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帶魚的籽可以吃嗎?帶魚的幼蟲能吃嗎?

帶魚的籽可以吃嗎?帶魚的幼蟲能吃嗎?

帶魚的魚子可以吃,但不建議吃,因為帶魚的魚子裏往往會有壹些寄生蟲。這些寄生蟲非常小,像頭發壹樣細,不容易看到,也很難清理。另外,在魚子的烹飪過程中,魚子很難煮透,想吃帶魚的魚子壹定要小心。

擴展數據:

帶魚簡介:

1,簡介

帶魚屬於帶魚科,鱸形目,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的硬骨魚。又名刀魚、裙帶、肥帶、油帶、牙魚等。,是兇。黃海沿岸的青島和日照市被稱為蛇頭。帶魚的體型扁平如絲帶,銀灰色,背鰭和胸鰭為淺灰色,有微小斑點,尾巴為黑色,帶魚尖端較大,向尾部逐漸變細,高度為頭部的兩倍,全長約1米。它很兇猛,主要以蝦和魷魚為食。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在我國分布於黃海、東海、渤海和南海。與大黃魚、小黃魚、魷魚並稱中國四大海鮮。

2.形態特征

帶魚,帶狀體,平側。前背腹緣平行,體長壹般50-70cm,最大120cm。

頭狹長,尖鼻長。眼睛大,位置高,眼間距平,中心略凸。大嘴;直,嘴裂的後邊緣到達眼睛下方。帶魚?下頜比上下頜長,突出。

牙齒堅固,側面扁平而鋒利,每頜前有兩對鉤狀犬齒,上顎有10-13側齒;下頜骨有12-14顆側牙。鰓孔寬,鰓耙(8-14)+(15-24),薄而短。體表銀灰色,無鱗,但表面有壹層銀粉。側線在胸鰭上方明顯向後彎曲,沿腹線到達尾端。

體光滑,鱗片退化為銀膜。側線在胸鰭上方明顯彎曲,沿著腹部邊緣延伸至尾端。背鰭1285-145,始於頭後部,至尾端。

臀鰭88-13-13完全由分離的小突組成,僅露出棘尖,1鰭的棘非常小。胸鰭11-12,短而低,無腹鰭,尾鞭,尾鰭消失,體銀白色,背鰭和胸鰭上部淺灰色,有細黑點。尾巴是深黑色的。脂肪較多,集中在外層。

帶魚腹部有自由的刺。遊泳時,它靠擺動身體向上遊,不用鰭劃水。

捕食蝦、魷魚等小魚、洄遊性魚類。帶魚種類繁多,貪吃,有時會吃同壹種食物。

有壹個日夜垂直移動的習慣。白天,該群體居住在海洋的中層和下層,晚上在海底活動。帶魚壽命在8年左右。1齡魚平均體長18 ~ 19cm,體重90 g ~110 g,可當年繁殖,二齡魚可長至300 g左右..

3.地理分布

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我國沿海各省均可見到。

中國沿海的帶魚可分為南、北兩類。北方的帶魚個體比南方的大。在黃海南部越冬,春季遊向渤海,形成春魚季,秋季返回越冬區,形成秋魚季。

南方帶魚每年根據季節不同沿東海西部邊緣南北移動,春季向北遷徙,冬季向南遷徙。東海帶魚可分為春季洪水和冬季洪水。

帶魚產卵時間較長,主要在4-6月,其次是9-165438+10月,產卵量為25000-35000尾,產卵適宜水溫為17℃~23℃。

4.生活習慣

帶魚遊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中央,晚上下降到海底。休息時,頭朝上,身體垂直,只靠揮動背鰭和胸鰭,眼睛看著頭上的運動。如果發現獵物,背鰭迅速振動,身體彎曲,撲向食物。

帶魚有成群排隊的特點。每年春天,水溫升高,帶魚成群結隊遊向岸邊,由南向北,正是捕魚季節。在冬季的至日,水溫下降,帶魚會遊到深水中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