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孟婆是真實存在的嗎

孟婆是真實存在的嗎

在民間,有這樣壹種說法,壹個人去世之後會經歷黃泉路、忘川河、三生石、奈何橋,在喝了壹個叫孟婆的孟婆湯後,才能投胎轉世。

據說喝了孟婆湯後,死者會忘這壹世所有的事情,把靈魂清楚幹凈之後,才能轉世投胎。那麽,歷史上到底存在不存在孟婆?孟婆湯又是什麽東西呢?

關於孟婆的原型,主要有三種說法:

壹、孟姜女

孟姜女哭長城,是我國古代比較有名的壹個傳說。秦始皇統壹天下初定時期,號召全國民眾修築長城,孟姜女的丈夫也是壹去多日。幾年之後還是沒有回家,於是孟姜女來到長城邊上,沒有找見丈夫,悲痛的大哭不已,最後感動上天,不僅讓修好的長城倒了壹大片,還讓她入了天職,管理人間輪回之事。這種說法從元朝開始就廣為流傳,散見於諸多明清作品。

二、西漢壹女子

還有壹種說法是,孟婆本是西漢女子,自幼研讀經典,洞明世事。她不念過去,不想未來,直到八十多歲還未婚配。因為她姓孟,人稱她為孟婆。

後來,孟婆入山修行成仙。這時候,世間有人能知曉前世因果的事情,跑去和自己前世的姻緣相認。這樣利用自己的小聰明,時常泄露了天機。因此,上天正式把孟婆封為幽冥之神,還建造了醧忘臺,派出鬼吏作為她的屬下使喚。後來,她還發明出了孟婆湯。

這壹說法出現在遼代成書的《玉歷寶鈔》中。相傳為遼代淡癡道人於1030年所作。宋神宗1068年時,淡癡道人把此書傳給了弟子勿迷道人,於是1098年宋哲宗時期,該書得以發行出版。基於宋代發達的印刷發行技術,《玉歷寶鈔》在民間廣為流行。

三、天界散官

孟婆原本是鴻蒙初開時的壹個天界散官,她不忍看到世人死後還受恩怨情仇所累,於是向閻王申請了壹個職務,就是負責凈化人死後的靈魂。接著,她就去了奈何橋邊支起了壹口大鍋,給他們喝下能夠忘卻前生的孟婆湯,然後進入下壹個輪回。

關於孟婆的這些說法,很明顯都是假的。文史君之見,孟婆也如同古代的很多傳說故事壹樣,都是古人為了寄托壹種情感而臆造出來的神話人物。

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孟婆的存在,只是為了時刻告訴人們:相思萬般苦,忘卻總是很難。放下似乎可以解脫,但又是新的輪回的開始,又要開始新的相愛,然後用孟婆湯強迫忘記,如此,或許相愛才是永恒的主題。

要是說,孟婆是不存在的,但是專家們卻意外在《山海經》中發現了“孟婆”的存在。

據《山海經》記載,“帝堯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風雨自隨,故曰孟婆”。孟婆其實是堯帝的第二個女兒。

通過考究《史記·五帝本紀》《尚書·堯典》,進壹步發現孟婆更為精準的身份揭示。據載四千多年前,堯有兩女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可見孟婆的真正名字為女英。

堯帝是古代的先皇之壹,後來他傳為給舜,並將兩個女兒嫁給了舜。後來舜南巡,意外死在蒼梧,兩姐妹知道後壹起去尋找舜。

可悲的是,後來他們跳進了滾滾湘江,把它變成了河中的女神。這壹記錄正好解釋了《山海經》中的“遊河”。隨著時代的變遷,孟婆的形象在後世的傳說中也發生了變化,最終由風雨神變成了世人皆知的掌管轉世的冥神。

王府百年無子嗣,她嫁入半年後竟壹孕五胎!老太君:給我往死裏寵

關於孟婆湯的說法,也主要有三種。

壹種是,孟婆湯是取人的鬼魂和采自俗世的藥材調合而成。這種說法最荒誕,也最離奇。

二、在《靈魂擺渡·黃泉》裏,說孟婆湯是由八味藥引熬成,分別是“壹滴生淚,二錢老淚,三分苦淚,四杯悔淚,五寸相思淚,六盅病中淚,七尺別離淚,第八味是孟婆的壹滴傷心淚”。

三、還有壹種說法是說,據說真正的孟婆湯,原料很簡單,就是壹碗奈何橋下的河水、兩顆忘憂草加三朵玫瑰。中元節能搬家。

中元節,是道教名稱,民間世俗稱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乃吉祥月、孝親月,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幹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該節是追懷先人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壹般認為,中元節也即為“盂蘭盆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系,而非壹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