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概述
姜黃,別名:烏地祖、、烏頭、馬_、為姜科草本植物姜黃的塊根。苦,苦,冷。心肝膽經。
1.活血止痛:用於血瘀氣滯、肝氣郁結所致的胸腹部脅痛,經行腹痛,月經不調,腹部結塊,如(宇軒通經湯)。
2.用於濕熱神誌不清、濁阻清竅、癲癇等癥。,如白金丸、菖蒲玉瑾湯。
3.涼血清:用於血熱引起的吐血、鼻衄、血尿。配合生地黃、牡丹皮、梔子等涼血藥,能祛瘀生新,涼血止血不留瘀。
4.發黃:用於利膽發黃,可用於治療黃疸。常與茵陳、梔子、枳殼、青皮、芒硝同用。
藥物形態學
溫郁金長圓形或卵圓形,略扁,微彎,兩端漸細,長3.5 ~ 7厘米,直徑1.2 ~ 3.5 ~ 7厘米。表面呈灰褐色或灰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紋,縱紋顏色較淺。質堅實,切面灰褐色,角質;皮質內環很明顯。氣微香,味微苦。姜黃蛹呈紡錘形,部分壹端細長,長2.5 ~ 4.5厘米,直徑1 ~ 1.5厘米。表面呈棕灰色或灰黃色,有細皺紋。橫切面呈桔黃色,周邊呈褐色至紅褐色。氣味又香又辣。姜黃為長圓形圓錐或長方形,長2 ~ 6.5厘米,直徑1 ~ 1.8厘米。表面有淺縱紋或粗網狀皺紋。輕微的呼吸和苦味。
藥理鑒定:本品為理氣化瘀的重要藥物。它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行氣解郁、通經消痞,尤其擅長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部、肋部疼痛。
臨床應用治療自汗:郁金30g,五倍子9g,研磨後每次用10g左右。加適量蜂蜜做成兩個餅貼在兩個乳頭上,用布包好,每天換藥兩次。
藥理作用1。揮發油能促進膽汁分泌。2.它能抑制多種皮膚病原真菌。
化學成分含有揮發油,揮發油中含有姜黃烯、倍半萜烯醇、樟腦等。
用量及用法:6-12g,水煎,或入藥。外用適量。
註意事項:本品怕丁香(見丁香和姜黃)。
醋附姜黃:能引導藥物入血,增強疏肝止痛的功效,治療瘀血心痛。
政黨選擇
1.治心懸引起的焦慮疼痛:郁金250克,黃芩50克,白芍50克,枳殼50克(麩炒,去髓),幹地黃50克,大腹皮50克(銼)。上藥,小心均勻地銼平。每服壹次,取壹杯水,加半片姜,煎至六分熟,服壹會,不分時間。(《盛慧芳》玉瑾音子)
2、治壹切心(痛)、小腸、膀胱疼痛不能忍者:附子(炮)、姜黃、幹姜。分成細粉,醋煮為丸,如梧桐樹,朱砂為衣。每次服30粒,男的用溫水潑,女的用醋湯送服。(《神方》朱砂,壹種仙丹)
3、治女子脅肋脹滿,因氣逆轉:姜黃、木香、莪術、牡丹皮。白湯磨衣服。(《婦科方》)
4、治產後心痛,血氣沖死:玉瑾之燒性在末10克,米醋混灌。(口袋方巾)
5、治癲狂是因郁,痰涎壅信封:明礬150克,玉瑾350克。米糊是藥丸,蠍子大。每次吃五十粒,水就送下來了。(《技能處方》白金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