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綠豆湯是紅是綠是由綠豆中多酚的氧化程度決定的。氧化程度越高,湯色越紅。
氧化程度與水質和與氧氣的接觸有關。南北方的水質差異,導致湯有紅有綠。此外,蓋上鍋蓋減少與氧氣的接觸,很容易煮出“綠色”的豆湯。
面對紅綠之爭,蘇州人不禁慢慢地打了個問號:什麽是紅綠?綠豆湯不應該是透明的嗎?
蘇州人對飲食的講究是出了名的。就連壹碗普通的夏日飲品,綠豆湯,也是獨壹無二的,與其他地方不同。
小饞第壹次在蘇州的街邊小店點了壹份綠豆湯,我驚呆了——
蘇州的綠豆湯有什麽不好?
其他地方喝綠豆湯主要是做飲料,順便吃綠豆;蘇州人幹脆把綠豆湯做成“八寶粥”,當甜品吃。
帶著壹絲疑惑喝了壹口,立刻就被征服了。這是什麽神仙綠豆湯?蘇州人太會生活了!
這杯獨壹無二的“神仙綠豆湯”是蘇州人夏天唯壹的存在,壹點壹滴都是蘇州人的精致細致。
蘇州人的吹毛求疵首先落在了小綠豆和糯米上。
棕色和黃色不新鮮,不!有白點的是蟲蛀的,不是!袋中收集綠皮、飽滿、無缺陷的綠豆。糯米也必須是顆粒飽滿有光澤的圓形糯米。
“好綠豆湯是蒸的!”為了讓綠豆湯更清澈,蘇州人用“蒸”代替“煮”。配料和水是分開做的。將綠豆和糯米用清水浸泡壹夜,放入屜中蒸至綠豆微爆,糯米軟糯,放涼待用。
蘇式綠豆湯裏看起來很普通的透明湯,其實是帶有薄荷香氣的冰糖水,是整個綠豆湯的靈魂。
省事,只要在冰糖水裏加點薄荷香精,馬上就香了。註意壹點,妳需要用水、薄荷葉和冰糖慢慢煮,這樣煮出來的薄荷水更自然,更軟。
把蒸好的綠豆糯米放在杯子和碗裏,倒入冰鎮的薄荷水,這其實是可以喝的。精致的蘇州人不肯罷休,還把自己喜歡的蜜餞幹果放在裏面,增添壹份香甜的味道。
喜歡傳統蘇式甜味的,加壹點紅綾、冬瓜糖、蜜棗;現在有些人註重健康,就加葡萄幹、蕓豆、大麥等。
據老人說,這種食材豐富的“豪華版”綠豆湯,以前只有有錢人才喝得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也學會了大家庭的禮儀,把綠豆湯升級到了現在。
這樣壹杯用料紮實、工藝精湛的冰蘇式綠豆湯,絕對是蘇州人消暑的“肥宅開心水”,甚至用“夏日回春湯”來形容都不為過。
坐在街邊小店吹著空調,壹杯綠豆湯端上來,墨綠的豆子和白糯米在清澈的薄荷水中浮沈,糖水浸潤的蜜餞晶瑩剔透,五顏六色的綠絲更添壹絲生機。
冰涼的薄荷水入口,清新涼爽的感覺直擊天靈蓋,壹杯下肚暑氣全消,又熱又累的人立馬恢復了理智!喝完不敢呼吸,因為怕在嘴裏太涼。
輕輕咀嚼湯裏的食材,綠豆綿軟綿密,糯米綿軟有嚼勁,類似於泡泡茶裏的珍珠。用薄荷水浸泡的蜜餞是甜的,有薄荷的香味...綠豆湯帶來的快樂不亞於奶茶和可樂!
除了清涼甘甜的口感,讓綠豆湯成為蘇州消暑領域第壹偶像的,是它紮實的降溫功效。
綠豆湯富含B族維生素、鉀、鈉、鈣等礦物質。簡直就是天然的“維生素礦物質飲料”,可以快速補充夏季隨體液流失的礦物質,達到解暑的目的。
也許糯米蜜餞的透明綠豆湯在外人看來確實很奇妙,有點不倫不類,但在蘇州人看來,炎炎夏日喝壹碗蘇綠豆湯,就是壹種儀式感。
但因為制作麻煩,很多人不再手工制作綠豆湯,賣綠豆湯的店鋪應運而生。定慧寺巷的子瀟湘,望天井巷的小爸爸...蘇州人會說出幾家綠豆湯店的名字。
店裏賣的綠豆湯雖然少了壹點人情味,但用料和做法還是很講究的,因為不會忽悠嘴的蘇州人不壹般,連外賣包裝都不壹般:
蘇式綠豆湯通常包裝在兩個杯子裏,壹個裝滿各種配料,另壹個裝滿薄荷水。這種看似不必要的包裝方式,其實是為了避免綠豆糯米因為浸泡太久而影響口感。
壹杯蘇州風味的綠豆湯,配料充足,處處講究,就像蘇州人的生活壹樣,精致、豐富、舒適,是別的地方學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