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季健康飲食:以上升為主。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開始,陽光明媚,氣候溫暖,人體松馳散漫,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所以除了註意飲食清淡外,為了身體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還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物質。根據春天的特點,我們應該選擇壹些有助於正氣和促進活力的食物,以開發人體的陽氣,增強我們的能量。對於久病剛愈、病後或年老體虛、術後失血不足、小兒體虛者尤為必要。
春天,健康的飲食應該從冬天的濃稠口味轉變為清涼清淡的口味。冬天蔬菜品種少,人體維生素攝入往往不足。因此,春季配餐應選用壹些新鮮蔬菜,如竹筍、菠菜、芹菜等綠色蔬菜。在動物性食物中,要少吃脂肪等高脂肪食物,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母雞、雞蛋、牛奶等,來滋補身體。還可以吃壹些綠殼螺、鯽魚等。補中益氣。口味方面,春季應少吃辛辣食物,尤其是度數較高的烈性白酒,應少喝或不喝。
(2)夏季飲食保健:以清飲食為主。
夏季氣候炎熱多雨。因為濕熱,脾胃常陷,食欲不振。再加上氣候炎熱,人們喜歡吃生冷的東西,往往因為吃多了,也會傷脾胃。因此,在炎熱的夏季,禁止暴食生冷之物,更禁止食用油膩或不潔之品,以防痢疾、腹瀉等腸胃疾病。此時飲食宜甘寒,清淡,祛濕清熱,少油。如西瓜、冬瓜、綠豆湯、酸梅湯、薄荷湯、綠茶等。,都是清熱利暑、利水壯陽不可或缺的佳品。
夏天氣溫高,細菌非常活躍,壹些富含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很容易變質。另外,這個季節人的食欲較低,所以中醫提倡“清”。進補以寒性食物為主,包括植物主食和各種綠葉蔬菜水果。如火腿冬瓜湯、綠豆粥、百合紅棗湯等。,還具有清熱解渴、生津涼血的作用。
夏天是雨季,暑濕當季,胃口不好。可以用紅豆、薏米等食物,既補脾胃、祛濕,又平和、養而不膩。因為出汗過多,水分和養分大量流失,必須及時補充。
(3)秋季飲食保健:以平為主。
秋天,萬物收斂,涼風初起,幹燥當季。霜降露驟,早晚易感冒,咳喘易復發。這個季節人的食欲大增,因為夏天消耗的體力要靠這個季節增加營養來補充。因此,秋季在飲食上宜用甘平之品,即“平補”。不宜吃辛辣煎烤等燥熱食物,也忌生冷之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水果和蔬菜都很豐富。蘿蔔、梨、枇杷、芝麻、銀杏、銀耳、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核桃都是“平補”。
此外,還有很多食物,如山藥、扁豆等,富含澱粉、蛋白質和維生素,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燕窩、銀耳、百合之類的能滋陰潤燥,還能補益中焦。根據身體狀況有很多適合的食物可以選擇。
(4)冬季飲食養生:以滋補為主。
冬天自古以來就是最重要的進補季節,因為冬天天寒地凍,萬物皆藏。人對應天地,各種功能活動也處於低谷,此時最容易感受到寒邪。因此,冬季食補要順應自然,選擇註重補氣壯陽和“有血有肉”的食物,可以增強機體抵禦寒冷和外邪的能力。另外,在寒冷的天氣裏,人體的新陳代謝相應變慢,皮膚的血管收縮,散熱更少。在飲食上,需要加入壹些濃濃的口味,比如燉肉、水煮魚、火鍋等等。可以選擇壹些辛辣的食物作為調味品,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等。當然,青菜是不可或缺的。牛羊肉狗肉滋養臟腑,增加營養,是冬季進補佳品。
壹年四季,各有各的飲食養生原則。只有適當地、辯證地、因人、因時、因藥地補充,而不是壹味地補充,才能真正達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