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經度135時,稱為立秋。立秋壹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秋天即將到來。立秋之後,雖然暑氣壹時難消,但仍有“秋老虎”的余暉,立秋也叫立秋,但總的趨勢是天氣越來越涼。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的開始時間也不壹致。在氣候學上,秋季始於日平均氣溫每五天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那壹天。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當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立秋日期相差較大。
立秋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獲,晚稻移栽,秋作物進入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秋天意味著夏天涼爽,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看作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壹直非常重視這個節氣。
立秋的季節是天高氣爽的時候,要開始“早睡早起,與雞同樂”。早睡順應楊琪的收斂,早起舒展肺氣,防止收斂太大。立秋是初秋的季節,酷暑未盡。雖然有涼風,但天氣多變。即使在同壹地區,也會出現“壹日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所以不宜穿太多衣服,否則會影響身體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容易感冒。
熱度結束
每年的夏季節氣在8月23日左右。華南夏季平均氣溫普遍比初秋低1?5℃左右,部分年份8月下旬華南西部可能出現低溫,日平均氣溫低於23℃3天以上,影響雜交稻開花。但由於華南地區夏季高溫基本上仍受夏季風控制,經常出現華南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華南東部高於35℃的日子。尤其是在長江沿岸的低海拔地區,在夏旱持續的年份,更是感受到了“秋老虎”。西北高原已入夏,秋意濃濃。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已經呈現出初冬的景象,草漸漸枯萎,霜雪增多。
不宜急於增加衣服。“春凍秋凍”的意思是秋季保持體溫較低,有利於陽氣收斂。因為當熱量出去時,會有冷交換進來。但是,當妳晚上外出時,妳應該增加衣服來保護陽氣。晚上睡覺小貼士:關好門窗,用薄被子蓋好腹部,防止秋風循環,使脾胃受涼。白天只要室溫不高,就不宜開空調。可以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讓秋殺的空氣把暑熱中殘留在室內的潮濕渾濁的空氣清理幹凈。
白露
千禧年是每年公歷9月7日左右。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冷,早上植被上有露水。千禧年其實預示著天氣轉冷了。這個時候,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經過去,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因為白天的溫度還是30多度,但是入夜後就降到20多度了,兩者溫差10多度。
按照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間序列開始進入秋季。華南秋雨多發生在白露至初霜前,岷江、青衣江中下遊最多,華南中部相對較少。華南白露期間,日照比夏季減少壹半左右,減少趨勢壹直持續到冬季。千年季的上述氣候特征不利於晚稻抽穗開花,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曬青,所以農業諺語中有“千年晴,稻白如銀”的說法。只有充分認識千年氣候特征,采取相應的農業技術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的危害。另壹方面也要抓住雨水蓄水,尤其是華南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季至日之後又壹個雨量較多的節氣,不要錯過好機會。
千禧年節氣是真正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理身體時壹味強調海鮮肉類的進補,忽略了季節性疾病,對自己和家人都造成了傷害,影響了學習和工作。在千禧年節氣中,應避免鼻部疾病、哮喘和支氣管疾病。尤其是那些身體過敏引起的疾病,在飲食調整上更要慎重。所有過敏引起的支氣管哮喘患者應少吃或不吃魚、蝦及海鮮,生冷燉鹹菜,辛辣、酸、鹹、甜食物,最常見的有帶魚、蟹、蝦、韭菜花、黃花、辣椒等。,應選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秋分
每年9月22日至24日,這壹天太陽到達經度180,是秋分的壹個節氣。這壹天分為24個小時,每個12小時。從秋分那天開始,氣候主要有三個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從赤道向南半球移動,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會越來越明顯,白天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晝夜溫差會逐漸增大,幅度會高於10℃。氣溫壹天天下降,壹天比壹天冷,漸漸進入深秋時節。南半球的情況正好相反。
秋分是收獲棉花和煙葉由綠變黃的好時機。秋季作物適時收獲可以避免初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冬季作物適時播種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高產奠定基礎。
秋天,氣候轉幹,日照減少,氣溫逐漸下降,讓人感到有些壓抑。此時,人們應保持心態平和,減緩秋季冷空氣對人體的沖擊,收斂適應秋季的平靜空氣。同時,在精神上和情感上也要看到積極的壹面。金秋時節,天高氣爽,正是進行各種鍛煉的好時機,比如登山、慢跑、散步、打球、遊泳、洗冷水澡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做健美操等。
寒露
每年10月8日或9日,10,太陽達到195時,為寒露。寒露是指溫度比白露時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將凝結成霜。寒露時節,南嶺及以北廣大地區已入秋,東北、西北地區已進入或即將進入冬季。在首都北京,可以看到多年來的第壹次霜凍。除了青藏高原常年下雪外,東北和北疆普遍已經開始降雪。
天氣好的時候要抓緊收割棉花,降溫早的時候溫度不太低的時候可以收回。江淮、江南壹季晚稻即將成熟,雙季晚稻正在灌漿。要註意間歇灌溉,保持田地濕潤。南方稻區也要註意防範“寒露風”的危害。華北要抓緊播種小麥。此時,如遇幹旱少雨,應盡力蓄墑,搶墑播種,確保初霜前後完成播種,切不可被動等待降雨,導致早茬晚麥。
寒露之後,隨著氣溫的持續下降,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氣溫下降,空氣幹燥,感冒病毒的致病性增強。這個時候很多疾病都會危及老人的生命,其中心腦血管疾病最應該警惕。此外,老年人中風、慢性支氣管炎復發、哮喘、肺炎等疾病也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安全。
霜降
每年公歷10年23日左右,太陽到達210時,為初霜。初霜說天氣更冷,露水凝結成霜。
北方大部分地區已經秋收完畢,就連耐寒的蔥也長不下去了,因為“初霜養不起蔥,越長越空”。在南方,現在是“三秋”的旺季。只收獲單季雜交水稻和晚稻,種植早季小麥和早季油菜。摘棉、拔棉稈、翻耕整地。“稻草拔得滿地都是,以後蟲災和病害就少了。”收獲後要及時收回稭稈和殘茬,因為那裏藏著很多越冬卵和病菌。
初霜作為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秋季越來越冷,越來越幹燥,容易傷害天津。初霜要註意先保暖,再防秋燥,運動量可適當增加。飲食護理方面,此時補壹補是合適的。要註意健脾養胃,滋補肝腎。我們可以多吃壹些健脾滋陰潤燥的食物。玉米,蘿蔔,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藥,奶白菜,牛肉,雞肉,泥鰍都不錯。
知識點氣候和天氣
地球的大氣是不斷變化的,所以人們看到的天氣現象也總是處於千變萬化的狀態。萬裏有時晴空萬裏,有時烏雲密布,大雨滂沱。天氣是指短時間內溫度、氣壓、氣溫等氣象要素及其引起的風、雲、雨等大氣現象的綜合情況。
氣候是指某壹地區在多年和某壹特殊年份偶然發生的天氣情況的綜合。氣候和天氣密切相關:天氣是氣候的基礎,氣候是天氣的總結。壹個地方的氣候特征是通過各種氣象要素(溫度、濕度、降水、風等)的多年平均值來反映的。)和特殊年份的極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