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多夢,手心發熱,腰酸背痛,怎麽回事?
腎虛是指以腎精不足為中心,由其引起的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等證候。要點如下:1。腎精虧虛:腦髓空虛、智力低下、健忘、失眠、面色晦暗、眼暗、行動遲緩、下肢無力(或無力)、腰膝酸軟、未老先衰、陽痿、腹瀉、青少年發育遲緩、兒童虛弱;2.腎氣不足:精神不振,安靜時嗜睡,眼睛無力,腰膝酸軟,易感冒,遺精,遺精,動則氣喘,大便稀,尿久或遺尿,尿頻,不能排尿(或排尿不暢),小便過多,甚至尿失禁;3.腎陰虛:形體消瘦,心煩發熱,口渴咽幹(或反復咽痛),骨蒸潮熱,顴紅盜汗,耳鳴耳聾,腰酸(痛),小便黃赤,舌紅少苔,脈細數。4.腎陽虛:畏寒肢冷,易患風寒,或多汗,食欲不振,陽痿,精(子宮)寒不孕,五更泄瀉,或小便不利甚至水腫,腰冷痛,舌質淡或胖有齒痕,脈遲。需要指出的是,壹方面,各種腎虛都是以腎精虧虛為中心的,所以腎精虧虛的表現貫穿於各種腎虛之中;另壹方面,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壹種或多種是每個人表現的主要癥狀。中醫腎虛的概念及其與亞健康中醫認為,腎是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本,是臟腑功能的原動力。腎的本質可分為腎陰和腎陽。腎陰和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人體的動態平衡。當這種平衡被破壞時,就會出現腎陰腎陽的病變。這是腎虛。目前所說的腎虛,如遺精、陽瘺、早泄、性冷淡、不孕等,其實都是狹義的腎虛。廣義的腎虛包括壹系列全身癥狀。中醫所說的腎虛,與西醫公認的亞健康狀態頗為相似。第壹,大部分腎虛患者和亞健康患者在看病的時候是分不清的。他們有相似的癥狀。其次,它們的定義比較抽象,都是由壹堆癥狀決定的。不同的是,腎虛的概念由來已久,常包括壹些器質性疾病。腎虛有很多種,其中以腎陰虛和腎陽虛最為常見。中醫所指的腎虛有很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腎陰虛和腎陽虛。腎陰虛,表現為口幹、皮膚瘙癢、失眠多夢、煩躁易怒、腰酸膝軟、手足發熱、耳鳴頭暈。此外,女性還會出現便秘、月經量少甚至閉經的情況。腎陽虛,表現為面色白或暗,腰膝酸軟,精神萎靡,手腳冰涼,怕冷怕風,腹瀉,身體浮腫等。此外,女性還會出現不孕、遺尿、浮腫、性欲低下等癥狀。專家提示:腎虛不等於腎衰竭。中醫所指的腎和現代醫學所指的腎不是壹回事。腎虛不是腎衰竭,而是氣血陰陽虛弱,不會像腎衰竭那樣嚴重危及生命。腎虛的人壹定要註意補腎,但是不能亂補。根據中醫理論,腎主藏精。精氣是構成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也是五臟六腑各種功能活動生長發育的物質基礎。腎精充足,身體強壯,五臟六腑功能正常,腎虛元氣減弱,各種疾病就會逐漸來襲。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根治這些疾病,徹底改善身體狀況,必須從補腎入手。但是腎虛不能盲目補,亂補有害。趙教授強調,明確是腎陰虛、腎陽虛還是腎氣虛是中醫的關鍵。所以腎虛的人壹定要找正規的中醫醫生進行正確的診治。壹般來說,腎陰虛的人大多面紅,五心煩熱。補腎陰虛的藥物多為甘寒藥,如石斛、玉竹、山茱萸、枸杞、西洋參等。中成藥的代表是六味地黃丸。陽虛的人怕冷,四肢冰冷,面色蒼白。補腎陽虛的藥物多為熱藥,如附子、肉桂、鹿茸等,中成藥代表為金匱腎氣丸。從現在開始預防腎虛,首先要註意休息,勞逸結合,善於通過壹些休閑活動減輕精神壓力,釋放不良情緒。飲食均衡,生活規律。另外,以下幾個簡單的小竅門,不僅可以強身健體,預防腎虛,還可以作為腎虛的輔助治療。1.經常打太極拳。練習太極拳,最好是早上在空氣新鮮的公園,樹下和水邊。2.每天自我按摩腰部:將手掌搓到手心發熱,分別放在腰部兩側,掌心對著皮膚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感覺發熱為止。早晚各壹次,每次200次左右。3.每天搓腳掌:雙手摩擦手掌後,左手搓右腳掌,右手搓左腳掌,早晚各1次,每次300次。4.每天做肛腸運動:放松,自然呼吸;呼氣時做肛門收縮,吸氣時放松,重復30次左右。5.每天做壹套簡單的體操(有時間可以連續做多次):(1)雙腳平行,足距與肩同寬,眼睛直視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掌貼在褲子上,手指自然張開。提起腳跟,連續呼吸9次。(2)腳跟落地,吸氣,慢慢屈膝,手背逐漸向前,下頜朝向腳踝;當手接近地面時,用壹點力抓成拳頭(意思是抓東西),吸足氣。(3)屏住呼吸,身體會逐漸站起來,雙手下垂,拳頭會逐漸握緊。(4)呼氣,立正,雙臂向外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