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和“平躺”是最近流行的詞。究竟什麽是內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MBA智庫的解釋是,壹般用來形容某個領域的過度競爭,導致人們進入壹種互相爭鬥、內耗的狀態。
“內卷”是壹個學術術語。但小澤不想討論其學術淵源,只想結合實際和《牛奶可樂經濟學》這本書談談對內卷化的理解。
在簡介中,Café有壹段黑板經濟學的描述:
這段話適用於任何理論學科。牛奶可樂的經濟學很有意思,它最大的價值,在我看來,就是用很少的理論知識回答實際問題。
換句話說,妳學的不是壹堆空洞的知識,學了也不知道怎麽用。而是學壹點皮毛,馬上把真正的問題解釋清楚。這種經濟學既有趣又有用。
經濟學家看問題的角度是獨特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雖然書中沒有“內卷化”這個詞,但對這種現象有所描述。按照小澤的理解,內卷化的本質是個體理性導致的群體非理性。內卷化反映了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的沖突。
太抽象?閱讀壹本書的幾個例子?
01.為什麽女性願意忍受高跟鞋帶來的不適?
答案是穿高跟鞋的女性更容易吸引眼球。但壹旦所有女性都穿高跟鞋,這種優勢就扯平了。這個時候所有女人都不舒服,但是沒有壹個人有優勢,就是內卷。
02.為什麽很多學校要求學生穿校服?
答案是每個人穿的衣服,這給了別人壹個暗示。如果壹些學生開始穿昂貴的衣服,壹場昂貴的服裝比賽很快就會開始。但是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是爭衣服,所以要限制。
03.為什麽經濟學中有那麽多數學公式?
答案是,學術競爭越來越激烈,誰能讓別人感覺更準,誰就有優勢。於是,經濟學中的數學形式主義愈演愈烈。問題是,經濟研究需要那麽多公式嗎?
書籍激發智慧。知道了簡單的原理,就可以分析現實問題了。
氪遊戲,為了在PK上有優勢,需要充值。問題是大家都充值了,大家又是壹個水平了,和根本不充值沒什麽區別。
為了保住壹份好工作,得到壹份好工作,大家都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績點。但是大家都花了那麽多時間,績點也差不多了,又在壹個水平線上了。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內卷化是人類社會不可避免的。其根源是資源有限。如果資源是無限的,就沒必要競爭。經濟學家的任務是研究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地配置資源。
現在把內卷化納入了經濟學的軌道,如何解決內卷化就容易多了。
看不見的手(市場)+看得見的手(監管)
市場的供求是自發的調節。當商品需求增加,價格上漲,供給增加,此時就會內卷化。供給增加,供過於求,價格下降,需求增加,循環往復。
市場有時會失靈,尤其是在微觀(家庭)領域。妳是家長,妳們班的孩子都報了夏令營。這個時候可以不報名嗎?缺錢就得報。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官方系統可以規範。
說了這麽多,內卷就壹定是壞事嗎?
硬幣有兩面,內卷有好的壹面。因為它反映的是壹種無效的競爭,如果妳知道這壹切,就避開它。
比如,當別的孩子在學這個學那個的時候,妳讓孩子多讀點書,盡快學會壹門技能。在考研和公務員異常火爆的今天,妳應該找壹個競爭不那麽激烈的賽道。
這壹切都是建立在妳積極主動思考,勇於擁抱改變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