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名稱
歸脾湯
來源
正常身體類別的要素
形式
炒白術、當歸、茯苓、黃芪、龍眼肉、遠誌、酸棗仁各3克;木香(1-5g);烤甘草,三分(LG);人參壹元(3g)。
方哥
歸脾湯由人參、芪制成,宜歸草助神。酸棗仁龍眼肉,用生姜、大棗炒,益心脾;心悸健忘可消除,便血崩漏總能治愈。
平方解
此方多因思慮過度,勞傷脾破裂,氣血不足所致。治療以補益氣血、健脾養心為主。心藏神主血,脾主思主血,思慮過度,暗耗心、脾氣和血,脾虛則體虛少食;氣血不足會導致驚悸、心悸、健忘、失眠、盜汗;面色蒼白,舌淡,苔薄白,脈緩,都是征兆。方中用人參、黃芪、白術、甘草補脾益氣生血,使之氣盛血生;當歸、桂圓性溫,養血養心;茯苓(多為茯苓)、酸棗仁、遠誌;木香芳香散結,理氣健脾,配伍大量補氣健脾藥物,可恢復中焦功能,防止大量補氣補血藥物油膩阻胃,使補而不滯,補而不膩;在用法上,生姜和大棗調和脾胃,以豐富來源。
功效和功能
補氣血,健脾養心。
療法
主治:心脾兩虛,心悸健忘,發熱乏力,納差,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弱,脾不統血便血,月經初潮,色量輕,或淋漓不盡。
加生姜5片,大棗3枚,水煎服,每日1劑。九劑包括蜜丸、蜜丸、蜜丸、濃縮丸,蜜丸:每次6g,蜜丸:每次9g,蜜丸:每次1丸,濃縮丸:每次8-10丸。空腹或飯後用溫水送服,每日2 ~ 3次。藥膏:每次9 ~ 15g,每日2次,開水沖服。
兼容性特征
壹是心脾同治,重在脾,使脾旺,氣血生化活躍,名歸脾,就是這個意思;二是氣血為輔,但重在補氣,即氣帥為血,氣旺血自生,血足養心;第三,藥物輔以木香,理氣健脾,不是郁滯。
臨床應用
1.處方要點:本方常用於治療心脾血虛。心悸失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血或崩漏、舌淡脈弱是辨證要點。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於治療胃脘痛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性紫癜、冠心病等心脾血虛、脾不統血患者。
加減和剪切
崩漏感冒出血者,可加艾葉炭、姜炭溫經止血;發熱者加生地黃炭、阿膠珠、棕櫚炭清熱止血。
註意使用
出血屬於陰虛血熱,慎用。
文學摘要
1,王昂《解表養陰藥方》:“此手滿陰,足太陰。血不歸脾則出疹,人參、外科、黃芪、甘草性溫,補脾;沈復、遠誌、棗仁、桂圓味甘、酸、苦,所以養心也是脾之母。當歸滋陰養血,木香行氣舒脾,既能活血化淤,又有助於人參益氣。強則能吸血,血歸經絡,諸癥皆除。”
2.《正常身體要領》卷二寫道:“跌仆等病,氣血損傷;或者想著傷脾,血虛火旺,失眠;或燒心、精神萎靡、心慌、自汗、大便不規則;或者血液上下奔湧。”
以上是歸脾湯的壹些知識。想了解更多中醫驗方,請繼續關註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