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綱目》:“調理筋骨,祛風強腎,助筋骨強齒長毛(除齒骨,發血)。甘益血,止崩漏,止乳安胎(三病皆血虛)。手術祛瘡,追風濕。”
2、《本草經》:“強筋壯骨,補肝腎不足。苦、甜、滑,和營通絡,治關節痛、風痛,舒關節,養血祛風。都是因為有了木頭,妳才能擺脫大桑葚的生機,妳也才能生出嬰兒。”
3、《本草從新》:“調理筋骨,散風濕。苦強腎,助筋骨,強牙齒,長頭發。甘益血,止崩漏和流產。舒筋活絡,利關節,通血脈,除痹。手術祛瘡,追風濕。”
4.《本草綱目》:“味甘苦,入足陰經少。該術專精於補腎助筋骨,強齒長毛,益血止崩,安胎安胎,以血除痹,外科散瘡追風濕,用阿膠、艾葉治胎腹痛。帶汁服用,治膈氣,忌火。”
5、《本草》:“味苦甘,強腎補血,舒筋活絡,散風濕。”
6、《本草有害》:“苦,強腎,助筋骨,固齒長毛;味甘,益血,止崩漏,降乳安胎,舒筋活絡益關節,和絡除痹。”
7、《本草易讀》:“益血安胎,止乳崩。治癰腫治金瘡,強筋骨治腰痛。”
8.《本草綱目》:“小兒腰痛,癰腫有力,以消婦崩之虛,安胎產後病,生乳,助筋骨,益血管。”
9、《藥籠小品》:“舒筋活絡,利關節,除風濕疼痛。用其他藥物泡酒,好好保管。”
10,《裁具藥性》:“味苦甘,性平,入肝腎祛風濕,強筋骨,是治療腰膝酸痛的特效藥。”
11,花楸藥液:“”味苦,氣平,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強筋健骨,止血通乳。桑寄生通經絡,排濕痹,治血崩引起的腰痛、肌肉無力、胎動、腹痛、痢疾、癰腫、牙硬、眉長。"
12,《裁具藥性》:“味苦甘,性平,入肝腎祛風濕,強筋骨,是治療腰膝酸痛的特效藥。”
13,《本草敬原》:“治腰痛者,腰乃,候於腎外,男藏精,女縛胞,寄生桑精之氣,故生虛損,故治腰痛。”"
14,增和方劑概論:味苦、甘、平、無毒。主治腰痛、小兒強背、癰腫、安胎、補膚、金瘡、除痹、女中、內傷不足、產後病、哺乳期。"
15,中醫:“苦,平。入肝腎經。消除風濕,滋補肝腎,強壯筋骨,養血安胎。本品既能祛風濕,又能滋補肝腎、強筋骨,最適合風濕、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者。本品性質溫和,專治肝腎。它是補益肝腎的重要藥物,因此也適用於肝腎不足、腰膝酸痛、肌肉無力等經常帶下的老年人和婦女。該產品具有滋補肝腎、養血安胎的功效,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沖任不穩引起的胎漏、出血、胎動不安。另外本品有降壓作用,近年來常用於臥床高血壓。”
16,神農本草經:“主治腰痛,小兒強背,癰腫,補皮,堅齒,長眉,安胎。”
17,《名醫別錄》:“去女崩,內傷不足,產後病,哺乳,治金瘡,除痹。”
18,《本草綱目》:“主孕出血,使胎堅。”
19,《醫學概論》:“桑寄生性平苦,主腰背,祛風廢,可治癰癰。治療全身背腰腿腳關節疼痛,祛風麻木,治癰腫瘡毒。還治婦女子宮出血,孕前漏血,產後哺乳困難,小兒背部強壯,且視力清晰,身心輕。”
20、《藥性論》:“能使胎堅,主孕出血。”
21,《日華子本草》:“助筋骨,益血管。”
22、《滇南本草》:“生槐樹者,主要用於大腸血、腸血、痔瘡。生桑樹者,可治筋骨痛,取筋通絡,得風寒濕痹。生花椒者,可治脾胃寒,嘔吐惡心;”也用於治療梅子瘡,婦女虛寒或崩漏。
23、《本草》:“祛瘡生瘡,追風濕,但強腰疼。”
24.《生藥材精要》:“清熱,養陰,追風。”"養血散熱,泡茶,舒筋活絡."
25.醫林綱目:“強腎瀉火。”
26、《本草回春》:“補中溫,治陰虛,壯陽,強關節,通經,補血養血,安胎止痛。”
27.藥理:“治療動脈硬化高血壓。”
28.《遼寧經濟植物誌》:“治淤滯性腎炎、月經不調、咯血、淋巴結核、心臟病、早期肺病。”
29.湖南藥理學:“治肝風眩暈,四肢麻木,酸痛,內傷咳嗽,小兒驚風。”
30.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祛風濕、消腫、清熱、化痰、理氣、止咳。治痢疾、疥瘡、吐血、子宮脫垂。”
30.《本草求真》:“味苦甘,性平和,不冷不熱。是補腎補血的必備藥劑。腎之緣主骨,血為主要來源,痛入腎。腎補了,筋骨就壯了,才不會癱瘓酸痛。血若補之,則為之蔭,而不枯。”
31,《本草筆記》:“苦、甘、平、無毒。適應癥:腰痛,小兒強背,癰腫,安胎,補膚,堅齒,長眉。主金創,除痹,女崩,內傷不足,產後病,哺乳期。”
32.雷公炮制藥物的藥性解釋:“治腰痛、風濕、強筋骨、補皮膚、治金瘡、益血管、長胡須、長頭發、強牙齒、安胎氣、排乳汁、止崩漏、斷其莖暗黃,是真。”
第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要含有廣寄生苷、槲皮素、金絲桃苷、槲皮苷、揮發油。
2.功能:本品具有鎮痛、抗炎、降血脂、抗腫瘤、抗高血壓、利尿、抗菌和抗病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