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菜和艾草壹樣嗎?
艾草(學名:艾蒿h . lév . &;Vaniot),別名:小貓、冰梯田、曹植、艾香、艾蒿、蕭艾、艾蒿、艾蒿、燈盞細辛、艾蒿、艾灸、草藥、黃草、艾蒿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或略呈半灌木狀的植物有強烈的芳香。莖單生或很少,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上部有毛,有少量短枝。葉厚紙質,上面有灰白色的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葉或假葉很小。上部葉和苞片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杯狀,外部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圓形或長方形。開花結果期為9月-65438+10月。全草入藥,具有溫經、祛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的作用。艾葉經幹燥、搗碎制成“艾絨”,可制成艾條用於艾灸,也可作為“印泥”的原料。分布在亞洲和歐洲。
清明菜是佛爾耳草的壹種,又名雞矢藤、燕子花。在江蘇南部被稱為“面徐頭”和“冷食料理”。全株有白毛,民間草藥叫“追風”,菊科。江浙壹帶的人常常在清明節前後采摘嫩苗煮熟,揉成米粉做成餅,好吃又好吃。每百克大白菜嫩莖葉含水分85克,蛋白質3.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7克,鈣2.1.8毫克,磷66毫克,鐵7.4毫克,胡蘿蔔素2.1.9毫克,維生素B 20.24毫克,煙酸1.4毫克,維生素類。
艾草的食用價值
艾葉味苦、辛、溫,入肝、脾、腎經。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南地區,在郊區很容易看到。它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揉搓後葉子有香味,收集葉子曬幹,就是生艾葉。加醋炒成炭就是艾葉的炭,生艾葉卷成絨,裹成條,就是艾條。艾葉,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是壹種常用中藥,在我國中草藥史上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艾葉作為醫學的正式記載,最早見於梁?陶弘景《名醫阿別錄》,全面論述艾葉藥性理論:“艾葉味苦,微溫,無毒。艾灸可治百病,如腹瀉、嘔血、下半身隱蟲瘡、女子血漏、利殷琦、生肌、避風寒、使人生子、冰臺、草藥、生田。3月3日,開礦,暴力幹。弗萊,別讓它看到風。還有艾,生於寒,熟於熱,主要負責出血,鼻衄,膿痢,水煮,吃藥。”
大白菜的食用價值
每年四月,重慶的老人都會挑最嫩的菜,用糯米做清明巴。在如今的清明節,除了延續掃墓習俗,清明美食更是因為清明節的淡出而少為人知。只有在中藥店聽到它的學名,才會從記憶中重新拾起。相傳南宋時,元兵入侵潮汕地區,在百姓流離失所、饑腸轆轆的時候,發現曠野裏有壹種野草,不僅有壹種特殊的香味,還能填飽肚子。這是壹道幹凈的菜。
中醫認為,清菜味甘、性平,屬於肺經。《本草綱目》中寫道,清菜有“調中益氣、止瀉化痰……清熱止咳”之功。在黃河流域和南方各省,是清菜生長最多的地方,在田野和郊區都能很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