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湯和為何能活到最後?湯和的墓在哪裏?湯和死後葬在哪?

湯和為何能活到最後?湯和的墓在哪裏?湯和死後葬在哪?

湯和為何能活到最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大明王朝從此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在我國歷史上,皇帝殺忠臣的事似乎是家常便飯,成為了萬人之上後,就開始擔心曾經的左膀右臂會不會想要分走半壁江山。平時愛猜忌,性格又刻薄的朱元璋更是將這壹舉措發揮到了極致,為了鞏固龍椅、為了保護朱家王朝的利益。

湯和像

朱元璋可以說費盡心思,用盡陰謀,殺人無數,曾經壹同浴血奮戰過的開國元勛幾乎都慘遭殺害,唯有湯和獲得幸免,湯和和朱元璋從童年時期就開始為打天下壹同努力,可以說朱元璋的明朝大業很大壹部分原因和湯和有關,湯和作為開國大臣,和朱元璋走得最近,對國內現狀也了解的最清楚,是不是因為太了解,所以湯和找到了壹線生機,獲得安享晚年的機會呢。

據史料記載,明朝的34位開國功臣,只有4位免於殺身之禍,朱元璋也成為中國歷史上誅殺功臣最多的壹位帝王。然而,湯和依舊找到了壹條出路,這和他平時的心思縝密,為人老實,對帝王盡心盡責是分不開的。早在朱元璋起義的時候,湯和就對其畢恭畢敬,對朱元璋的話更是言聽計從,從不反駁,當然這是建立在朱元璋決策果斷,深得下屬信任的基礎上,不然也不可能成為明朝開國皇帝。元朝滅亡後,湯和更是第壹個主動交出兵權的將領,朱元璋在當時就把湯和隨自己的威脅降到了最低,並且給了湯和壹份特殊的安心。在朝中的地位提升,加之平常的察言觀色,湯和意識到年歲漸大的朱元璋已經無效顧及軍權,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也將要盡力歷朝歷代臣子的必經之路,便主動退出歷史舞臺,像朱元璋提出告老還鄉的請求,旨在告訴太祖自己功成後絕不爭功,根不會威脅到王權,自己只想做個凡夫俗子,體驗壹把平凡子弟的寧靜罷了。就算不問朝政,湯和也明白自己無時無刻不被朱元璋監視著,他就整天遊山玩水,也不結交地方朋友,壹股與朝廷脫軌的灑脫,朱元璋對此大為放心,加之先前湯和的表現,這壹前壹後,讓朱元璋絕對的放心,湯和重病的時候,朱元璋還親自前往探望。可以說湯和成為落網之魚除了壹定的運氣成分,何其自身的壹系列表現是密不可分的。

湯和怎麽死的

壽終正寢的湯和也許是朱元璋手下最幸運的,我們知道朱元璋晚期開始大殺功臣,明朝開國功臣中幾乎無人幸免,唯獨信國公湯七十歲高齡而逝。那麽湯和是怎麽死的呢。

湯和告老還鄉

我們知道,在洪武二十壹年,湯和選擇了告老還鄉,告別了他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官僚生活,也告別了他和朱元璋那份長存已久的情誼,退隱的生活固然美好,沒有後顧之憂的湯和享受了人生暮年應該有的平靜生活,功成名就後很難有人可以放下這樣壹份向往,去尋找壹種別樣的釋懷,但是湯和做到了,他沒有留戀官場生涯的福利,也許是上場打仗的將領所體會不到的壹種感受,亦或是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已無心再顧及官位高低、全是高低。

但畢竟年事已高,1390年的正月初壹,在到京師給朱元璋的路上,湯和得了急癥不能說話,想著返回故鄉後好好調理,但是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加重。1394年,湯和病重到不能站立,覲見朱元璋的時候也已經不能回答,只能不停的叩首來表示感謝。洪武二十八年夏天,湯和病逝,享年七十歲,壹個人窮盡壹生能獲得安穩的晚年也許是對這位功臣最好的回報。在湯和死後,死孫為其修建了湯和廟、湯氏祠以此來紀念這位明朝開國將臣。2006年湯和墓被重修,並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響著當代的年輕人,警示他們做人的謙卑與不慕榮華富貴。

湯和墓

湯和墓湯和古跡園坐落在蚌埠市的東郊曹山上,此乃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賜給大將湯和的。墓室依山傍水,風景秀麗,足以見得朱元璋對湯和的重視程度,墓室由大型磚石構成,整個結構給人壹種恢宏大氣的感覺,不愧為明朝開國功臣之墓,期間透出的莊嚴氣息令人折服,仿佛能感受到湯和將軍揮斥方遒、浴血奮戰的盛狀。也許是不想打擾湯和將軍這裏的布局感受不到戰場的硝煙,和廝殺,似乎在這裏只能體會平靜,只能見證湯和將軍的壹件件功勛。

湯和墓

墓前排列著的石雕粗狂而流暢,形態各異,這是為守護湯和而修建的嗎,還是說想要說明,在這裏躺著的是壹位足以被歷史銘記的人的標誌嗎。

如今的湯和墓,被蚌埠市當作風景名勝,每年吸引著過往的遊客,無論是慕名而來,還是帶著尊敬而來,湯和墓的莊嚴,都讓人們肅然起敬,這是他追隨朱元璋數十年,立下戰功最好的寫照。

古墓往南幾步有大殿壹間,古樸巍峨,就像壹塊崛起的巨石,大殿坐北朝南,正上方有白底黑字祭祀牌位,上書明東甌襄武王湯和靈位。整座大殿於1984年開始整修,經過七年的緊張施工,湯和墓享堂重修工程竣工。

湯和墓是大型的單券式磚石結構,整個墓室鑿山而建,前門兩側依稀可見山體大石,1973年文物工作者發覺該墓時,有壹件大型青花帶蓋瓷罐被完整的保存下來。如今這裏已成了蚌埠市的龍湖八景之壹,受到廣大命中喜歡,很多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