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釣到草魚,首先要了解它的生理習性和特點,這樣才能采取有效的釣法。
1.草魚的食性。
草魚是雜食性草食動物,吃大量的草是草魚與其他淡水魚在釣法上的基本區別。草魚首先喜歡動物性食物,然後才是植物性食物。比如我們用蟋蟀、蚱蜢、蛹、毛毛蟲、蛾子等。在釣魚中作為誘餌,遠勝於用草、樹葉、谷物做誘餌。只是沒有這些。用植物性餌料也可以釣到草魚。原因是草魚食量很大,高檔的食物根本滿足不了它的需求,只好靠大量的粗糧充饑,尤其是水庫、湖泊裏的野生草魚。為了填飽它的肚子,連草根和堅硬的草莖都吃,所以人們給它起了拓荒者的美譽。
很多人說草魚喜歡微酸性的食物,其實是因為很多水域的水體是微堿性的,而微酸性的餌料在微堿性的水體中會加速擴散,所以饑餓的草魚會很快被那種並不討厭的氣味所吸引。當窩裏發現沒有酸味的誘餌,比如蟋蟀、大毛毛蟲、玉米粒,它會毫不猶豫地吞下去。但在某些水域,微酸餌料誘魚效果很差,所以壹般。
總之,草魚是雜食的,吃的多,所以要用大量的草魚窩魚餌來潛魚。要多使用易擴散的霧化材料和擴散快的氣味來快速誘魚。
2.草魚的遊動層。
草魚壹般在中層水,有時在中層或下層,視季節、天氣、水深等因素而定。尤其是吃的時候,甚至會達到水面或者水底。除了季節、天氣、溫度、水深、人為因素對草魚遊層的影響外,食物的影響最大。因為草魚吃得多,所以除了天黑和亮的時候,總是吃不飽。哪裏有食物,我們就去哪裏。傍晚和晚上,我們會走到岸邊的水表前,伸出頭去拔伸到水面的草葉。這是我們判斷水裏有沒有草魚的依據之壹。
3.草魚喜靜怕震,喜暖怕風,這些也是我們釣魚時要特別註意的環節。
草魚由於遊泳層淺且不穩定,比鯉魚更容易受驚,在選址和垂釣過程中要特別註意。
漂釣草魚時,根據其性溫怕風的特點,可以在早上或有風的時候釣中下壹層,最好在下午或午夜前釣中上壹層。
草魚喜歡群集,遊得很快。
根據草魚的這壹特點,草魚壹旦入巢,絕不是壹條,所以當妳釣到第壹條魚的時候,千萬不要驚訝。妳要在第壹時間把魚引出窩。雖然草魚是壹種大魚,但是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悄無聲息的順利引魚出巢(後面的釣草技巧我會詳細講)。由於草魚遊泳速度快,其食量壹般為捕食性,對釣組的敏捷性要求不高。
根據草魚喜靜、怕震、怕暖、怕風的特點,首先要考慮選擇僻靜的釣點。如果是僻靜混水,在水深1米左右的釣點可以釣到草魚,但如果是清水,要選擇水深2-5米的。從地形上來說,最好選擇在水中的島嶼附近,麥收前選擇島嶼向陽的壹面,麥收後選擇島嶼陰涼的壹面,有風的話選擇背風的壹面。草魚釣的底層地形不重要,主要看水面以上的地形。就連底釣的方法也和釣鯉魚完全不壹樣。比如釣鯉魚,要選擇水底深淺交界處的深水,也就是懸崖的下緣。釣草魚的時候,如果水底深淺不壹,就要在水底的高處,也就是懸崖的上緣鉤餌,因為草魚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間遊動,很少粘在水底覓食。
如果有小水面與大水面相連,只要小水面足夠安靜,有壹定的深度,即使水面不是很大,也是釣草魚的好地方,甚至比兩個水面相連的狹窄部分要好。因為在這麽小的水面上,草魚的食物壹般要遠遠豐富於大水面,草魚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大胃口。
如果靠近水的岸邊還有壹棵或多棵大樹,那麽靠近岸邊的大樹下也是不錯的釣點,尤其是風從大樹的方向吹向水面的時候。如果連續兩到三天都是這個風向,這是個不錯的釣點。
入水口邊(避免混水)或稍遠壹點的地方也是釣草魚的好釣點。但是出水效果不好,這是草魚和鯉魚的區別。鯉魚主要喜歡緩流,入口和出口都是很好的位置。草魚主要是尋找食物,出路的作用並不大。如果是水庫,或者是與之相連的湖泊支流,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些與水庫或湖泊相連的河口當然是釣各種魚的好地方。
根據岸邊地形選擇位置,釣草魚和釣鯉魚是有區別的。鯉魚要選擇岸邊突出入水的部分,而草魚釣,我壹般更喜歡選擇灣底,那裏水草多,背風。
草魚釣到底選順風還是背風,眾說紛紜,但我在草魚釣上的感覺更傾向於後者,原因有二;第壹,我認為草魚性溫怕風是正確的。第二,在無數次的釣魚實踐中,很明顯背風釣要比順風釣好得多。(魚塘除外,那裏有成堆的笨魚,到處都可以抓到)
如果是在水庫、湖泊等較大的水域,最好在壹個大窩裏釣上幾天,釣點最好選在離岸邊3-5米水深的地方。如果找不到這麽淺的水域,那就只好采取掛釣或者浮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