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茱萸讀什麽

茱萸讀什麽

讀作“朱魚”

茱萸是壹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果實稱“萸肉”,俗名棗皮,供藥用,味酸澀,性微溫,為收斂性強壯藥,有補肝腎止汗的功效。生長於溫暖地帶,分布於中國大部分地區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藥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插茱萸習俗,相傳始於東漢,晉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裝飾美容、祝頌延年益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歷史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秋高氣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時,茱萸被認為能祛病驅邪,所以古人或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遊興,並把重陽節稱為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在重陽節這壹天,按照中國民間風俗,人們除登高望遠、暢飲菊花酒外,還要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重陽節與茱萸的關系,最早見於神話誌怪小說《續齊諧記》中的壹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壹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妳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壹個彩色的袋子,裏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壹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壹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茱萸在唐宋詠重陽的詩詞中經常提到它,這些寫到茱萸的詩詞主要有四種內容:壹是佩帶茱萸囊於臂肘;二是插茱萸於發冠;三是飲茱萸酒;四是以茱萸節、茱萸會代替稱重陽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謝新恩

作者:(南唐)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

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九日登高

作者:(唐)王昌齡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臯仙菊潤,霜飛天苑禦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九日齊山登高

作者:(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五首

作者:(唐)杜甫

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

即今蓬鬢改,但愧菊花開。

北闕心長戀,西江首獨回。

茱萸賜朝士,難得壹枝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