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孩子20歲痛風怎麽辦?

孩子20歲痛風怎麽辦?

痛風簡介

痛風是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生成過多或尿酸排泄不暢,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的滑膜、滑膜、軟骨等組織中而引起的復發性炎癥性疾病。第壹次發作常累及單個關節,第壹跖趾關節常受累。其特征是關節腫脹、燒灼感、壓痛和功能受限。典型癥狀如下:疼痛發作在24小時內達到高峰;14天內解除;急性關節炎緩解後壹般無明顯後遺癥。這種疾病的特征是關節液和痛風石中存在雙折射尿酸鈉壹水合物晶體。其臨床特征為:高尿酸血癥,特征性急性關節炎,痛風石和尿酸鹽結晶沈積引起的間質性腎炎,嚴重者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常伴有尿酸性尿路結石。多見於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絕經後女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其患病率逐漸上升。

痛風的基本知識

是否屬於醫保:醫保疾病

別名:?骨關節病、尿酸鹽貯積癥、足痛風、歷風

發病部位:?全身

傳染性:非傳染性

多重人群:30歲以上男性

相關癥狀:?跖趾關節疼痛腫脹1?關節痛?關節腫脹?關節畸形?關節內尿酸鹽沈積增加?[詳細]

並發疾病:?腎衰竭?類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癥?[詳細]

痛風的診斷和治療知識

醫務部:?風濕科?中醫系

治療費用:?在市三甲醫院大概(1000-2000元)。

治愈率:60%

療程:30天

待遇:?藥物治療[詳情]

相關檢查:?血鉬?血尿酸?尿酸?血清尿酸?骨關節核磁共振?[詳細]

常用藥物:?丙磺舒片,苯溴馬隆膠囊,別嘌醇片?[詳細]

去醫院壹定要看痛風

最佳看病時間:?沒什麽特別的,盡快看醫生[詳細]

訪問時長:?為初次就診預留2天時間,為隨訪預留2天時間[詳細信息]

復診頻率/診療周期:?門診治療:不適宜每2周隨訪壹次,直到隨訪周逐漸拉長,關節有望好轉。嚴重的需要住院治療。

看病前的準備:建議看病前壹天晚上八點禁食,看病當天八點到九點空腹看病。

痛風治療指南回答了痛風患者去醫院治療時經常出現的問題,比如:痛風的號是什麽科室的?痛風檢查前的註意事項?醫生壹般會問什麽?痛風應該做哪些檢查?如何看待痛風檢查結果?等壹下。痛風治療指南旨在方便痛風患者就醫,解決痛風患者就醫時的疑惑。

典型癥狀

嚴重的關節疼痛、腫脹、紅斑、僵硬和發熱。

建議的咨詢部門

風濕病學和中醫

看醫生的最佳時間

沒什麽特別的。盡快去看醫生。

訪問時間

首診預約2天,復診壹次預約2天。

隨訪頻率/診斷和治療周期

門診治療:不適宜每2周隨訪壹次,直到隨訪周逐漸拉長,關節有望好轉。嚴重的需要住院治療。

看病前的準備

建議就診前壹天晚上八點禁食,就診當天八點到九點空腹就診。

常見問題

1.描述壹下看病的原因(從什麽時候開始,妳怎麽了?)

2.是否有劇烈疼痛、腫脹、紅斑、僵硬、發熱等關節癥狀?

3.有沒有去過醫院,做了那些檢查,結果如何?

關鍵檢查項目

1,血、尿常規和紅細胞沈降率

血常規和血沈檢查?急性發作期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通常為(10 ~ 20) × 109/L,極少超過20 × 109/L..中性粒細胞相應增加。腎功能下降者可能有輕度或中度貧血。血沈迅速升高,壹般小於60 mm/h,尿常規在病程早期壹般無變化,累及腎臟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膿尿,偶有管狀尿;腎結石患者可見明顯血尿,也可見酸性尿石癥。

2.血清尿酸的測定

大多數患者在急性發作期血清尿酸含量升高。壹般認為尿酸酶法男性為416μmol/L(7mg/dl),而>:357μmol/L(6mg/dl),具有診斷價值。如果已經使用過排尿酸藥物或腎上腺皮質激素,血清尿酸含量可能不高。緩解期可以正常。有2% ~ 3%的患者有典型的痛風發作,血清尿酸含量低於上述水平。有三種解釋:①中心體溫與外周關節溫度梯度差大;②機體處於應激狀態下,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促進血尿酸的排泄,而遠端關節的尿酸鈉含量仍然較高;③尿酸排泄藥物或皮質類固醇的作用。

3、尿酸含量測定

在無嘌呤飲食和無影響尿酸排泄藥物的情況下,正常男性成年人24小時總尿酸不超過3.54mmol/(600mg/24h)。90%的原發性痛風患者尿酸排泄量小於3.54mmol/24h。所以尿尿酸排泄正常,不能排除痛風,而尿尿酸大於750mg/24h,提示尿酸產生過多,尤其是非腎繼發性痛風,血尿酸升高,尿尿酸也明顯升高。

4、關節腔穿刺檢查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時,腫脹的關節腔內可能有積液,用註射針頭抽取滑液具有重要的診斷意義。滑液白細胞計數壹般為(1 ~ 7) × 109/L,以分葉粒細胞為主。無論是否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間歇期患者關節滑液檢查後仍有尿酸鈉結晶。

5、痛風結節含量檢查

對於痛風結節,通過活檢或穿刺吸收其內容物,或從皮膚潰瘍處取粉筆粘性物質塗片,特異性尿酸鹽陽性率極高。

6.x光檢查

I期急性關節炎僅表現為軟組織腫脹,關節發育正常。隨著病情進展,與痛風石相鄰的骨質可出現不規則或分葉狀缺損,邊緣翹曲;關節軟骨緣破壞,關節面不規則。

7.CT和MRI檢查

沈積在關節內的痛風石,根據灰化程度的不同,在CT掃描中表現為灰度不同的斑點狀圖像。在T1和T2 MRI圖像中,痛風石顯示低至中等密度的塊狀陰影。靜脈註射釓可以增強痛風石陰影的密度。兩種檢查相結合可對大多數關節內痛風石做出準確診斷。

診斷標準

1.滑液中發現特定的尿酸鹽結晶;2.通過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檢查證實痛風石含有尿酸鈉晶體;3.具有以下臨床、實驗室和X線征象,包括12項中的6項。(1)1急性關節炎發作;(2)炎癥在1d內達到高峰;(3)單關節炎發作;(4)患病關節皮膚暗紅色;(5)第壹跖骨關節疼痛或腫脹;(6)累及第壹跖趾關節的單側發作;(7)累及跗關節的單側發作;(8)有可疑痛風石;(9)高尿酸血癥;(10)X光顯示關節不對稱腫脹;(11)X線片顯示皮質下囊腫不伴定性糜爛;(12)關節炎癥發作時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急性痛風臨床診斷標準:復發性急性關節炎伴血尿酸增高,秋水仙堿試驗治療有效,即急性關節炎發作數小時內,秋水仙堿每65438 ~ 2小時0.5 ~ 1.0 mg。如果是急性痛風,壹般服藥2 ~ 3次後,關節馬上不痛,行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