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遍野的烏桕、楓香、黃荊的葉子,隨著天氣轉涼,顏色逐漸加深,逐漸變紅,從黃色、明黃色到橘黃色、深紅色、嫣紅艷艷。秋日陽光下的占領源就像是墜入了壹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五彩繽紛,如夢如幻。醉人的紅葉是那麽的溫暖,那麽的奢侈,那麽的迷人,那麽的充滿活力和感染力!它有火的激情和旭日的輝煌。
如果說春夏之源充滿了青春和活力,那麽秋冬之源則顯示了成熟和繁榮。山裏的野果成熟誘人,壹串串灰色的野生獼猴桃掛在沿山路的高枝上炫耀。紅色的小刺果讓人眼花繚亂,野生的山茶花果實也掛滿枝頭,期待妳的采摘。房前的柚子也熟了,亮黃色。秋冬的源頭不僅果實累累,還有絢爛的花朵。妳看山腳下,沙灘上,田野裏,高坡上,雞冠花和姜荷花是那麽暖紅,山茶花是那麽美麗純潔。最讓人驚訝的是,坡頭和河灘上的蘆葦竟然是奇怪的紫紅色。微風來了,親切地向妳招手。湛源山的湖水也與山外不同,像壹塊塊碧玉鑲嵌在五顏六色的樹林裏。
那些如火如血的紅葉,那些遍地的山果,那些五顏六色的山花,成了秋冬最美的風景!
詹園是貴溪南部古鎮文房下轄的壹個1000多人口的小村莊。四面環山,落入良田。壹年四季都有山、湖、溪、古樹、蘆葦、鳥語花香,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當漫山遍野的楓葉、烏桕葉紅了,占源的吊瓜就熟了。前壹天,我約好了去采訪詹園。第二天壹大早,我就坐上占元村第壹書記彭的私家車,向山裏出發了。汽車進入文房境內,繞過植被茂盛的群山,在秋意濃濃的山野中沿著山腳的公路前行。山裏的空氣清新爽口。車子轉了九個彎,十八個彎,停在壹個山腳下的壹片開闊地,那裏有壹條小溪蜿蜒流過。壹大片還綠著的掛瓜藤沿著山腳鋪開,十分壯觀。壹名身著迷彩服的中年婦女從藤蔓下走了出來。她提著壹籃子橘子葫蘆向我們走來,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彭書記正忙著給我們介紹展園村黨支部書記鄒方祥。
還在車上,彭書記向我們介紹,掛瓜種植已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壹。詹園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村集體經濟薄弱。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是幫扶幹部的壹道難題。詹園村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種植吊瓜。2065438+2009年7月,幫助組織村幹部的城管幹部到安徽省潛山市學習技術。回去後,他們因地制宜地種掛瓜發展村集體經濟,村幹部帶頭。現在村裏的掛瓜基地已經擴大到30多畝,帶動了壹些貧困戶參與種植,為他們提供了創業機會。吊葫蘆種植,作為壹種產業,在源頭已經蓬勃發展。
走進基地,滿眼都是橘黃色的葫蘆,門球大小的掛在綠藤架下,真的很吸引人。我來到瓜藤下,聞到了瓜的香味。只是心裏覺得有點醉了。我忍不住靠近壹個球門大小的壁球拍了張照片。秘書彭笑著說,“古阿古阿到處都是珍寶,果實和根莖都可以入藥。《本草綱目》和各大中醫辭書均有記載。古阿古阿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1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有清肺熱、化痰止咳、潤腸通便的功效,對高血壓、高血脂、高粘血癥有輔助作用。”
早在三五個村民在古阿古阿基地忙著采摘成熟的古阿古阿。他們用竹籃和塑料桶裝滿,然後放在公路上,裝上卡車,運回村裏剝皮,清洗,晾幹。支部書記鄒方祥說:“我們村的瓜子能賣得好,供不應求。今年下半年掛瓜產量受天氣影響,但今年收成還是可以的,年底會把利潤分給貧困戶。”
如今,占元人沒有辜負家鄉優良的自然資源,掛瓜種得好,中蜂養殖也開始了。占元人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著中蜂,這個小精靈自己飛到了農場。占元人用木箱、木桶招待他們定居。精靈也懂得感恩,所以用醇香的蜂蜜回報主人。
如果養蜂多了,就會成為壹個產業。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蜂蜜多了,銷售就成了問題。頭腦活潑的駐村第壹書記彭自己設計了精美的蜂蜜包裝並申請了註冊商標,通過超市和互聯網將占元農民種植的原生態中華蜂蜜推廣到省內外,增加了村集體和村民的收入。彭書記領著我們來到山腳下壹戶養蜂幾十年的人家,只見十幾二十箱木質蜂箱散落在裏屋壹側的空地上。即將入冬的蜜蜂大多擠在蜂箱裏,不肯出來。
好花出好蜜,占源的蜜遠近聞名。“我們山裏春夏秋冬顏色多,割的蜜特別甜醇厚。”隨行的鄒誌書自豪地說。
主人家熱情好客,邀請我們進屋坐下。我們用勺子舀出晶瑩剔透的蜂蜜晶體,加入到我們的茶碗中,攪拌著給我們喝。喝壹口,沁人心脾,唇齒留香。
山裏的人淳樸勤勞。年輕人大多走出大山,到山外的城市或更遠的沿海城市謀生。老年人呆在村子裏,盡他們所能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有趣。Xi老師是個不安分的人。他70多歲了,但仍然精神矍鑠。他從鄉村教師的崗位上退了下來,日子過得不錯,但他坐立不安,領著老婆婆守在占元村後面的高山腳下的廣元水電站機房。用Xi先生自己的話說,“如果我們還能做點什麽,生活就有意思了。”。
山裏已經荒無人煙了,所以Xi夫婦養了幾只狗和雞來取樂。那天我們去詹園,不知怎麽老師就知道了。他剛剛邀請我們去他的水電站吃飯。那天,Xi先生剛從深港網抓了些小魚小蝦,加上夫妻二人種的蔬菜水果,晚飯足足有十幾個菜,非常豐盛。Xi老師和他的妻子在天堂裏過著悠閑的生活,早晨聞著鳥兒歌唱,黃昏聽著鳥兒歌唱。Xi老師就像瞻園山上的壹片紅葉。即使是霜降,她也應該是盛開的。
秋冬季節,山上水流幹涸,水電站往往不能全部運行,只有部分機組可以發電。我們很幸運。電站三臺機組中有兩臺正好夜間發電,壹晚上能發電1萬-2萬度。談到發電,Xi先生非常開心,難掩辛勤勞動後收獲快樂的自豪。
吃完飯,我從水電站回到市裏。透過窗戶,我看到占據了元山後山的楓葉和烏桕葉開始變紅,但沒有楊珊的紅那麽深。書記彭說,深秋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紅色,層林盡染,使湛園更加美麗。湛園人正計劃建設農家樂,利用大自然呈現的四季美景,發展鄉村旅遊。
在山裏旅遊紅火的時候,湛園人的日子就像深秋山上的楓葉壹樣紅火。
彭簡介
彭,出生於貴溪市,畢業於南昌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士學位,貴溪市融媒體中心幹部,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鷹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貴溪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了長篇小說《秋天的蝴蝶》、《古鎮之戀》、散文集《貴溪》,撰寫並拍攝了勵誌微電影《艾沙村》,參與編寫了《貴溪市誌》、《印象貴溪》、《貴溪》等多部地方史書。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文學獎項。散文、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散見於中國各級報刊和網站。部分作文入選中考命題研究專家聯合編寫的八年級語文試卷,20余篇文學作品編入各種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