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也不是必定的,也按個人喜好而定就好啦~
養生 講究天人合壹,即《黃帝內經》所謂“法於陰陽”,是說人們要效法天地自然陰陽變化規律,因時 養生 。根據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界與人體各自的陰陽之氣盛衰變化,以及不同茶葉品類的性能,從因時制宜、天人和諧角度,進行茶葉的合理選擇與飲茶,可提高人們的適應能力,確保身心 健康 ,是因時 養生 的重要舉措。
中yi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季自然界陽氣開始生發,天氣由寒轉暖,草木發芽,枝葉舒展,天地間煥然壹新,萬物姿容得以呈現。
天人相應,春季亦是人體陽氣生發之時,而春季應於肝臟,因此春季也是肝氣條暢之季,所以春季 養生 應註意保養人體的生發之氣。
花茶壹般是用綠茶做茶坯,和有香味的鮮花壹起熏制加工而成,如桂花茶、茉莉花茶、玉蘭花茶等。其味甘性涼,並有芳香氣味,既可生津止渴、醒腦提神,亦可促陽生發,有助於散發冬天積聚體內的寒氣,最宜春季身體困倦、情緒不佳者飲用。
春天飲茶可根據各自身體狀況和喜好,在茶葉中加上鮮花或幹花,配制成花茶飲用。
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烈日炎炎,氣候炎熱,降雨較多,天之陽氣盛極而下交於地,地之陰氣微微萌發上交於天,萬物繁榮茂盛。夏季應於心,亦是人體陽氣旺盛、心氣長旺的季節,所以夏季 養生 應註意調養人體的長養之氣。
綠茶屬不經發酵的茶,是通過殺青、揉撚、幹燥等工藝以保持其綠色。我國十大名茶中杭州獅峰龍井、蘇州洞庭碧螺春、安徽黃山毛峰、安徽六安瓜片、河南信陽毛尖等,均屬綠茶。其味略苦微甘、性寒涼,具香高、味醇、形美、耐沖泡等特點,有解熱消暑養陰、清心止瀉療瘡的功效,最宜夏季飲用,可防暑降溫、生津止渴、強心靜神。
秋季自然界陽氣開始收斂、陰氣開始發生,天氣涼爽,氣候幹燥。天人相應,人體陽氣亦開始收斂、陰氣開始發生,因此秋季 養生 應註意保養人體的收斂之氣。
青茶即烏龍茶,是壹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因其葉片中間為未發酵的綠色,葉緣呈已發酵的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
烏龍茶的名品有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大紅袍、鳳凰水仙、凍頂烏龍等,其中前兩者名列中國十大名茶之列。其味微澀、微甘,不寒不熱,具有生津止渴、清除積熱、潤喉潤膚的作用,同時可使機體適應季節寒熱的轉化,因此最宜秋季飲用。
冬季,自然界陽氣閉藏、陰氣隆盛,氣候寒冷,萬物都處於閉藏的狀態,或是蓄養能量,或是養精蓄銳。
冬季 養生 重在保養人體的閉藏之氣,還要溫陽驅寒,確保腎臟蓄養腎陽腎精。紅茶屬全發酵茶,因葉紅、湯紅,故名紅茶,代表產品如安徽的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茶,以及色紅如荔枝的荔枝紅等。
黑茶包括普洱茶制作工藝與紅茶相似,屬後發酵茶,色黑,多為緊壓茶,如湖南的安化黑茶、湖北的蒲圻老青茶、四川的南路邊茶、雲南產的普洱茶等。
紅茶、黑茶味甘性溫,有蓄養陽氣、生熱暖腹的功效,能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抗禦能力。
此外,冬季人們食欲增強,進食動物食物或進補較多,加之冬季人們活動較少,飲用紅茶、黑茶還可去油膩、助消化。因此紅茶、黑茶最宜冬季飲用。黑茶傳統上主要在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使用,因此有“邊茶”之稱。少數民族民眾的食物結構以牛羊肉和奶制品為主,故有“寧可三日無食,不可壹日無茶”的諺語。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時因節氣不同,天地氣機不同,人的陰陽變化亦有所變化。若能跟隨節氣而品嘗各種的茶葉,既有益於 養生 ,亦是人生壹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