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物鏈中,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具備某項生存技能,因為生態系統是非常殘酷的。在食物鏈中,某些生物為了生存,也都進化出了不同的生存技巧,最基本的應該就是逃跑速度了,壹般誰的速度越快,誰獲得的生存可能性就越大。
但是在海洋中有壹種名為翻車魚的魚類,體型巨大,長相奇特,卻完全沒有自保能力,被海獅吃掉也無動於衷,不得不說,翻車魚能活到現在簡直是壹個奇跡。
翻車魚名字由來。因為翻車魚經常會浮在水面上進行日光浴,而且在舒適地享受陽光的同時,它們還特別喜歡將身體翻轉過來,就像翻車壹樣,因此被稱為翻車魚。另外,翻車魚也特別喜歡曬太陽,所以翻車魚也被稱為太陽魚。
最大的硬骨魚——翻車魚翻車魚(學名:Mola mola),又稱翻車鲀、曼波魚、頭魚,是硬骨魚綱,較為廣泛的分布在熱帶、亞熱帶海洋,而溫帶、寒帶海洋以及中國沿海也都有它們的身影。
現存的翻車鲀科壹***有三種魚類,即翻車鲀Mola mola、矛尾翻車鲀Masturus lanceolatus和斑點長翻車鲀(也叫拉氏翻車鲀)Ranzania laevis,都是屬於大型的大洋性魚類。
其中翻車鲀又叫普通翻車鲀,是最常見的,也是體型最大的翻車鲀科物種,最大體長可達3.0~5.5 m,體重可以達到1400~3500公斤,是海洋硬骨魚中的巨無霸。
說到這裏,有人就要問鯊魚和鯨魚的體型不也很大,但是要註意鯊魚是軟骨魚,鯨類是哺乳動物,因此要被排除在外。
為翻車魚正名。網上經常流傳著翻車魚多種比較可笑的死法,如翻車魚會浮到海面上曬太陽,結果因為太陽太過於充足而被太陽曬死了;海水裏的鹽分在身上留下斑點,結果翻車魚接受不了,被氣死了;
水中的氣泡進入到眼睛裏,翻車魚怕自己失明從而緊張過度,被嚇死了;周圍有其他翻車魚死亡,也怕自己死掉,被嚇死了;感覺自己會跟對面遊過來的海龜或大魚相撞而害怕,又是被嚇死了……
實際上,網上這些關於翻車魚的死法大多都是謠傳,首先翻車魚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深海裏的,被太陽曬死純粹無稽之談,而那些擔心眼睛裏進氣泡、擔心身上受鹽腐蝕留下斑點被嚇死這些心理素質太差致死的,其實也都是網友們太過於誇張了。
蠢萌蠢萌的翻車魚。首先翻車魚的長相很是奇葩,樣子非常獨特,其身軀龐大,但又很短、很扁,從側面看,是橢圓形的,從正面看或從上往下看則發現它是扁平的,所以通體呈現卵圓形,幾乎整個身體都是腦袋,就像是壹個沒有身子壹樣的大“魚頭”。
而且它的眼睛和嘴卻很小,身體後半截後部在高聳的長三角形背鰭與短小的臀鰭之後就沒了,長相特別的詭異。
還有翻車魚的行動非常遲緩,加上性情溫順,經常會受到虎鯨、鯊魚等大型海生肉食動物的襲擊,而它們又非常喜歡側臥於水面,就連海獅都要欺負它們。
曾經壹位野生動物攝影師在潛水時就捕捉到了壹個意想不到的場景,壹條翻車魚的身體已經被海獅咬掉了壹大半,但翻車魚卻沒有絲毫逃跑或反抗的行動,這是為什麽呢?難道翻車魚沒有痛感嗎?
當然不是,怎麽可能會沒有痛覺呢?翻車魚之所以無動於衷,主要有兩個原因,其壹是翻車魚的皮膚很厚,皮糙肉厚;
第二是因為翻車魚的反應緩慢,遊動也極慢,即使想逃跑,也不會快速遊泳,還不如節省壹點力氣呢!
翻車魚沒有滅絕全靠數量?科學家觀察發現,壹只成年雌性翻車魚壹次產卵就有3億顆,是人類目前發現所有脊椎動物中產卵量最高的,但是其成活率並不算高。
比如有壹部分卵會由於無法受精而夭折,還有壹部分就算受精成功了,也會受到壹些大魚的捕食而無法長大。
翻車鲀的卵和幼魚深受海洋食肉動物們的喜歡,而翻車鲀從幼期到成年至少需要20年,在這漫長的20年內處處充滿了危機,能活下來的概率非常低。
雖然翻車魚壹次產卵數量非常多,但是能夠成功長大的翻車鲀也不足百萬分之壹,甚至不足千萬分之壹,由此可見翻車魚的成長多麽艱辛!
結語。總之,翻車鲀的數量並不是很多,完全沒有靠數量來撐,甚至目前翻車魚還屬於易危物種(VU),下壹步極有可能就是瀕危物種了。
總的來說,由於人類的幹涉,翻車魚的前景並不理想,也許不久的將來它們就有可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因此我們也要適當的采取措施給予翻車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