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葉又叫瓜葉,是指紅薯在秋季成熟後,地面上的苗莖頂端的嫩葉。
甘薯栽培技術
甘薯是壹種高產穩產作物,具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耐旱耐瘠薄、病蟲害少等特點。在水肥條件好的地方種植,平均畝產可達2000-3000斤春馬鈴薯。但由於自然條件和栽培水平的差異,單位面積產量也極不平衡。為了充分發揮甘薯的增產潛力,實現優質高產,提出了甘薯高產栽培的技術建議。
整地和施肥
整地應在晴天進行,將土壤打碎,細打,使土壤疏松。土地平整後,在壟底施基肥條,壟距80cm,壟高20cm左右。專用有機復合肥可作為甘薯的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專用復合肥100kg或菜餅50kg,尿素5kg,硫酸鉀15kg。甘薯地膜覆蓋栽培時,化肥用量可減少20% ~ 30%。種植面積較大時,要測定土壤氮磷鉀含量、有機質和土壤pH值,根據土壤肥力水平和紫薯需肥特點,合理配制氮磷鉀比例和有機肥。
苗床育苗
催芽育苗是整個反季節栽培的重要環節。育苗時間要適當提前到2月中旬,將種薯移入保護地苗床進行育苗。苗床用雙層膜保護,種薯排列整齊。蓋上壹層細土後,平鋪壹層塑料薄膜,再在拱架上蓋壹層薄膜,提高苗床地溫。及時在平整的塑料薄膜上打孔導苗,避免晴天高溫灼傷幼苗。1月,苗床每7天噴1次水,1個月後每周噴水肥和新高脂膜兩次,防止病菌侵染,保護幼苗茁壯生長。(植株高達15cm時),每隔7-10天剪壹批,自第1次剪苗起每周噴水施肥兩次,並適當提高濃度,保證再生苗的養分供應。
施足基肥
選擇壤土和沙土地塊,結合早春翻耕畝施農家肥2-3噸,尿素15公斤,磷肥20公斤。
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可以起到增溫保墑的作用,同時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晝夜溫差。甘薯壹般可采用高壟覆蓋,兩行交錯種植,全距60厘米,覆蓋50厘米,小行40厘米,株間距33厘米,每畝留4000株左右。山脊高度適中。如果種植期過於幹燥,可采用平蓋平栽,以利於幼苗生長。
適時早期種植
適時早移栽合理密植:4月中旬是苗木移栽的適宜時間,壹年四季早春氣溫回升時,基本穩定。播種育苗的適宜時間是晚霜結束後,10cm地溫達到15℃以上時,可在去冬初或年初播種,播種時再清除壟溝。邊條寬50厘米。4月上旬和中旬,根據苗床出苗速度,分茬播種,采用直線平栽的方法增加馬鈴薯埋土苗數,增加馬鈴薯節數。每畝插3500-4000株,間距33cm左右。播種時間不能超過4月20日,否則會延誤收獲時間,影響連作晚稻的播種季節。
適時早播是提高甘薯產量的關鍵。在適宜的條件下,幼苗種植越早,生育期越長,塊莖越早,結薯越多,塊莖膨大越長,產量越高,品質越好。栽秧太晚,生長期縮短,紅薯少而小,產量低,品質差。當晚霜結束後地溫達到65438±05℃時,可提前開始育苗(4月中旬左右)。為提高苗木種植質量,確保苗木繁榮,應淘汰“老硬苗”和弱病苗,選擇壯苗。紅薯要在保證成活的基礎上淺栽,栽深壹般為5-6厘米。種植時,土壤要封實,深淺壹致,使葉片露在地面,澆水時幼苗要直露,幼苗不能露太久,防止強風影響成活。
田疃管理
1.生根緩苗階段的管理,從種植後的新根開始到塊根,持續約1個月。紅薯定苗後,要及時檢查補苗,保證全苗。苗木栽植後,如遇嚴重幹旱,應及時澆水,使苗木生根成活。壹般種植後要澆水壹次,然後每隔10-15天栽培壹次,疏松土壤,提高溫度,消滅雜草,及時噴施新的高脂膜,促進植物快速生長,有利於根系的形成。
4.分枝結薯階段管理:定植後30-40天,隨著溫度的升高,莖葉生長加快,塊根繼續形成膨大。應及時加強水肥管理。如遇幹旱,可隨水畝追施尿素5-8公斤,澆完後盡快中耕。
13.莖葉生長和根膨大期的管理。從7月上半月到8月底,莖葉生長和根系膨大,葉面積系數達到最大值。壹般在這個時期,需要用控制和提升來實現提升。這個時期正值雨季,氣溫高,植物生長快。為防止徒長,可在田間均勻噴灑50PPM多效唑溶液和地果壯地靈,葉面最好用藥液覆蓋,不要流,可促進果實發育,使甘薯優質高產。在此期間,地下塊莖迅速膨脹。遇到幹旱,需要給它們澆水,但水量不能太大。為促進塊莖膨大,可每隔7-10天噴施壹袋膨大劑(⑿ g)和15 kg水,連續噴施兩次。
4.莖葉衰退的根膨大期的管理,8月中下旬以後,莖葉緩慢生長,直至甘薯生長後期停滯;養分被輸送到塊根,生長中心從地上轉移到地下。在管理中,應保護莖和葉,以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促進塊根的快速膨大。應采取管理措施,確保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果天氣長期幹燥,土壤幹燥,莖葉就會早衰,影響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積累,導致減產。因此,應及時澆少量水,但不宜在收獲和刨削前20天內給紅薯澆水。如遇秋澇,紅薯葉要及時排水,防止板結腐爛,酷暑前後紅薯葉進入返苗期。為了防止早衰,延長和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促進薯塊肥大,進行了葉面施肥。磷酸二氫鉀半斤兌30-40公斤水和800倍新高脂膜噴灑,65,438+05天壹次,兩次,配合膨大劑效果更好。
5.選最上面的。當甘薯主莖長到50厘米時,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采摘頂芽;當枝條長到35厘米時,繼續去除頂芽。這種方法可以抑制莖蔓的過度生長,避免養分消耗,促進根系膨大,可增產20%~30%。
6.裂縫灌溉。當紅薯進入塊根膨大期,表土就會出現裂縫。此時將750~1000公斤清水糞肥和500克磷酸二氫鉀(5公斤過磷酸鈣和50公斤草木灰也可分別用水浸泡過濾)混在糞肥中,早晚沿縫隙灌溉。灌溉後用土填平裂縫,同時可增產20%~30%。
適時收獲
甘薯塊根為營養根,沒有明顯的成熟標準和采收期。但收獲時間與甘薯的產量、種子貯藏、儲藏、加工利用、輪作密切相關。早期收獲會降低產量,後期收獲會受到低溫冷害的影響。甘薯的最佳收獲期壹般在氣溫降至15℃時,氣溫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