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鎮江鍋蓋面怎麽做?鍋蓋面又稱伴面,是鎮江的傳統面食,也是鎮江人早餐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麽,在家能做出正宗的鍋蓋面嗎?下面,我們來看看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鎮江鍋蓋面的做法

配料:面條、醬油、綿白糖、味精、蝦仁、青頭、熟豬油或香油。

練習: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將蝦子放入鍋中燒開,3分鐘後加入綿白糖,溶解後倒入醬油,關火,放涼後放入容器中備用;

2、鍋中放水燒開,根據人數放入面條,蓋上鍋蓋。將空碗放在鍋上,將醬油、熟豬油或香油逐壹倒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青頭和味精;

3.面鍋燒開後,加入適量的水,使面條煮透。煮沸後,移開蓋子,去掉浮沫。將面條壹根根撈出放入碗中,倒入適量的面湯。

4、綠頭法:綠頭是用各種蔬菜做成的,分生的和熟的。生蒜泥、蒜花、腌菜(春季腌菜);熟菜有小青菜、川芎、青椒。這些蔬菜洗凈後,用開水煮熟,切成絲或段。

菜肴特色

鍋蓋面選用的面是“跳面”,有氣孔,鹵汁容易入味。入口嚼勁十足,口感獨特。

鍋蓋的底料也很有講究,十多種調料的秘制醬料非常好吃。

煮後湯汁綿軟,不黏不亂,鮮嫩,經濟實惠。

典故和傳說

典故1

從前山東有壹戶人家,夫妻倆感情很好,但是老公生病了,吃不下飯。有壹天,老婆把面放進鍋裏,出去拎涼水。她回來晚了,面湯溢出來了。她趕緊掀開鍋蓋,把湯鍋裏的水倒進鍋裏,又把湯鍋的蓋子敲進鍋裏。面做好了,老公覺得爽口好吃,又想吃。妻子於是把湯鍋的蓋子放在鍋裏,蓋在面上,煮給丈夫吃。

丈夫身體好了,會去江南看朋友。妻子思念丈夫,急忙趕往江南尋找。在鎮江,為了生計,她不得不煮面,在面館當服務員,找老公。去江南看朋友之前,老公去了鎮江,在壹家面館吃面,認識了老婆。

他們覺得既然鎮江人這麽喜歡吃“鍋蓋面”,不如夫妻倆開個面館,幹脆不回山東老家了。就這樣,“鎮江面館”開張了,“面館”成了鎮江的名吃,代代相傳。

典故2

相傳乾隆下江南到鎮江,身著便服,壹路找到了最有名的張嫂面館。張嫂和丈夫趕緊招待他們,最後才讓客人吃飯。在廚房裏,他們聽到客人反復說:“好喝,好喝,不爛不硬,又香又爽口!”

沒想到,正說著,甘龍進來了,驚呼道:“啊,妳怎麽把鍋蓋放在鍋裏煮啊?”張嫂這才發現,自己剛才手忙腳亂,把湯鍋上的小鍋蓋錯當成了大鍋蓋,連鍋蓋放進鍋裏都不知道。

甘龍光顧了鎮江面館,連說了兩個很有味道的故事流傳開來。從此,鎮江街頭出現了很多鍋蓋面店。

典故3

還有壹種說法是,有壹個家庭只有壹個父親和三個兒子,沒有女人,不像那些活著的,從來不洗鍋蓋,家裏窮。

有壹次,有人來做客,煮家裏唯壹的面條招待客人,不小心把小鍋蓋蓋錯了,然後出去借油鹽醬醋。回來的時候,他們發現面條香味四溢。原來是鍋蓋上的調料起了作用,從此誕生了“鍋蓋面”。

典故4

據傳說,有壹對兄妹住在壹起。我弟弟病了,味道不好。他總說我姐下面的面硬。於是,姐姐試著搟出了細面條,把面團放在案板上,用竹竿,人坐在上面壓著面團跳,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把面團壓薄,再切成細面條。煮面的時候想加點青蒜,卻誤把旁邊湯鍋上的小鍋蓋放進了大鍋裏。沒想到,這樣的面條讓我哥越吃越香。原來小鍋蓋是用來四周通風的,這樣出來的面不容易爛,而且有筋,口感更好。

從此,鎮江的鍋蓋面名聲大振,大街小巷出現了很多做鍋蓋面的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