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朥餅的分類

朥餅的分類

意溪是潮州東隅的壹個古鎮,清代便有“潮東雄鎮”的美稱。意溪朥餅尤以範合盛大朥餅聞名。

範合盛是清末意溪鎮壹家餅鋪字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現今範合盛大朥餅的掌門人範朝進,60多歲,為範合盛第三代傳人,繼承了祖上制作朥餅的好手藝。

意溪大朥餅最突出的特點是皮薄而均勻,餡精細滑潤,入口香甜清爽,且涼喉適口。正是意溪大朥餅這些突出的優點,使其聞名粵東及東南亞壹帶。

意溪大朥餅之所以有以上突出的風味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壹是用料講究。主要原料豬油,壹定要用潮州本地豬的豬朥來炸油,因為這樣的豬油味道才極為芳香。二是制作精細,意溪大朥餅整個制作過程,都是以傳統手工操作而成,工序十分繁雜,但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精細。過去在潮州地區,有“意溪朥餅豆餡藏過年”的傳說,便是指意溪朥餅的豆餡制成之後,必須裝入陶壇中,埋藏於泥土中數月,才挖出制作成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意溪大朥餅才有清爽涼喉的特點。 和合”糖鋪位於揭陽漁湖溪南村,店主陳姓。

溪南“和合”糖鋪焙制朥餅,皮酥餡甜、清香適口,遠近聞名。潮汕有壹句歇後語,叫“秀才食朥餅——有時”就源於“和合”此間糖鋪。從前,揭陽漁湖後烏石村有壹個王秀才,單名欽字。他勾結官府、包攬詞訟,開門七件事,無不訛詐索取而得。鄉民稱他為“王禽獸”。王欽最愛吃“和合”朥餅,壹次,他走進“和合”糖鋪,店主壹見“王禽獸”到來,連稱“請坐”!王秀才板起臉孔,斜著眼,向糖櫥糖甕望望,強忍口水,不知所雲地說:“哼哼!有時!有時!”茶也不喝,頭也不回,逕自走了。店主觀情察意,只好備辦蛋酥朥餅,時鮮果品,叫夥計到王欽秀才家中送禮。王秀才看到朥餅,正合心意,便煞有介事地說:“近來有人告上衙門,說妳家財主‘做生意不入忠臣廟,最大逆不道,縣太爺聽了十分惱怒,要命差役拘捕妳家財主去究辦,幸得被我勸止。妳回去告訴妳家財主,今後做生意要入‘忠臣廟’。”店主聽後,哭笑不得。心裏想:‘做生意不入忠臣廟’是句口頭禪,能把它說是大逆不道嗎?從此,“秀才食朥餅——有時”便從揭陽漁湖溪南傳開了。

據溪南村老者言,昔年“和合”糖鋪名產朥餅的傳統制作方法是選用上頂面粉,加上新鮮白豬肉和湘浙兩省所產黑芝麻和瓜丁為原料,並配以煮沸清除雜質的白糖制作而成。

“和合”糖鋪朥餅的經營要訣有二,都與“火”字有關:壹是烘餅時要掌握好“火候”,先用旺火,後用文火,烘熟的朥餅自甘香可口,肥而不膩;二是“退火”制成的朥餅放在缸、甕裏,隔壹段時間才賣出,這樣,顧客便贊道:“和合冊餅制作工,喜無腥火嗆喉嚨。” 潮陽貴嶼朥餅,始創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貴嶼朥餅分為齋餅和葷餅兩種,以其醇香可口,質脆味美而聞名中外。當年,首創貴嶼朥餅的是貴嶼薛源合和侯源合兩家糖餅店,數百年來,其後代繼承祖輩傳統制作方法,配制更適合群眾口味的餡料,不斷提高餅食質量,使產品更享盛譽,慕名前來采購者甚眾,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回鄉探親時,大多喜歡帶往異國他鄉。貴嶼朥餅的制作特色是:

選料精細。餅用的面粉是壹級面粉心,豬朥系當天不過午新鮮豬朥,芝麻須產於湘浙壹帶的壹級烏芝麻。

調制講究。薛、侯兩家歷代經營者壹直選用上等香料和佐料,且有嚴格的配方比例,根據季節、空氣的幹濕度,肉質和供應對象不同,采用不同的比例配方。為保持產品的競爭優勢,調料配方壹直嚴守秘密,“傳媳不傳女”也確確其事。壹直到公私合營,配料秘方才公開,但不容易掌握好。

制作嚴格。兩家產品歷來由本姓自家授傳,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才公開表演。白糖煮沸後去浮渣雜質,餡料堆漚時間越長越好,名曰“退火”。糕餅皮制作要薄,脆嫩而不破,所配的水份與油、朥數量,因寒熱幹濕、存放時間長短而異。

10年動亂期間,貴嶼朥餅瀕於絕境。黨的十壹屆三十全會後,在有關方面的支持下,迅速恢復生產,重新掛上薛、侯兩家的牌匾,不斷擴大經營與增添新品種,既有零售批發,又有代加工,生產逐年發展,產品暢銷國內外。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初期,以汕頭市小公園“大陽觀”餅食店制作的月餅為最出名。後來,由汕頭糖果餅幹食品總廠生產的潮式月餅,工藝配方既遵古法制,又根據現代食品工藝原理,用科學方法精制。豆沙用綠豆或紅豆,經熬洗,拌以砂糖、豬油(或植物油)濃縮煮制,再以精面粉為皮酥,經成型、烤焙制為成品。成品色澤金黃鮮艷,皮酥薄脆,豆沙餡厚潤滑,口味清甜,肥而不膩。註冊商標有珠江橋牌(出口)、鮀島牌(內銷)兩種。年生產能力800噸以上。1982年獲廣東省優質產品稱號;1986年12月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銀獎。主要銷售潮汕地區和閩南壹帶,每年出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100多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