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海南最大的湖是哪個?

海南最大的湖是哪個?

海南沒有湖,但海南有河

海南島河流眾多,河系受穹隆構造影響並經劫奪作用後,自中央向四周輻射奔流入海。島上河流***有214條,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公裏以上獨流入海的河流40條,流域面積在3000平方公裏以上的河流,北有南渡江,西有昌化江,東有萬泉河,素稱海南島三大河流。河流的特點是:徑流來自降雨,兩者的時空分配不勻;巖石河床,上陡下緩,以短促著稱;洪峰高,歷時短(壹般是2~3天),中水期也不顯著;常水期河水清澈見底,但洪水期含沙較多,河流下遊多有淤積;分水嶺間多有低平山坳,特別是下遊分水嶺很不明顯,為跨流域調水帶來有利條件。

海南島地形如浮在海上的雪梨,尖端朝東北,軸長達300公裏,東南至西北寬約180公裏。島上地形復雜,中部稍偏西南群山聳立,遂向四周降低,主峰為五指山,海拔1879米,還有黎母嶺、鸚哥嶺、霸王嶺、尖峰嶺等,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高山周圍依次為低山、丘陵,沿海為臺地、平原。臺地和平原多分布在北部和東部,西部次之,南部最少。全島面積34104平方公裏,其中臺地占65.4%。三角洲和河谷沖積平原為1875平方公裏,僅及臺灣的25%。就地勢的高度、山體的寬廣、山嶺的陡峻,也遠不及臺灣。全島可利用土地面積3400萬畝左右,利用率達66.5%。五指山和四周的山峰構成壹道東北—西南向的100多公裏長的山丘帶,不僅阻擋了北來寒潮的南侵,而且使東南吹來的季風擡升致雨,因而五指山以南地區有良好的熱帶作物生長環境。

海南島的氣候具有日照長、氣溫高、熱量豐富、雨豪、風多的特點。島的東部受臺風威脅最嚴重,平均每年達1.8次,最多的1971年為6次。出現臺風最多的是8~9月。臺風往往帶來歷時長、強度大、雨區廣的連續暴雨,成為汛期降雨的最主要來源,並集中在每年的7~10月。臺風在島上登陸的地點90%左右是在東北至東南部,橫跨全島時,海口、寶橋、加積等地都同時發生較大降雨,若與南下的冷空氣遭遇對峙,則臺風雨量將大大增加。年受風災最大面積為120萬畝,受洪、潮威脅的耕地達50萬畝。

全島多年平均雨量為1758毫米,五指山東側有壹個多雨中心,中心圈的中平站最大雨量為5526毫米,而西部沿海地區如東方市年雨量僅702毫米,雨量年際變化相當大。年內分配亦有很大的集中性,非汛期(11月~次年4月)降雨量占全年雨量,東南沿海為20%~30%,西部沿海地區為10%,加上水面蒸發大,常易出現春旱。

洪水大多由臺風暴雨所造成,年最大洪峰壹般出現在7~10月,尤以9~10月出現次數最多,約占全年總次數的80%。洪水來勢兇猛,尤以西部地區更甚,其漲洪歷時僅占洪水總歷時的17%左右,但洪量集中,壹般三天洪量占壹次洪水總量的80%左右,約占徑流的10%,例如寶橋站1963年三天的洪量就占年徑流量的34.6%。

南渡江是島上最大的河流,發源於白沙縣南峰山,流向東北,斜貫島的北部,經儋縣、汀邁、定安、瓊山至海口市三聯村註入瓊州海峽。全長333.8公裏,流域面積7033平方公裏,河床坡降0.723‰,總落差703米。自發源地至加樂市,山巒疊嶂,中間有白沙、南豐、松濤等河谷小盆地。加樂市以下及大塘河、龍州河等支流為起伏和緩的臺地,河流沿岸為帶狀沖積平原。南渡江的出口——瓊州海峽,是由於地殼斷裂而陷落的狹長地帶。

南渡江最大的壹級支流龍州河,源頭建有雷公灘水庫和木色水庫,兩庫間的瀑布長年飛瀉,響聲如雷,已建成旅遊區。其下的臥龍山自古就有“臥龍山景觀十二絕”的美譽。

萬泉河位於島的東南部,發源於五指山林背村南嶺,上遊分南、北兩支。南支乘坡河(會樂水)為萬泉河的幹流,長109公裏,集水面積1387平方公裏,在合口嘴與北支大邊河(安定水)匯合後始稱萬泉河,經加積至博鰲港註入南海。全長163公裏,集水面積3683平方公裏,河床坡降3.2‰,總落差523米。幹流在斬旁嶺以上,大邊河在加興嶺以上,高山峻嶺,間有溝谷小盆地。以下至合口嘴水流在深山峽谷中,河床陡峻,灘險甚多。合口嘴至出海口,河床平緩,兩岸為沖積平原,河口呈葫蘆狀,港口如鉗,寬約100米。

昌化江發源於五指山北麓,北流經百花嶺瀑布後,折向西南流經樂東、寶橋西流入昌化港出海。全長232公裏,集水面積5150平方公裏,河床坡降5.5‰,總落差1272米。

海南島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07萬千瓦,可開發量87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4億千瓦時。目前已開發53萬千瓦,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全島海岸線長1725公裏,***有60多處港灣,最大潮差1.3~2.6米,平均潮差0.8~1.3米,13處潮汐資源蘊藏量為6.5萬千瓦,年發電量5.7億千瓦時。

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南島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南渡江親足口峽谷上的松濤水庫,是壹座以灌溉為主,兼有防洪、發電、供水、航運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樞紐。水庫集水面積1496平方公裏,總庫容33.4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20.83億立方米,年均供水量12.78億立方米。通過南豐輸水洞和總長5585公裏的各級渠道,連接著66座中小型水庫,組成統壹的灌溉系統,可灌溉海南島北部和西北部205萬多畝農田,占全島耕地的45%,並向10個縣、市供電。水庫湖面130平方公裏,點綴著大小不壹、形態各異的300多個島嶼,使松濤水庫成為璀璨奪目的“寶島明珠”。親足口壩址至九龍灘82公裏的峽谷中,有落差90米,規劃興建的葫蘆島、面前嶺和九龍灘三個梯級電站,總裝機3.1萬千瓦,年發電量1.429億千瓦時。

萬泉河上遊的牛喉灘峽建有牛路嶺水庫,集水面積1236平方公裏,總庫容7.79億立方米,正常水位105米,電站裝機8萬千瓦,於1979年投產運行。

昌化江中遊有廣壩跌水40米,在跌水之上興建了以發電為主、結合灌溉、供水的綜合利用的大廣壩水電站,總庫容17.1億立方米,最大發電水頭87米,裝機24萬千瓦,年發電量5.2億千瓦時,是海南省目前最大的水電站。它可灌溉東方、昌江兩市、縣農田50萬畝,在下遊利用戈枕攔河壩結合高坡嶺等水庫,可灌溉農田19萬畝,還可供東方市的八所鎮生活和工業用水。

全島現有大、中、小型水庫與蓄水工程2402座,有效灌溉面積350萬畝,占耕地面積的54.7%,抵禦20年壹遇洪潮水位的江海堤防***471.88公裏,捍衛耕地37.2萬畝,城鄉生活及工業供水2.39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