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咳嗽痰多,胸悶。本品能祛苦味,宣肺化痰,無論寒熱皆可用。對於風寒感冒者,用紫蘇、杏仁,如蘇星散(《傷寒論》);風熱者,用桑葉、菊花、杏仁、桑菊等飲之(《傷寒論》);治痰瘀、胸悶,常與枳殼同用。
2.咽喉腫痛,失音。本品能宣肺祛邪,以利咽開嗓。對於外感邪氣引起的咽喉疼痛、失音患者,常與甘草、牛蒡配伍,如橘梗湯(《金匱要略》)、加味甘菊湯(《醫悟》)。熱毒過盛的咽喉腫痛,可與射幹、兜蘭、板藍根同用,清熱解毒,利咽。
3.肺膿腫伴膿。本品向上發散,能益肺氣,排膿化痰,阻肺。治肺癰,咳嗽,胸痛。對於咳痰,氣味腥臭者,可與甘草同用,如橘梗湯(《金匱要略》);臨床上可加入魚腥草和冬瓜籽,以加強清肺排膿的功效。
此外,還能宣肺通便,可用於治療便秘。
桔梗的根。)A.DC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東北和華北產量較大,華東質量較好。秋挖,去須根,刮去外皮,清水浸泡2-3小時,切片,曬幹生用或炒用。
藥苦、辛、平。歸肺經。
用法用量:煎服,3 ~ 10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
註意這個產品在本質上是升散的。不適用於陰虛火旺,氣上吐逆,嗆咳,頭暈,咯血者。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患者應慎用。過量容易引起惡心嘔吐。
古籍文摘
1.神農本草經:“胸脅脹痛如刀,腹滿腸,昏而驚。”
2.《珍珠膠囊藥性》:“有四用:止咽喉腫痛,除鼻塞;益膈氣,還治肺癰;壹個是各種藥品的船;壹個是肺的引入。”
3.《本草綱目》:“開胸膈,除上氣阻塞,清頭目,散表寒邪,驅脅下刺痛,窒鼻,急尋咽痛,驅肺熱,止咳嗽,咯痰,治肺膿腫,排膿,養血,但仍消怒,尤。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有多種皂甙,主要是桔梗皂甙。各種混合皂苷完全水解產生的皂苷元包括桔梗皂苷、遠誌皂苷和少量桔梗皂苷。此外,它還含有菊粉和植物甾醇。
2.藥理作用:桔梗皂苷直接刺激口腔、咽喉、胃黏膜,反射性增加支氣管黏膜分泌過多,從而稀釋痰液,易於排出;桔梗具有鎮咳、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強度與阿司匹林相近。該水提取物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中性粒細胞的殺菌能力和溶菌酶的活性。可以預防應激性潰瘍。桔梗皂苷具有鎮靜、鎮痛、解熱的作用,還能降低血糖、膽固醇和松弛平滑肌。桔梗皂甙有很強的溶血作用,但口服後可在消化道內分解破壞,失去溶血作用。
3.臨床研究:桔梗用於治療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也常治療其他系統疾病。白術、白術、桔梗等。用於治療小兒病毒性和消化不良性腸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四川中醫,1999,2:42);大黃和桔梗組成的大黃和橘莖水煎後服用,治療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排尿困難68例,但只有4例無效(中國行為醫學雜誌,2001,1.50);將桔梗、當歸、川芎煎煮,制成油/水乳劑,將皮疹擦於面部,對黃褐斑有確切療效(醫學雜誌,1992,6: 35)。
4.不良反應:服用後可刺激胃黏膜,劑量過大可引起輕度惡心,甚至嘔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慎用,劑量不宜過大。本品有很強的溶血作用,只能口服,不能註射。桔梗皂苷口服後在消化道內水解破壞,即無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