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簡介
李鴻章,生於安徽合肥,原名章桐,字漸甫、子黻,號少荃(泉),謚文忠,享年87載,乃清朝末期重臣,清末近四十年的國家大事無不與其有關,他壹手創建了淮軍和北洋水師,倡導了洋務運動,李鴻章曾經代表清廷簽訂了《中法新約》《辛醜條約》《馬關條約》等壹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李鴻章的功與過
李鴻章壹生經歷了太多的國家大事,因此李鴻章也是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贊他的認為他是國之棟梁,是整個清朝的支柱,有人將其評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毀李鴻章的則認為其簽訂了大量的不平等條約,導致中國主權旁落,國土分崩離析。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系統地評價壹下他的功過。
李鴻章的壹生功過難辨,他壹手創建了淮軍,並且作為淮軍的最高統帥,他治下嚴格,對於軍中紀律十分重視,在任職期間,李鴻章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出身和文化。並且李鴻章很務實,不喜歡嘴上說得好聽但是不知世事的人,李鴻章還很體恤民情,比起剝削貧困的農民,他更傾向於從商人手中多收壹點軍餉。李鴻章曾率領淮軍,為剿滅太平天國做出卓越的貢獻,雖然這種行為造成了過多的殺戮,但畢竟他結束了戰爭,給了國內壹個平靜發展的時機。李鴻章壹生最重要的功績是倡導洋務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化的起點,主張“以夷制夷”的他主持建造了中國第壹個煉鋼爐、第壹支近代海軍等等,這壹切為了中國後來近代化的進壹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後人罵李鴻章是“賣國賊”,並不只是因為李鴻章簽下的那些條約,更是因為李鴻章的壹味求和的思想和很多錯誤的決策,他壹心想著“和平發育”,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李鴻章在對外交涉時主張議和,妄圖爭取到壹個和平的發展環境,然而卻沒有清楚的意識到世界列強是不會坐視中國的發展壯大,他們只會不斷的挑起戰爭來進壹步的侵略中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鴻章想要和平是極不現實的,其艱難可想而知,而且李鴻章在決策上,也又嚴重的失誤之處,主要表現在李鴻章在指揮中日甲午戰爭中出現失誤,導致北洋水師大敗;中法戰爭明明勝利了卻和失敗沒有什麽區別等等。
對於李鴻章,個人覺得他是壹個弱國的外交家,“弱國無外交”,國家自身的羸弱這不是靠外交家就可以彌補回來的,雖然李鴻章是壹個文化上的先進分子,他主張將西方的技術學來增強國家的能力,這很符合中國的實際需求。然而最後,歸根到底李鴻章只是壹個封建王朝的修補匠,為這個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清國修修補補。是歷史造就了李鴻章的輝煌,也是歷史給他帶來身後罵名無數,對於這樣的李鴻章只能說是“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