元寶等。

劈木棚

師鵬

石棚位於海城東南17km處的石木鎮姑嫂石村南山,由六塊磨光的花崗巖石板組成。壹層樓,三面豎墻,壹個屋頂,南門壹塊小石板。棚頂的石板最大,長約6米,寬5米,厚0.5米,高2.7米。其建築形似茅屋,故稱石棚。石棚分為上下兩棟。山上的是嫂子石,腳下的是姑子石,所以叫姑子石。相傳古時候,當地住著壹戶人家,阿姨住在壹起。嫂子賢惠勤勞,承擔了所有家務。小姑比較懶,經常打罵她。時間長了,小姑不堪忍受小姑的謾罵和虐待,跑到山裏成了石棚。嫂子後悔了,把它變成了山腳下的石棚。

石棚規模宏偉,被稱為巨石文化。有些墻石或蓋石重達幾十噸。它的挖掘、搬運、架設的每壹步都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汗水和智慧。是中國古代早期建築,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和原始社會狀態具有重要價值。遼寧省人民政府於9月公布海城師鵬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3。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可喜墓園

尚可喜墓地是清代平南靖王尚可喜的墓。位於海城市八裏鎮小新村東南的文安山上。整個陵園由陵墓、祖陵、陵門、展室等組成。,外面還有壹堵墻。占地面積約為11400平方米。

尚可喜,字紀,號振陽。1604年生於海城,1676年卒。明朝天啟三年(1623)參軍,天聰八軍(1634)舉義棄明降金。皇太極在盛召見尚可喜,被授予連長軍銜。第二年,他被封為順治國王。1644年,尚可喜隨攝政王多爾袞入關。1645年出兵湖北。1646年,尚可喜被封為平南王,並被賜金書、金印。1673年底,吳三桂在滇起兵反清,耿仲晶出兵應戰。吳三桂致信尚可喜,力勸其反清。尚可喜勸吳三桂將書送回朝廷,以表居中。1675年,朝廷增補尚可喜為平南靖親王。1676年2月,尚可喜的兒子尚誌新參加反清,尚可喜被軟禁,憤而死。1681年,按照尚可喜的遺囑葬在海城。尚可-xi戰鬥了很長時間,戰鬥了數萬英裏。他為清朝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清朝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壹筆。

海城關帝廟

關帝廟,位於海城市,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康熙二十壹年(1682),後被來上海的山西商人改建為山西會館。前廳為磚木結構的懸浮山樓,三室寬壹室深。前面有個寶庫,壹個角落,壹個雙拱形的五層店鋪,口刻雲紋。青瓷鼓形柱基,木雕龍鳳雲板嵌柱間,橫額,彩繪。後門有個小棚子,有個角,單拱,三層樓拱,柱間嵌有木雕花板。後門兩邊開著壹個六邊形菱形的小窗戶。

右脊用磚雕有遊龍,脊中間插有三把“刺戟”,脊兩端有大吻。斜脊磚雕跑獸。整個建築宏偉而獨特。前廳兩側有東西五間,均為硬山式。後殿是壹座硬山建築,有五個房間寬,前面有壹個回廊,燕尾木雕嵌在梁和方之間,並塗有油漆。山門是壹座依山而建的建築,三間房寬,中間開著壹扇門。拐角處有壹座單廊三鋪鬥拱。門上掛著關帝廟的牌匾。門外有壹對大大小小的石獅子。鐘鼓二層建在山門兩側,均歇於山頂,磚木結構。有鬥拱和繪畫的柱頭和三個鋪位。東樓掛鈴,西樓打鼓。

第三聖殿

位於海城西南的三學寺,始建於明代。整個建築由山門、前殿、中殿、後殿(藏經樓)、東西配殿和禪堂組成。建築面積為219.4平方米,占地面積約5700平方米。它是在明朝包拯時期重建的。它的建築面積是休息山式寺廟屋頂和九個山脊的形式。山門前雕有兩只石獅,立於山門兩側,雄偉壯觀。近年來,由於住持對寺廟的不斷修繕和道士對佛經的誦經,每年香客遊客數量達到約654.38+0.8萬人次。農歷初壹、十五,香火教。三學寺是東北唯壹的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