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肉片是福鼎的名片。不知道什麽時候它從福鼎的大街小巷走了出來,在福建的名小吃中用壹種風味征服了普通人的味蕾。也就是說,各大校園嘈雜的小吃街,比起各種愛吃味精的美食,絕對是福鼎豬肉片的壹股清流。在我們師範學校的後巷裏,有大叔的大排檔愛撫著胃,還有壹屆又壹屆的學者。
五點半以後,後巷熱鬧了。壹波又壹波饑腸轆轆的學生把大排檔圍了起來,馬大爺也在大排檔把肉片切成開水,然後升到水面,這樣鍋就可以分碗了。大家都不急著吃熱騰騰的肉片,就很地道的先碼了大叔做的黃椒水,米醋,紫菜或者香菜。這種肉很甜,富有彈性,最後酸辣湯灌進九回腸,真刺激!
宵夜時間,五顏六色的塑料凳子上還坐滿了不怕刷門禁的老油條。大二的時候,我們也跟風去安撫洶湧的食欲。曾經,我們失去了呼吸。隔壁攤位的老板說,大叔家有喜事,要半個月後才能重新開攤。每個人都不開心。
能讓我們集體戀愛失戀的肉片自然是好的。那麽好吃的福鼎肉片是怎麽形成的呢?大學的時候去福鼎玩,從同學媽媽那裏拿取經。徐的母親說,好吃的福鼎豬肉片是由優良的材料和熟練的技術。肉必須是豬大腿肉,只取瘦肉。另外,肉和藕粉的比例也影響肉片的口感。我吃過像嚼粉餃那麽少的帶粉的厚肉,咬壹口都很絕望。材料準備好了,就看功夫了。傳統工藝需要很多時間。就是用木錘把瘦肉“伺候”在豬的大腿上,然後把肉末和藕粉揉到完全融為壹體。但是現在很少有人這麽真誠地制作了。大部分人會把豬肉和藕粉放入機器裏壹起絞。
由此看來,制作好肉片的秘訣很簡單:用料講究,工藝精細。只要小攤和店鋪願意管,就沒有吃肉的地方。問問身邊在福建生活過的饞人,心裏壹定有個吃福鼎豬肉片的好地方。但是妳已經走出了巴敏的土地,想吃的人還得自己找...
在離家800公裏的上海,我的味覺記憶裏會散著肉片的香味,我也常常期待在上海有幸遇見的福鼎肉片。正好我下班回來的比較早,在樓道裏碰到鄰居家正在做羅宋湯的老阿姨,於是就經常和她聊,不經意間就聊到了我對福建人的飲食粗暴要求。老阿姨給我指路。“樓邊的巷子口有家福建菜館,可以去吃。”來了半年了,不知道附近潛伏著家鄉菜?那天晚上我去過嘴癮。
按照好鄰居的指引,我找到了這家不起眼的小餐館。壹進去就有人熱情地遞給我“看我想吃什麽”的菜單。光聽這福建口音就是弦外之音。菜單上全是家常菜,壹看就讓人胃口大開。當我看到福鼎肉片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要壹個福鼎肉片!”
“要不要加點香料?”不酸不辣的肉片吃起來有意思嗎?當然了。
不到五分鐘,缺失的肉塊就呈現在了餐桌上,嫩滑的粉,起伏的姜絲和紫菜,久違的香氣誘惑著人們趕緊用勺子下手。嗯,肉片嫩滑,是我吃過最嫩的福鼎肉片!廚師和老板說,這種獨特的味道歸功於用牛肉代替豬肉。出店的時候,掃到隔壁桌的男人正沈浸在福鼎豬肉片的糾結中,我還以為這位兄弟是同路人。
後來的發展是,這個簡單的小餐館成了我的午夜食品店。在下班和晚上電影結束的那天晚上,我會拖著疲憊的身體去店裏吐壹塊福鼎肉,好把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扔到外太空去。
對了,如果想去福建度假,建議妳吃壹碗福鼎豬肉片暖暖身子,然後再去吃。
-熊曉能-
用文字和圖片記錄生活的城市流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