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是壹種低脂肪、高蛋白、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各地興起了吃狗肉熱。此外,沛縣的醬狗肉,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樊噲所創,聞名中外。沛縣有識之士積極調查研究,提出把肉狗養殖業作為壹個產業來發展,充分發揮名人效應和特產效應,振興沛縣農村經濟。目前已建成年產5000只幼犬的10養犬場,600多戶養殖戶養犬100只以上。全縣犬只數量超過1.5萬只,規模化養殖已經形成並逐步擴大。江蘇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樊噲首創的醬狗肉,流傳了兩千多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沛縣的狗肉加工業越來越繁榮。從單壹的個體作坊,走上了國有、集體、私營企業的格局。以其獨特的生產工藝、鮮明的地方風味和現代化的包裝技術,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並獲得省優、部級優、全國優、國際金獎等榮譽。近年來,沛縣每年生產醬狗肉3000多噸,需要屠宰的狗近30萬只。而農村的狗很少,主要是用來看家護院,不生病不死不賣。所以差距很大,需要購買內蒙古、四川、山西等地的白條狗。如果這個縣有大量的狗,沒必要花很多錢去別的地方買,肉也新鮮。因此,我縣抓住狗肉市場供應緊張、價格上漲的特點,引導農民利用酷暑、剩余勞動力和農活的間隙時間,用科學的方法發展狗肉生產。沛縣農民有養狗吃狗肉的習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人們對狗肉需求的增加,養狗已成為畜牧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沛縣肉犬生產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養犬戶和養犬數量逐漸增多。為了交易方便,沛鎮建立了狗市場,壹些狗販子看到市場好,不斷從外地引進新品種進入市場,加速了沛縣肉狗的改良。為了發展沛縣的犬業,沛縣壹些有識之士對犬業生產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縣中醫院80歲的中醫魏壹倫積累了大量養狗的資料,著有《沛縣狗肉與狗趣》等。縣合管局常勝平在1986對全縣犬類資源進行調查,其調查報告受到省市科技部門表彰。縣食品公司張宏景測定沛縣狗肉的營養成分,發表在《中國犬類育種》雜誌第二期(1993)上,成為我國最早也是唯壹測定狗肉營養成分的數據,引起了國內營養學家的關註。樊噲的後人樊仙桃投資60萬元,在沛縣城北3公裏處建起了肉狗繁殖場,為沛縣大規模養殖肉狗樹立了典範。,帶路。後來崔寨、張莊等鄉鎮建起了養狗場,沛縣出現了養狗熱,把全縣的肉狗養殖業推向了規模化生產的軌道。由於各個鄉鎮建立了狗場。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客戶都來參觀和購買幼苗。為杜絕管理不規範的現象,沛縣畜牧主管部門近日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肉犬養殖生產的規範化管理。要求全縣所有生產種犬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縣畜牧部門申請辦理種畜禽生產許可證,銷售種犬憑種畜禽合格證。對外種畜應申請《種畜禽使用許可證》證書,並向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註冊。申領許可證的必備條件是:肉用種犬應當合格優良,來源符合技術要求,具有壹定規模的系譜檔案記錄和基礎母犬數量;種狗場必須配備相應的畜牧技術人員,個體戶必須掌握壹定的養殖知識。此外,畜牧主管部門還要求,出售種狗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做好防疫檢疫工作,保證品種質量。並為用戶提供證書和防疫檢疫等質量保證程序,簽訂相關合同。(沛縣)
(目前還沒有圖片,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