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錫“肉骨頭”
無錫的“肉骨頭”有100多年的歷史。無錫肉骨頭其實根本不是“骨頭”,而是挑選靠近排骨的瘦肉,和排骨壹起燒。配料是茴香、醬油和陳酒。炒菜時壹定要用面粉封住鍋邊,用文火燒,燒到又香又脆。出鍋前用冰糖收糊。其肉汁香甜成糊狀,俗稱“老汁”。賣肉骨頭的時候,把老汁倒在熟肉上,把汁和肉混在壹起。無錫肉骨頭色香味俱佳。看起來醬紅,聞起來香,吃進口油不膩,爛而不糊,甜鹹適中。
無錫肉骨頭分為兩派,南派以三鳳橋肉菜館為代表,北派以魯稿薦肉菜館為代表。南派用籠子墊鍋,把湯煮得緊緊的;北派用木節寬湯煮飯,用菱角收湯。目前比較有名的做排骨的店有三鳳橋肉菜館,盧國健肉菜館,裕興肉菜館,老三鎮肉菜館。
(2)無錫油面筋
無錫油面筋的制作始於清朝(18世紀中葉),至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最開始的制作方法是用人工將篩過的麩皮用鹽水踩成生麩(也稱面筋),然後將生麩揉成塊狀,放入燒開的油鍋中煎成球形空心油面筋。清水油面筋的名稱出現在清末(19世紀中葉),最早掛上“清水油面筋”招牌的是八鬥巷的馬面筋店。
無錫油面筋色澤金黃,表面光滑,口感酥脆。味道鮮美,含有高維生素和蛋白質。如果塞進肉漿裏煮熟,會有壹種獨特的風味。
(3)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與蘭州百合、龍牙百合是目前我國三大食用百合,但宜興百合是能列入《本草綱目》的最好的壹種。宜興百合含有多種生物堿、澱粉、蛋白質、脂肪等成分,具有滋補強壯、潤肺止咳、清熱利尿、調脾健胃、寧心安神的作用,並能起到人參的壹些作用。鮮百合、百合粉、糖水百合罐頭、百合湯都很受歡迎。
(4)楊梅
宜興陶瓷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其中紫砂陶最具特色。其獨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藝、簡約的色彩和優秀的實用功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紫砂陶器的品種有數千種,如壺、杯、瓶、壺等。其中,紫砂茶壺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具有泡茶時不丟味、儲茶時不變色、夏天不易變質等獨特優勢。1984年,竹簡紫砂茶具獲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除紫砂陶器外,還有素有“東方綠寶石”之稱的宜興青瓷,以及鈞陶、荊陶、彩陶、工藝美術陶等。
(5)惠山泥人
惠山泥人的創作生產始於明代洪武時期(14世紀中葉至14世紀末期),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它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玩貨時期、手捧戲文時期和石膏像時期。
惠山泥人起步階段,沒有專業作坊,只有當地農民的副業。這時,主要產品是玩貨(即兒童玩具),包括大阿福、皮胡、小華董、。作品簡單粗糙,充滿生活情趣。
明末清初,昆曲從昆山、太倉、松江、蘇州流傳到無錫。惠山泥塑藝人受戲劇影響,創作了許多昆曲戲曲的泥塑,惠山泥人進入了“手捧戲文”時期。藝術家把這類作品稱為“精品”,把以前的兒童玩具稱為“粗貨”。這時不僅出現了專業的作坊和藝術家,而且作品的藝術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藝術手法采用了“用虛擬現實,以簡單代替復雜,以神傳情”等主要手法。每個座位有兩三個人。戲曲的內容可以分為兩類。壹種是昆曲,是丁在鹹豐六年(1856)創作的。第二,京劇戲文是周阿生在同治四年(1865)左右寫的。丁和周都受到當時雕塑藝術家朱谷生的影響。他們的歌劇很整潔,服裝細致華麗。
1930後,天津的石膏工將石膏作品引入惠山,惠山泥人從此進入“石膏像時期”。此時作品的題材也有所拓展,世紀子孫和中國偉人肖像占了很大比重。因此,石膏產品越來越受歡迎。
惠山泥人在抗戰前的全盛時期出口到東南亞各地,並在希臘和芝加哥博覽會上獲獎。
解放後,無錫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惠山泥人的生產,成立了惠山泥塑創作研究所,整理和發掘了許多優秀的藝術遺產。1958,惠山泥人廠成立。現在惠山泥人不僅在國內有名,在海外也很有名。
(6)無錫桃子
水蜜桃與油面筋、肉骨頭並稱為無錫名品中的“三絕”。其特點是皮薄肉軟,甜汁豐富,香味濃郁,纖維少,無蟲,是桃中之寶。
1930左右,從浙江奉化引進桃到荷花池丁村上三流桃園,在無錫種植桃。
無錫的桃品種主要有棗羅林、白鳳、累施瑯、紅花、崗山、陶盤等。早期洛林成熟最早,7月初上市;小曙紅前後有早白峰、小曙紅、累施瑯等品種。進入酷暑是桃子的黃金季節,此時中百豐勢不可擋,壹馬當先;去過初秋,是壹個晚開白花的世界;崗山桃最晚,8月中下旬才上市。
就質地而言,紅花和白花更勝壹籌。紅花色香好,皮薄水多,色微粉,味甜。白花肉質白色,皮厚略大於紅花。它們很大,有尖頂,平均每個三四兩,大的有六七兩甚至壹斤。這兩種桃子都在7月下旬上市。品質最差的是棗羅林和崗山桃,青白色,質硬,味微酸。蟠桃扁圓,故名蟠桃,水分和甜度略遜於紅花和白花,近年來已不多見。
(7)太湖白魚
又稱太湖魚白,是太湖地區的優質經濟魚類。它的肉又白又嫩,味道鮮美。壹年四季都可以捕魚,移栽季節質量更好。古有“中白”之稱,有“色亮如銀,冠之則味美”之譽。燉也好,炒也好。
(8)太湖白蝦
也被稱為太湖美麗的長腿蝦,太湖著名水產品。其殼薄,通體透明,肉質細嫩可口,富含蛋白質、鈣、鐵、維生素A等營養成分。鮮蝦可以做成蝦,太湖蝦在第壹屆全國水產品鑒定會上獲得優秀產品稱號;曬幹去皮成蝦,俗稱“湖米”;面包屑和蝦籽是美味的蝦籽醬油的原料。
(9)太湖銀魚
因其無鱗、晶瑩潔白如銀而得名。銀魚有四種,銀魚,小牙銀魚,雪銀魚。其肉質細嫩,潔白可口,富含蛋白質、鈣、鐵、磷等元素。荷花銀魚、脆皮銀魚、銀魚炒蛋都是盛宴美食。5月中旬到6月初是銀魚的汛期。每年有數百噸銀魚冷凍後銷往日本、香港、澳門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