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達目的不罷休——卡耐基克裏蒙·史東是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的董事長,美國最大的商業巨子之壹。被稱為"保險業怪才"。
史東幼年喪父,靠母親替人縫衣服維持生活,為補貼家用,他很小就出去販賣報紙了。有壹次他走進壹家飯館叫賣報紙,被趕了出來。他乘餐館老板不備,又溜了進去賣報。氣惱的餐館老板壹腳把他踢了出去,可是史東只是揉了揉屁股,手裏拿著更多的報紙,又壹次溜進餐館。那些客人見到他這種勇氣,終於勸主人不要再攆他,並紛紛買他的報紙看。史東的屁股被踢痛了,但他的口袋裏卻裝滿了錢。
勇敢地面對困難,不達目地絕不罷休——史東就是這樣的孩子,後來也仍是那種人。
史東還在上中學的時候,就開始試著去推銷保險了。他來到壹棟大樓前,當年販賣報紙時的情況又出現在他眼前,他壹邊發抖,壹邊安慰自己"如果妳做了,沒有損失,而可能有大的收獲,那就下手去做。"還有"馬上就做!"
他走進大樓,如果他被踢出來,他準備象當年賣報紙被踢出餐館壹樣,再試著進去。他沒有被賜出來。每壹間辦公室,他都去了。他的腦海裏壹直想著:"馬上就做!"每壹次走出壹間辦公室,而沒有收獲的話,他就擔心到下壹個辦公室會碰到釘子。不過,他毫不遲疑地強迫自己走進下壹個辦公室。他找到壹項秘訣,就是立刻沖進下壹個辦公室,就沒有時間感到害怕而放棄。
那天,有兩個人跟他買了保險。就推銷數量來說,他是失敗的,但在了解他自己和推銷術方面,他有了極大的收獲。
第二天,他賣出了四份保險。第三天,六份。他的事業開始了。
二十歲的時候,史東自己設立了只有他壹個人的保險經紀社,開業的第壹天,他就在繁華的大街上銷出了五十四份保險。有壹天,他有個令人幾乎不敢相信的紀錄,壹百二十二件。以壹天八小時計算,每四分鐘就成交壹件。
1938年底,克裏蒙·史東成了壹名擁資過百萬的富翁
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就是曹雪芹在身處逆境的情況下寫成的。他在親自經歷了"赫赫揚揚"達百年之久的官僚貴族家庭急劇敗落的變化之後,看到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盛衰輪替以及無可挽救的命運,深感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決心寫出壹部前無古人的傳世小說。但身陷逆境的曹雪芹遇到的是今天我們難以想象的困難。在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唯壹"正路"是讀經書、考科舉,寫小說被認為是"不肖"、"不才"的行徑。當時又是清朝文字獄盛行的時期,在寫作中稍有不慎,就會觸怒統治階級,輕則充軍流放,重則滿門抄斬,甚至株連九族。那時候除缺吃少穿等物質生活上的困苦之外,特別受不了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上層統治者和文人學士,又習慣於從小說中捕風捉影,猜度其中"影射"什麽,揭了哪家陰私。而曹雪芹寫的恰恰是壹部"怨世罵時"的書,遭到了族人的不滿和統治者的猜忌。除了二三好友支持他外,世人都認為他是"傻子"、"瘋子"。統治者甚至用拆毀他的房屋,令他幾度搬遷來阻止他的寫作活動。面臨這樣的逆境,曹雪芹沒有消沈退卻,而只從中吸取動力,更加努力地進行寫作。曹雪芹正是把逆境當成動力,才沒有被饑餓嚇倒,也沒有因缺錢買紙而停筆,更沒有因窮困潦倒、備受欺淩而草率寫作。他把全部心血都傾註到《紅樓夢》的寫作上,逆境中"披閱二載,增刪五次",終於寫出了令世人稱頌不已的《紅樓夢》。
曹雪芹生前盡管沒有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但他卻從《紅樓夢》的創作中得到了無限的滿足和幸福。他死後,人們更是給予了他應有的榮譽。
被譽為"天空立法者"的德國傑出天文學家開普勒,同樣是把逆境當成動力,發憤努力,才取得了傑出成就的。開普勒是哥白尼日心學說的忠實信徒,他沈湎於天文學方面的研究之中,並且寫出壹本題為《宇宙的奧秘》的書,但在那個宗教迷信盛行、科學是卑女的年代,他遭到了天主教的辱罵、威嚇和迫害,幾乎陷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盡管丹麥天文學家策谷·布拉赫去世了。這對處於逆境的開普勒來說,不論是在精神上或在生活上都是沈重的打擊。在貧困、饑餓、疾病纏繞折磨開普勒的同時,宗教裁判所也攻擊這個哥白尼的信徒,把他的著作視為"異端邪說",列為禁書,予以銷毀,甚至威脅要處死這個異教徒。
身陷逆境的開普勒並沒有因貧困、疾病、教會的迫害以及其他的不幸而倒下,他把逆境當成壹種動力,在科學事業的天地裏勇敢地拼搏,終於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為後人作出了不朽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