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佝僂病的癥狀,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但是有的寶寶會患上佝僂病,這是有壹定癥狀的。現在寶寶佝僂病的癥狀,家長壹定要多加關註,分享壹下。
嬰兒佝僂病的癥狀1首先是精神和神經癥狀
出汗、夜驚、哭鬧等。多汗癥與氣候無關。由於汗液的刺激,孩子經常摩擦枕頭,導致枕骨禿頂或環狀脫發。
二、骨髂表現
1,頭
(1)顱骨軟化癥:是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多見於3-6月的嬰幼兒。
(2)顱骨畸形:“方顱骨”、“鞍頭”或“十字頭”
(3)前囟較大,閉合較晚,但可遲至2-3歲閉合。
(4)出牙晚,可以延遲到1歲,也可以延遲到3歲。嚴重者牙齒排列不均,牙釉質不發達。
2.胸部
(1)肋珠。
(2)胸廓畸形:雞胸;漏鬥胸。
3、四肢和脊柱
(1)手腕和腳踝腫脹,形成佝僂病的“手鐲”和“腳踝手鐲”。
(2)下肢畸形“O”型腿(膝內翻)或“X”型腿(膝外翻)。
(3)脊柱彎曲:可有脊柱側凸或後凸,嚴重者還可見骨盆畸形(髖外翻)。嚴重的女胎成年後可能因骨盆畸形而難產。
第三,其他表現
擡頭、坐起、站立、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過度,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後,出現貧血。
兒童佝僂病等疾病。
1,軟骨營養不良:是壹種遺傳性軟骨發育障礙。出生時可以看到四肢短,頭大,額頭突出,腰椎前凸後凸。根據特殊的‘姿勢’(短腿身材矮小)和骨骼x光片做出診斷。
2、血磷抗生素D佝僂病:本病多為性連鎖遺傳,也有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並有散發病例。它是由腎小管重吸收磷和腸道吸收磷的原發性缺陷引起的。佝僂病的癥狀多發生在1歲以後,所以2 ~ 3歲以後仍有活動性佝僂病;血鈣正常,血磷明顯降低,尿磷升高。當壹般治療劑量的維生素D對治療佝僂病無效時,應與本病相鑒別(YIqiG。Cn).
3.遠端腎小管酸中毒:遠曲小管氫分泌不足,尿中鈉、鉀、鈣大量丟失,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脫鈣和佝僂病征。孩子骨骼畸形明顯,身材矮小,代謝性酸中毒,多尿,尿偏堿性。除了低鈣血癥和低磷血癥,血鉀也低,血氨高,常出現低鈣血癥的癥狀。
4.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可分為兩種:1型為腎臟1-羥化酶缺乏,使25-OH-D3轉化為1,25-OH2-D3被擾亂,25-OH-D3血濃度正常;2型為靶器官受體缺陷,1,25-OH2-D3血藥濃度升高。兩種類型均有嚴重的佝僂病、低鈣血癥、低磷血癥、堿性磷酸酶顯著升高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臨床體征,1型患兒可出現高氨基酸尿癥;2型患兒的壹個重要特征就是脫發。
5.腎性佝僂病:先天性或後天性原因引起的慢性腎功能不全,導致鈣磷代謝紊亂,血鈣低血磷高,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骼普遍脫鈣,骨骼佝僂病變。多孩子後期癥狀逐漸明顯,形成侏儒狀態。
嬰兒佝僂病的癥狀2首先,佝僂病的早期
在佝僂病早期,由於血鈣減少,非特異性神經興奮性增加,表現為易激惹、夜驚、夜哭、多汗、易怒、食欲不振。壹些嬰兒可能出現低鈣血癥性手足搐搦、喉痙攣甚至抽搐。此時可能會輕微出現枕禿、顱骨軟化、串珠樣改變。
第二,佝僂病休克期
佝僂病急性期患兒血鈣、血磷明顯下降,血堿性磷酸酶明顯升高。這就造成了甲狀旁腺調節,血鈣代償性增加,尿中排出大量磷,使原骨溶鈣而“軟化”。
在佝僂病的這個階段,可以看到明顯的串珠、郝氏溝、手鐲,長骨因鈣溶解出現“O”型或“X”型腿。扁平骨異常,有顱骨軟化感——乒乓球、枕骨禿頂、方顱和囟門閉合延遲,還有駝背和側突。此外,還有血、尿、x光片的變化。上述癥狀和體征經治療後可減輕或部分消失,稱為恢復期。
第三,佝僂病的嚴重階段
佝僂病嚴重時,不僅會出現骨骼畸形,還會出現生長發育停滯、貧血、免疫抗病能力下降、病情遷延、死亡率高等。此外,智力發育通常落後於同齡正常兒童。
嬰兒佝僂病的癥狀3首先,嬰兒佝僂病的癥狀
1.初期:大部分患者從3個月左右開始發病。在這個階段,主要癥狀是精神和神經癥狀。孩子容易出現睡眠不安、哭鬧、出汗的現象。出汗後頭皮癢,在枕頭上蹭頭,導致枕頭上禿頂。
2.激越期:兒童除了初期癥狀外,主要表現為骨骼改變和運動遲緩。當妳把手指按在3-6個月的孩子的枕骨和頂骨上,感覺到顱骨內陷,放松彈回,這就是所謂的乒乓球征。
8 ~ 9個月以上的患兒常呈方形顱骨,前囟較大,閉合延遲。嚴重者前囟在18個月還未閉合。兩側肋骨與肋軟骨連接處呈珠狀擴張,稱為肋串珠。胸骨中部向前突出,像“雞胸”,或沈入“漏鬥胸”,胸下緣向外翻成“肋緣外翻”;脊柱後凸和側突;孩子能站立行走的腿會形成向內或向外彎曲畸形,即“O”型或“X”型腿。
孩子的肌肉和韌帶松弛,使腹部因為腹肌無力而膨脹。平躺時是“蛙形腹”。因為四肢肌肉無力,學坐、站、走都比較晚,容易因為腿無力摔倒。出牙晚,牙齒不整齊,容易發生齲齒。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兒童表達淡漠,語言發育緩慢,免疫力低下,易發生感染和貧血。
3.恢復期:經過壹定的治療,各種臨床表現消失,肌張力恢復,血液生化改變和X線表現也恢復正常。
4.後遺癥期:多見於3歲以後的兒童。經治療或自然恢復後,臨床癥狀消失,僅嚴重佝僂病留下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二、預防佝僂病的方法
1.應采取合理餵養、加強體育鍛煉、多曬太陽等綜合措施預防佝僂病。最有效和簡單的方法之壹是陽光浴。適度的紫外線不僅能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幫助兒童吸收鈣和磷,使骨骼長得強壯,還能激活全身機能,刺激骨髓產生紅細胞,預防貧血。
同時,紫外線也有殺菌消毒的作用。每天曬太陽的最佳時間是上午9點以後,下午4-5點之前。每天不少於2小時。夏季應在樹蔭下,避免陽光直射。但是不要隔著玻璃曬,因為玻璃、煙、衣服都可以阻擋紫外線通過,所以在接收陽光的時候,盡量讓皮膚暴露在陽光下。
2.佝僂病的預防要從圍產期開始,以壹歲以下兒童為重點,壹直到三歲都要進行系統管理,即“抓早、抓小、抓透”。應廣泛開展宣傳教育,讓媽媽們學習相關知識。加強新生兒期護理,提倡母乳餵養,盡早開始日光浴。
盡可能暴露皮膚,逐漸增加在陽光下的時間。平均每天戶外活動時間應在1小時以上。對於身體虛弱的兒童或冬春季節,維生素D預防仍是重要方法。
3.晚發性佝僂病可發生在兒童期至青春期。那些沒有其他原因而經常容易疲勞、乏力、腿軟、腿痛、關節痛的人,要進壹步檢查和預防。VD的預防方法和劑量與幼兒期相同。在預防VD的應用中,母乳餵養的孩子壹般不需要額外補鈣。但對於6個月後斷奶的嬰兒、人工餵養、食欲低下、生長過快、青春期兒童或患有急慢性疾病者,可適當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