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為什麽要插艾葉菖蒲?端午節掛艾草的寓意。

端午節為什麽要插艾葉菖蒲?端午節掛艾草的寓意。

端午節為什麽要插艾葉菖蒲?

端午節插菖蒲、艾葉驅鬼,熏蒼術、白芷,飲雄黃酒避疫。家家掃庭,把菖蒲和艾條放在門楣裏,掛在廳裏。艾草、菖蒲、大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初五是邪日。相傳這壹天邪當道,五毒同時出。五毒指的是蠍子、蛇、黃蜂、蜈蚣和蟾蜍。五毒是民間流行的害蟲。

據《禮記》記載,端午節起源於周朝的蘭花浴。《呂氏春秋》“仲夏故事”壹章規定,人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記》記載:這壹天儲藥以除毒氣。

《大戴禮》中記載“五月初五儲蘭花沐浴”是用來辟邪的。

也有很多傳說,重五是死亡之日。根據《史記》和《孟嘗君列傳》的記載,歷史上有名的人孟嘗君出生於五月初五。他爸求他媽不要生他,覺得這壹天生的孩子對他爸媽不好。

東晉大將王鎮惡,生於五月初五,祖父賜名“鎮邪”。王鎮惡,字敬略,東晉名將。他是秦朝前丞相王蒙的孫子,後來隨叔父回晉。

王鎮惡善讀兵法,精於謀略,得到東晉中軍將領、尚書劉玉的賞識。曾任真武將軍、龍翔將軍。隨劉裕南征北戰,戰功卓著,為打敗後秦作出了重要貢獻,進入了魯將軍的行列。

宋徽宗的趙霽也出生在五月初五,所以她從小就被寄養在宮外。

可見,古代將五月初五視為惡日是壹種普遍現象。自先秦以來,這壹天就是壹個不吉利的日子。這樣,這壹天插菖蒲、艾葉驅鬼,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避疫,也就順理成章了。人們稱它為端午節,以避免“端午”的禁忌。

端午節掛艾草的寓意:

1,祈求好運

大多數人也有在房前屋後種植艾草以求好運的習俗。臺灣省民間也在端午節貼“午聯”,與護身符功能相同。有的午聯上有這樣壹句話:“執艾奇招百家福,掛劍門關斬千害”。榕樹枝的民俗意義可以使身體旺盛。“插榕樹更勇敢,插艾葉更勇敢”。還有當地掛石榴、大蒜或山丹的習俗,大蒜用於消災治蟲毒;山丹方可治狂,石榴花可避黃巢。石榴花是這個季節的花,也有治病的作用。石榴皮是壹種常見的中藥。

還有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有壹段故事。黃巢起義時,黃巢有壹次路過壹個村子,碰巧看到壹個婦女,背上背著壹個大孩子,手裏拿著壹個小孩子。黃巢很好奇,問為什麽。女人不認識黃巢,只是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她叔叔壹家,這是唯壹剩下的救命稻草,所以萬壹她兩個都顧不上,就要犧牲自己的骨肉來救叔叔的骨肉。黃巢深受感動,告訴女子,只要在門上掛上石榴花,就可以避免黃巢的災難。

2、驅鬼辟邪

端午節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者石榴、大蒜都是有原因的。通常艾葉、榕樹、菖蒲用紅紙紮成壹束,然後插在或掛在門上。因為菖蒲是天上五蕊之首,象征邪劍,因為生長季節和形狀被視為“百陰之氣”,葉子呈劍形,可插在門口辟邪。所以方士稱之為“水劍”,後來習俗引申為“普劍”,可以斬斷萬惡。清代顧鐵青在《賈青錄》中記載“斬蒲為劍,斬彭為鞭,床掛桃梗蒜,皆用以驅鬼”。

但晉代方誌中有“哀為虎,或剪彩為虎,葉附哀,妻爭剪之。將來更是菖蒲,或人形,或肖劍形,名曰普建,以驅邪除鬼。”

3、趙百福

“手握艾奇,招百福,門下掛劍,斬千惡。”端午節門口掛艾草蒲草,就像貼了壹個符咒,可以趨利避害。艾草代表百福,是壹種可以治病的草藥。插在門口能讓妳健康。在中國古代,它壹直是壹種藥用植物。針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為主要成分,燒在穴位上治療疾病。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流傳已久,主要是因為它有入藥的作用。如宗谷《荊楚紀年》記載“雞未啼時,采艾草者,狀如人,取之,以艾灸收之,甚有功效。”這壹天,愛彩變成人形,掛在門上,可以施放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