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記憶力呢?
壹、充分了解小學生的記憶特點,使教育直觀、靈敏。
小學是塑造每個孩子性格、習慣、認知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兒童對世界的認知是空白的,所以這個時期兒童的記憶主要是壹種感覺認知,而不是主觀想象和聯想。所以,在小學教育的這個時期,我覺得還是要以直覺敏感性教育為主。
三個班用三種方法教小學生100以內的加減法。方法如下:壹類是聯想法,比如50只鴨子加35只鴨子,多少是壹個* * *;二班是好玩的教學方式,比如把50和35的基本數字加起來,算錯的孩子會表演壹個節目;3類是感覺教學法。我把孩子帶到戶外,讓他們收集樹葉,然後回去上課。據統計,每個孩子可以收集20到50片不等的葉子,然後讓他們兩人壹組,把葉子加起來,然後報出兩個人收集的葉子數量,再隨機換人,兩人壹組組合,報數。
這三種形式的課程每節課都要上三次。最終測試結果。如果在100以內加減30道,壹節課的平均分是17和13。二班平均分18正確,13錯誤。三班的平均分是26對4錯。
測試後得出結論,壹班和二班的學生大腦聯想差,導致數字還是數字,容易算錯。三班學生,腦中第壹反應是樹葉的加減法,生動直觀,錯誤率低。所以個人認為直觀教育法更適合小學生的教育。
第二,認真了解每個學生的記憶特點,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時至今日,它仍然是壹種非常好的教學方法。記憶是人腦對所經歷的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人類通過我們的各種感官來記憶壹切。他們有的擅長嗅覺記憶,有的擅長味覺記憶,等等。小學時期恰恰是人的各種感官最敏感的時期。選擇孩子最敏感的記憶感官進行教育,會帶來深刻而堅定的記憶。
評價學生的感官記憶。測試中說了20個名詞:“冰淇淋、糖糕、紅燒肉、熱牛奶、鮮花等。”。測試結果顯示,34%的兒童會立即對這些詞做出反應,比如冰淇淋的甜味和鮮花的香味。25%的孩子對視覺有反應,比如五顏六色的冰淇淋,紅色的紅燒肉等等。27%的孩子對觸摸有反應,比如冰淇淋的冷,熱牛奶的熱。14%的孩子對聽覺有反應,比如賣冰淇淋的聲音,紅燒肉做好了媽媽喊吃飯的聲音等。
根據這些分類,我對四組孩子做了對比實驗。用四種感官傾向教四個段落。結果四組孩子,對他們比較敏感的,記得比較深,比較牢,而對於另外三段,會忘記很多。因此,合理利用兒童的感官敏感性,選擇適當的教育方法,將是促進兒童記憶的好方法。
第三,了解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合理傳授知識,適當加強記憶。
據統計,成人大概有7~8個內存模塊。換句話說,讓我們同時記住十幾個不相關的單詞。十分鐘後再提問,我們能記住的大概只有7~8個單詞。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沒有成人成熟,所以小學生的記憶模塊大概只有3~5個。傳統教育不重視孩子的記憶模塊,每天灌輸大量信息。最後往往很少能記得。所以,如果按照記憶模塊合理教授知識,相信孩子的記憶效果會有顯著的提高。增加小學生記憶的難度,擴大記憶模塊的數量,有助於提高小學生的記憶力。
給學生壹個月的記憶拓展,所有知識點分五五制。壹步壹步用五位數組成知識金字塔。然後讓學生每天多背壹個知識點。壹個月後,學生們不僅記住了我教的內容,還記住了大部分多余的知識點。所以根據記憶模塊,分塊記憶會讓學生不再覺得自己學的太多,學的太多,反而對自己的記憶更有幫助。
第四,合理整合教育方法,鞏固記憶成果。
我們人類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短時記憶的記憶曲線短,短時間內對壹件事情的記憶會深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不鞏固,就無法改變成長的記憶,逐漸被遺忘。所以在提高孩子記憶力的同時,要註意知識點的學期分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遺忘曲線,把短時記憶變成長時記憶。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記住我們所學到的和感受到的。才真正達到了教育效果。熟悉的文字,良好的習慣,美好的生活。在小學階段,給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學習記憶習慣,會讓他終身受益。而這是教書育人,提高孩子記憶力的最大收獲。
總之,記憶是貫穿整個小學學習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小學生成長的必要基礎。所以要通過新穎直觀的方式、個性化的形式、適當合理的教育量、因材施教的循序漸進,讓孩子熱愛學習、渴望學習、習慣學習。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很重要。好的記憶力不僅包括大腦先天的記憶能力,還包括後天的記憶方法和習慣。我們有義務用學生最能接受的方式教授我們的知識,更有義務教會學生如何記憶,如何記憶。也希望通過我們的教育,幫助孩子記憶更多的知識,了解記憶的方法,提高記憶力。這不僅實現了教學目標,也為國家培養了壹大批具有可觀成長前景的學生。我相信,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小學教育將更加光彩照人,更加和諧,更加全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jiyili/101844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