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國農歷八月十五,俗稱中秋節。“中秋節”的意思是秋天的壹半,在秋天的中間。中秋節也叫中秋節、拜月節、團圓節、八月節、追月節。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歡迎大家借鑒。

目錄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吃月餅要註意的五點

中秋節的起源

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節。這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在中國的農歷中,壹年分為四季,每個季節又分為孟、中、吉三個部分,所以中秋節也叫中秋節。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滿月更圓更亮,因此也被稱為“月夜”和“八月節”。在這壹夜,人們仰望天上如玉的明月,自然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機會寄托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因此,中秋節也被稱為“團圓節”。

我國古代就有“秋暮暮月”的習俗。晚上的月亮是為了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舉行迎寒祭月的活動。擺壹個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必須切成蓮花形狀。月下,把月亮雕像對著月亮的方向,紅燭高燃。全家輪流拜月,然後主婦切團圓月餅。提前把人裁掉算算全家的人數,家裏的和外地的,都算在壹起,不能多裁或少裁,大小要壹樣。

相傳古代齊國的醜女無鹽。她年輕時,對拜月教非常虔誠。長大後,她以優越的品德入宮,卻得不到寵愛。八月十五見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來,他立她為皇後,中秋節拜月由此而來。在月亮中間,嫦娥因其美麗而聞名,所以少女拜月希望自己“像嫦娥壹樣,容顏如明月”。

在唐朝,中秋節賞月和玩月是相當流行的。在北宋時期。8月15日晚上,全城的人,無論貧富老少,都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向拜月表達他們的願望,祈求月神的保佑。在南宋,人們互贈月餅,這意味著團圓。在壹些地方有活動,如舞草龍和建造寶塔。自明清以來,中秋節的習俗變得更加流行。很多地方形成了燒香、栽中秋樹、點塔燈、放天燈、走月、舞龍等特殊習俗。

如今,在月亮下玩耍的習俗遠沒有舊時代盛行。不過,宴飲賞月還是很受歡迎的。人們在求月中飲酒,以慶祝更好的生活,或祝願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與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中秋節的習俗和形式很多,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gt& gt& gt

中秋節的傳說

第壹個傳說:唐高祖和“朱傑蛋糕”

中秋節的第壹主角是月餅。關於月餅的起源有很多傳說,比較流行的觀點出現在唐代。唐初,東突勢力強大。李淵從太原崛起,向突厥可汗投降,換來北方的相對穩定。唐朝建立後,突厥扶持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作戰。另壹方面,他依靠軍隊加強馬莊,不斷入侵調兵南下。為了平定北方的外敵入侵,唐高祖李淵任命當時的名將李靖為北伐總司令(行軍將軍),以反擊突厥並最終取得勝利。

李靖大捷的日子恰好是8月15日,那天晚上正好吐魯番人給李淵敬獻了糕點。李淵當時正在和大臣們分享李靖勝利的喜訊。他看到圓形蛋糕非常高興。他對著天空笑了笑,脫口而出:“妳應該邀請蟾蜍來吃胡餅。”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請月神下凡,與大家分享這美味的胡餅。李淵接著把胡餅分發給大臣們,大臣們壹起品嘗,壹起賞月。據說,8月15日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由此而來,從宮廷流傳到民間。

其實這個傳說並不能作為月餅起源的依據。中國古代先民崇拜日月星辰等天體,所以有“春拜太陽,秋拜拜月,夜拜星象”的習俗。當他們在拜月時,他們總是提供壹個小圓餅,這是月餅的雛形。

第二個傳說:楊貴妃命名為“月餅”

先講月餅起源的傳說,再講月餅這個名字的故事。早期人們並不把月餅叫做“月餅”。有很多名稱,如李淵提到的“胡餅”,還有“小餅”、“月亮組”、“宮餅”、“金餅”(宋代)、“月餅”(元代)。到了唐朝,最流行的名字自然是胡兵。漢族過去把生活在中國北部和西部的匈奴、鮮卑、氐、羌、吐蕃、突厥等遊牧民族統稱為“胡人”。胡人的日常面包被漢人稱為“胡餅”。這種蛋糕是圓形的,裏面有糖,外面覆蓋著堅果。很好吃。

那麽,胡兵是怎麽改名為月餅的呢?這與中國四大美女之壹的楊玉環-楊貴妃有關。

楊玉環,原名楊馥榕,原是唐朝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壽王李茂的妃子。楊熟悉的氣質,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她相貌出眾。如果她真的落花流水,男人也不會動心。好色之徒李隆基把27歲的兒媳弄進後宮,封她為貴妃,被萬千寵愛。有壹年中秋節,和楊貴妃壹起吃月餅賞月。浪漫的李隆基假裝優雅。她覺得胡兵不好聽,想改名。但我該怎麽稱呼它呢?壹時想不起來。楊貴妃擡頭壹看,當時空中掛著壹輪圓月,就像這圓圓的胡餅,於是脫口而出——月餅。李隆基壹聽,連連拍手。壹個“月餅”,叫出來的。

但這個傳說似乎不太靠譜。據記載,唐僖宗的李習安曾經在中秋節送給新進士壹塊蛋糕。那時候,蛋糕還不叫月餅。李習安比李隆基晚出生177年。可以肯定的是,在唐朝,至少是晚唐,月餅還不叫月餅。有學者說“月餅”壹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的《梁璐夢》壹書中。我查了壹下,沒有這個詞。

其實在宋代,人們並不稱月餅為“月餅”,文人喜歡稱之為“金餅”。比如與梅齊名的宋代文學家蘇舜卿,就寫過壹首詩:“雲開明”“金餅隔林月”。在宋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並不流行。直到元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才逐漸濃厚起來,但也常被稱為“月餅”。直到明代,“月餅”才被正式命名,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也廣為流傳。比如《明嘉靖魏縣誌》說,“中秋,買酒戲月,贈以月餅。”田明汝城《西湖遊社》記載:“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百姓以月餅為遺,相聚。”

第三個傳說:吃月餅和“殺韃子”

中秋節的傳說大多很精彩,但這個“殺韃子”的故事卻滲透著壹種不愉快,與元末起義的傳說有關。元末,天災人禍連連,百姓水深火熱。蒙古人對中原漢族人的統治也更加嚴厲。為了防止漢人造反,不許百姓藏鐵器,十戶人家才能有菜刀。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漢人的不滿,民間反抗強烈。各地都在醞釀起義,他們壹致同意“殺韃靼人”,推翻元政權。當時,公眾集會是不可行的。為了傳達統壹行動的信號,保證保密,南方的朱元璋,也就是後來的明太祖,選擇了8月15日吃月餅的時機,把寫有起義信號的紙條包在月餅裏。通過這種傳播方式,形成了龐大的起義力量。

事實上,傳說應該是戴笠帶著驕傲加冕。想出“吃月餅殺韃子”妙計的,不是明太祖朱元璋,而是後來在蘇州稱王的江蘇泰州大鹽商張士誠。朱元璋當年也沒這麽牛逼。他生來就是壹個和尚和乞丐,但他不能再活下去了,所以他和郭子興壹起發動了壹場革命,並最終贏得了這個國家。

第四個傳說:嫦娥奔月和“長生不老藥”

嫦娥奔月,壹個眾所周知的愛情傳說,是所有中秋節傳說中最令人心酸的。嫦娥奔月女神是怎麽和中秋節聯系上的?這裏有很多故事。

嫦娥,原名姮娥,是神話人物後羿的妻子。在西漢時期,為了避免劉恒的禁忌,它被改名為“嫦娥”。嫦娥奔月有兩個版本,都見於《淮南子》。有壹個版本,嫦娥偷了長生不老藥跑到了月亮上:“妳把長生不老藥請到了西王母那裏,還沒等服用,姮娥就偷了,得了長生不老藥,跑到月亮上當了月亮的精。”後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長生不老藥。貪婪的嫦娥從丈夫那裏偷來後,跑到了月亮上,成了月亮女神。

另壹個版本是嫦娥被迫服用長生不老藥:跟後羿學射箭的逢蒙聽說後羿得到了長生不老藥,就去偷了。逢蒙未能得逞,惡從膽來,想加害嫦娥,無奈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了長生不老藥,飛上了天。

除了這兩個版本,我還分析了古人的筆記,提出了嫦娥奔月的另壹個版本:嫦娥奔月是因為丈夫後羿有了婚外情。這個觀點後來被很多人采納,成為自己的研究經驗。閑話少說。嫦娥奔月後,她成了“月精”,月亮女神。

當他成了神,人們就開始崇拜嫦娥女神,但拜月是女人的事,也就是所謂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竈”。尤其是已婚婦女,必須在中秋節拜月,因為月亮屬陰,生兒育女,而在過去,多子多福。自然,拜月希望懷孕更多。我在拜月時,人們給我壹種帶餡的圓餅,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月餅”。除了月餅,還會有新鮮的瓜果,尤其是帶籽的瓜。除了拜月,婦女過去在中秋節時還會“摸秋”和“送瓜”,送瓜就是送孩子,這是過去中國乞丐願望的壹種表達。

& gt& gt& gt

中秋節吃月餅要註意的五點

早上吃月餅。可以補充早上需要的能量,不容易長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應註意飲食時間,否則可能會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

有些人不能吃月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肥胖人群慎用。糖尿病患者最怕甜食,不能把月餅當飯吃,以免血糖升高。此外,壹些特殊人群吃月餅也要謹慎,如十二指腸炎或胃炎患者、膽囊炎、膽結石患者、齲齒患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嬰幼兒及老年人等。

不要吃太多月餅。因為月餅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蔗糖,食用過量會導致腹脹、消化不良,甚至腹瀉。此外,還會影響食欲,導致食欲不振,血糖升高。特別是老人和小孩,要適量吃中秋月餅,以免影響腸胃功能。

月餅不應該存放在冰箱裏。月餅不應該存放在冰箱裏。在低溫條件下,澱粉會老化,使月餅變硬,口感變差。月餅最好存放在室內陰涼幹燥的地方,註意存放時間不要太長。散裝月餅可以存放三到五天;獨立小包裝的月餅,或者包裝裏有防腐包裝的月餅,可以保存十幾天。

吃月餅的飲食搭配。吃月餅不宜配汽水、果汁等高糖分飲料。同時壹定要減少米和油的攝入,或者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柚子。比如月餅配綠茶吃更健康,有助於促進消化,有助於解油膩。

& gt& gt& gt

中秋節的起源以及與傳說和故事有關的文章;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月餅的由來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的意義和傳說

★關於中秋節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和傳說

var _ HMT = _ HMT | |[];(function(){ var hm = document . createelement(" script ");hm.src = "/hm.js?1 fc3c 5445 c 1 ba 79 CFC 8 B2 d 8178 C3 C5 DD ";var s = document . getelementsbytagname(" script ")[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