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浙菜名菜簡介

浙菜名菜簡介

相傳這道菜來源於“叔嫂傳寶”的故事:古時候,宋氏兄弟住在湖畔,以打魚為生。當地的反派趙大官見宋嫂有魅力,殺了哥哥,還想害姐夫。宋嫂勸妹夫出逃,做糖醋魚送別,要他“記住民間的苦”。後來姐夫有了名氣,擺脫了暴力,在壹次偶然的酒席上嘗到了這道又酸又甜的魚菜,最後找到了匿名出逃的嫂子,於是辭職重操漁民舊業。後人講了這個故事,模仿著做了醋魚。“西湖醋魚”成了杭州的傳統菜肴。西湖醋魚選用新鮮草魚。餓了1 ~ 2天,催排土腥味,活殺熟吃,不油膩菜。色澤鮮紅,酸甜可口,魚肉緊實,鮮美鮮嫩,勝於蟹肉,風味獨特。

烹飪前將草魚放入池中餓兩天,以消除土腥味,使魚結實。宰殺後,去除魚鱗、鰓、內臟,洗凈,從頭到尾切成兩片,然後用坡口刀切開,放入沸水中3分鐘,將筷子插在魚的下頜,能輕輕插入時盡快取出,將魚的背部相對放入盤中。用魚湯250克,加醬油、醋、紹興酒、白糖,煮開,倒入濕澱粉,攪拌成米湯,澆在魚上。

這道菜的特點是不放油,只放加調料的開水,魚肉切掉,講究其鮮度和原味。相傳這道菜出自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故事。宋年間(約公元1090年),蘇東坡出任杭州刺史,動員百姓疏浚西湖,大獲成功。作為對民工的獎勵,他命令家人把百姓贈送的豬肉給他們。根據他的經驗,降火,節水。等熱度夠了,他就美了,把它做成好吃的。是用酒分發給農民工的,家裏人誤把酒和肉壹起燒了。結果肉特別香醇好吃。人們稱贊東坡為人,把這種獨特的肉命名為“東坡肉”。

“東坡肉”經歷了代廚們的不斷總結和發展,被公開宣傳為杭州第壹道菜。操作方法如下:選取帶皮五花肉,刮幹凈,放入水鍋中焯水撈出,切成75克重的方塊;取壹個大砂鍋,底部放上竹箅子,鋪上蔥姜,放入豬肉,放入白糖和紹興醬,加蓋,燒開,小火燉2小時至酥爛,撇去浮油,放入陶罐中,皮朝上,加蓋,放入抽屜中蒸30分鐘至酥爛。

它的特點是油、軟、糯的口感。幹炸鐘是用杭州名產四香豆腐皮做的千炸鐘。因其色、香、脆而成為杭幫菜中的名菜之壹,深受人們的喜愛。思鄉豆腐皮產於杭州富陽東吳山村,故又稱東吳山豆腐皮。有超過65,438+0,000年的生產歷史。以上大豆和優質水源,18工藝提煉。腐皮薄如蟬蛻,油潤光亮,柔軟堅韌,拉力極大,有“金衣”之稱。很好吃,滑嫩可口。是制作各種名菜素菜的高級原料,也是炒鈴鐺的專用配料。配甜面醬、胡椒粉、鹽、蔥壹起吃更好。

“幹炸鈴”以四鄉特產豆腐皮為原料,切成方塊,卷上豬裏脊肉、精鹽、味精、紹興酒制成的餡料,再切成3.5厘米的塊,放入五成熱的植物油中炸至酥脆,取出,裝盤,配以蔥塊、甜面醬、椒鹽。這道菜因其黃亮顏色而得名,吃起來清脆如鈴。油燜筍是杭州的傳統風味菜肴。它使用清明節前後出土的嫩竹筍,用重油和糖烹制而成。它的色澤鮮紅,嫩滑爽口,鮮鹹中帶甜,吃久了讓人膩。竹筍是浙江的壹大特產,尤其是浙西山區,竹林如海。春夏之交數量豐富,夏秋兩季上市。10月以後,冬筍大量湧現,因此有“四季不缺筍”的美譽,竹筍也成為飲食烹飪中的重要原料。可謂“日無筍,食無筍”。

“油燜筍”是清明節前出土的壹種嫩筍,沿長度切開,拍松,再切成5厘米長的段。用花椒油煸炒後,加入醬油、糖、味精和鮮湯,煮沸後用小火煨至湯汁粘稠,再澆上香油。

特點是油重糖多,色澤鮮紅,味道香甜,屬於浙江傳統風味菜肴。根據傳說,在古代,有壹個乞丐偷了壹只母雞。在缺少鍋竈的情況下,他把雞用泥包起來,放在紫火上燒烤,煮熟後剝去泥皮。味道很好。後來,這種泥烤技藝被傳入賓館飯店,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逐漸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

烹飪方法如下:“選用重約1.5斤的嫩母雞,宰殺洗凈,去筋取出內臟,然後用山奈、八角、醬油、紹酒、白糖、精鹽、味精、蔥、姜絲腌制,再用豬網油、荷葉、玻璃紙層層包裹,用細麻繩紮緊,再用最外層包裹。”龍井蝦的創作,據說是受到蘇東坡《遙望江南》的啟發。字裏行間寫著:“不要為故國故友而懷念故國,趁年輕嘗試新火新茶與詩酒。”舊時有寒食節不升火的習俗,節後升火稱為“新火”。此時采摘炒好的茶葉,就是“明前”茶(清明節後兩天寒食),是龍井茶中的極品。龍井茶以“綠、香、甜、美”著稱,被清朝皇帝列為“貢品”。蝦被古人譽為“美食之寶”,不僅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還具有補腎壯陽、解毒等功效。用清明前的龍井鮮茶和新鮮河蝦烹制而成的“龍井蝦”,融合了兩者的精華。這道菜潔白如玉,香味誘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這是杭州的壹道名菜,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

"龍井蝦"是由清明節前西湖的新鮮龍井茶和新鮮河蝦制成的。菜肴色澤白綠,味道鮮香,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烹飪過程如下:將河蝦洗凈,將蝦擠幹,用蛋清、精鹽、濕澱粉糊;取10g龍井新茶,用50g開水沖泡10g;蝦片用四成熱油煮,再用茶葉、茶汁、紹興酒煮。墨魚又叫“烏賊”、“墨魚”。肉質肥美鮮美,是壹種常用的海鮮。中醫認為墨魚味鹹性平,有養血滋陰的作用。“炒墨魚卷”是溫州名菜,非常講究刀工和火候。墨魚用細花刀精雕細刻,快速煮熟後卷曲成麥穗狀,色澤潔白,造型美觀,魚卷裹緊鹵汁,酥嫩爽口。這道菜獲得了第二屆全國烹飪大賽銅獎。

油炸墨魚花

特色:歐菜有壹系列的墨魚菜,墨魚花的爆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壹。這是壹道刀工和爐工並重的甌菜名菜。脆、嫩、爽,造型非常好看。蜜火配方是用蜜汁法烹制的高級宴會甜菜。它以浙江特產金華火腿為主料,精選全腿質地最好的“中耀豐”公火腿,用冰糖汁反復泡蒸,直至肉質脆嫩、湯汁粘稠。它以同心安百裏、青梅和櫻桃為原料。它色彩鮮艷,鹹中帶甜,清香撲鼻,風味獨特。

金華火腿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礦物質。據《本草綱目》記載,金華火腿具有補腎養胃、生津壯陽、固髓強足的作用。在江浙壹帶,病後體弱的人,延年益壽的老人,生育的婦女都習慣吃火腿。因此,蜜火食譜不僅是壹種珍貴的食物,也是壹種高級的營養滋補品。“拉絲”是制作甜菜的常用方法。它加熱糖,把糖熬成糖汁。溫度剛剛好的時候放入原料,讓糖汁粘在原料上,拿起來就是拉成透明細長的糖絲,相當有意思。

“陳皮”是由浙江省特產黃巖蜜桔制成。橘子富含維生素C,酸甜可口。陳皮色澤黃亮,清脆爽口,酸中帶甜。是壹種營養價值高,口感好的甜菜。相傳宋末元初,胡人滅南宋,建立元朝,對居住在東南沿海地區的漢人實行殘酷統治。為了防備漢人反抗,規定每三戶只能用壹把菜刀。漢人對胡人也稱之為“胡頭”,“芋頭”與“胡頭”諧音,於是將胡人的頭比作芋頭,視為祭品,對胡人的統治者懷有深仇大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芋頭,別名:蹲。史記,卓文君雲;廬山之下,野有蟑螂,至死不餓。”吃芋頭有“寬胃填皮,治煩熱,破血滯,與魚同煮,和中補虛”的作用。因此,根據潮州家族的傳說,“鯡魚頭煮芋頭”的飲食習俗壹直流行至今。制作方法1。雞腿洗凈切塊,芋頭去皮,洗凈切成滾刀塊;2.熱鍋加油,倒入雞腿和芋頭塊,翻炒幾下,撈起;

3.鍋裏留壹點,然後倒入雞腿和芋頭塊,加鹽、味精和高湯,中火煨25分鐘,淋上香油,撒上蔥花,起鍋。

工藝提示:本品約需1.5杯肉湯;植物油300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