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辣子雞是壹種受歡迎的美食。壹般以雞肉為主料,配以蔥、幹辣椒、花椒、鹽、胡椒粉、味精等材料制成。它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雖然是同壹道菜,但也是各地各有特色,比如重慶歌樂山辣子雞、超級辣子雞、辣子雞片、貴州辣子雞、四川辣椒辣子雞。
制作材料
材料:壹整只雞或壹盒雞腿、花椒和幹辣椒(1:4)、蔥、熟芝麻、鹽、味精、料酒、食用油、姜、蒜、糖。
配料:雞腿、大蔥、幹辣椒節、花椒、鹽、胡椒粉、味精、糖、醋、料酒、色拉油。
工作方法
練習1
1.雞腿洗凈切丁,放入碗中,用鹽和料酒調味,略煎。
2.將鍋置火上,七成熱時,將雞丁倒入,再倒入待用。
3.將底部的油留在鍋裏,直到它變熱。將幹辣椒炒至棕紅色,辣椒炒香,倒入雞腿,煮料酒,攪拌均勻,加鹽、味精、胡椒粉、糖、醋,將鮮湯煮至雞丁變軟。汁幹了就下馬,把洋蔥攪拌均勻就可以上桌了。
練習2
佐料
雞腿肉500克幹辣椒40克尖辣椒5克
佐料
油、鹽、蔥、料酒、胡椒粉、玉米、澱粉、醬油、發酵乳、味精、開水、姜。
生產步驟
1.準備好所有材料,幹辣椒用清水洗凈晾幹。
2.用剪刀把幹辣椒切成段。
3.用刀把雞腿的骨頭剔掉。
4.雞腿肉加入適量胡椒粉和料酒,腌制半小時。
5.加入適量玉米澱粉,攪拌均勻。
6.待油鍋油溫達到六成熱時,倒入雞塊炸至表面微縮,然後瀝幹油。
7.再拿壹個小碗,倒入醬油。
8.加入壹勺發酵牛奶。
9.加入適量開水,拌勻。
10.加入適量的鹽,攪拌至鹽融化。
11.鍋內熱油至八成,倒入雞塊煎壹次,表面金黃即可撈出。
12.鍋裏留點底油,倒入幹辣椒和尖辣椒翻炒。
13.倒入雞塊翻炒。
14.加入蔥、姜、蒜翻炒。
15.倒入剛準備好的果汁。
16.關火,加入味精
17.裝盤享用。配壹碗米飯剛剛好。
制作技巧
1.辣椒和胡椒粉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加,但是為了真實的體現這道菜的特色,最好做好成品的特寫(20張),讓所有的胡椒粉都能蓋住雞肉,而不是幾個胡椒粉和辣椒出現在雞塊裏。
2.炸雞去雞肉裏撒鹽的時候,壹定要撒夠。如果在炒雞的時候加鹽,鹽味是不會進入雞體內的,因為雞的外殼已經被炒過,質地比較緊實,鹽只能附著在雞的表面,影響口感。
3.炸雞用的油壹定要燒的很燙,不然雞肉在外面很久都不會炸幹。就算等久了炒幹了,也是真的幹了。是死肉,難吃,壹點味道都沒有。所以火候壹定要大,外酥裏嫩的比較好。
營養價值
雞肉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此外,雞肉蛋白富含所有必需氨基酸,其含量與雞蛋和牛奶中的含量非常相似,因此是壹種優質的蛋白質來源。。每100克無皮雞含蛋白質24克,脂質0.7克,是幾乎不含脂肪的高蛋白食物。雞肉也是磷、鐵、銅和鋅的良好來源,並富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等。雞肉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亞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對人體健康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雞肉蛋白質含量高,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具有增強體力、強身健體的作用。
食用功效
性平,性溫,味甘,入脾胃經;
能溫中益氣,填精補髓;
可用於治療體虛、消瘦、食欲不振、腹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缺乳、口渴、水腫、尿頻、遺精、耳聾、耳鳴。
經常吃雞肉炒花可以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和壞血病。
適用人群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尤其是老弱病殘。
1.感冒發燒、內火過盛、痰濕過多、肥胖、熱毒疔瘡、高血壓、高血脂、膽囊炎、膽結石者不宜食用;
2.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便秘者不宜食用;
3.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脂患者應避免喝雞湯;感冒伴頭痛、乏力、發熱的人不宜吃雞肉、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