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講究?

端午節吃粽子有哪些講究?

端午節最早的食物應該屬於西漢的“貓頭鷹湯”。引用《史記》、《武帝列傳》說:“漢朝派貓頭鷹到董軍,五月五日,給百官喝的是貓頭鷹湯。吃它是因為惡鳥。”大約是因為貓頭鷹很難捕捉,所以吃貓頭鷹湯的習俗沒有持續下去。備案是端午節的主角——粽子,出現在東漢以後。直到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風土人情》:“五月五日,同至日之夏,...先過這兩天節,再用糯米葉包好,拌小米,用純灰汁煮。與此同時,還有壹種端午節食品,叫做“甲魚”,在晉代只是曇花壹現,後來就銷聲匿跡了。唯有粽子,在《風土人情》中被稱為“粽子”,成為千百年來屈原傳說中最受歡迎的端午節食品。

根據《地方風俗》記載的做法,當時的粽子以小米為主,除小米外不添加其他餡料。然而,在註重飲食的中國人的巧妙管理下,我今天能看到的粽子在形狀和內容上都有了變化。

首先,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四邊形、枕形、小塔形、圓棍形等等。粽子葉的材料因地而異。因為南方盛產竹子,所以就地取材用竹葉包粽子。大多數人喜歡用新鮮的竹葉,因為用幹竹葉紮的粽子煮熟後沒有竹葉的香味。北方人習慣用蘆葦葉紮粽子。蘆葦葉細長窄,要兩三片重疊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千差萬別,有兩三斤重的巨型豆粽子,也有小巧玲瓏、不到兩寸長的甜粽子。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既是肉又是菜,有甜有鹹。北方的餃子以甜為主,南方的餃子甜少鹹多。素材的內容是最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概有三種:壹種是糯米做的白粽子,蒸熟了加糖吃。另壹種是棗粽子,以棗和果脯為主餡。第三種是紅豆沙粽子,比較少見。華北還有壹種粽子,用黃米代替糯米,餡是紅棗。蒸熟了,看到黃澄澄的紅棗嵌在黏糊糊的小米裏,有人稱之為“黃金包裹的瑪瑙”。

浙江湖州粽子香軟,分鹹甜兩個品種。用鮮豬肉腌制,用上等醬油浸泡。每個粽子裏面都是壹塊肥肉和壹塊瘦肉。湯圓裏面是棗泥或者豆沙。加壹塊豬板油在上面。蒸熟了,豬油拌豆瓣醬,非常爽滑適口。五芳齋生產的粽子尤其有名。餡料都是專人挑選,有八寶餃、雞肉餃、豆沙餃、鮮肉餃等等,各有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角餃子也很有特色。先將糯米和紅豆泡半天,加入胡椒面、川鹽和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小湯圓。大火煮三個小時,然後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吃起來外酥裏嫩,還挺有味道的。

廣東中山鹿豆粽子的特點是圓棒形,手臂粗細。食材也有甜鹹之分。甜的有蓮蓉、紅豆蓉、栗子蓉、棗泥;鹹的有臘肉、燒雞、蛋黃、扇貝、香菇、綠豆、叉燒。

閩南的粽子分為堿粽子、肉粽子、豆粽子。堿性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堿液蒸出來的。它又粘又軟又滑。加蜂蜜或糖漿的冰特別好吃。肉餡餃子的材料有紅燒肉、香菇、蛋黃、蝦皮、筍幹。廈門的肉包子是最有名的。豆包在泉州很受歡迎,是用九月豆拌壹點鹽,用糯米包著做成的。蒸熟了,豆子聞著香,有人就著糖吃。

談論端午節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現在人們只知道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但據專家考證,粽子只是壹種常見的民間食品,最初並不是在端午節才固定下來的。都說端午節吃粽子是對屈原的祭祀,是後人依戀形成的,只是反映了民眾的意願。其實吃粽子(清明節前壹天)的起源比端午節吃粽子還要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的。直到現在,許多地方仍然有清明節前壹天吃粽子的民俗。

端午節吃粽子作為壹種民族習俗,最早出現在西晉周初寫的地方習俗中:“仲夏端午,烹粟。”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

粽子方言的演變

春秋時期,小米用茭白葉包裹成角狀,稱為“角粟”;用竹筒包裝的大米密封烘烤,稱為“筒粽子”。

東漢末年:草木灰浸泡小米,因水中含堿,小米用樹葉包裹成四邊形,煮熟後做成成廣東堿粽子。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做粽子的原料除了大米,還加入了益智仁,煮出來的粽子叫“益智粽子”。

南北朝:雜粽子出現。品種增加了,飯裏混了動物肉、栗子、紅棗、紅豆,包好的粽子也作為禮物交流。

唐代:粽子用的米“潔白如玉”,粽子的形狀出現圓錐形和菱形。日本文獻中有“大唐粽子”的記載。

宋朝:有艾葉包的“艾香粽子”和“蜜餞粽子”。見蘇東坡詩“粽子裏見楊梅子”。這時也出現了用粽子堆成亭臺樓閣和木制車馬的廣告,說明吃粽子在宋代是非常時尚的。

元代:粽子的包裹材料由野菜葉變為野菜葉,突破了野菜葉的季節限制。

明代:出現了用蘆葦葉包裹的粽子,附加的材料已經出現了豆沙、豬肉、松子、棗、核桃,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清代:“火腿粽子”出現。

現在的粽子有上千種,五顏六色。現在的糯米壹般都是用糯米殼包裹,但內涵和顏色要看當地的特產和風俗。比較有名的有桂圓、肉、水晶、蓮子、蜜餞、板栗、麻辣、酸菜、火腿、鹹蛋。

大江南北品明宗

廣東粽子: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獨特。除了鮮肉粽子和紅豆沙粽子,還有以雞丁、鴨丁、叉燒、蛋黃、香菇、綠豆沙為餡料的什錦粽子。

閩南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臘粽子、堿水粽子享譽海內外。燒臘水餃的米飯壹定是最好的,豬肉是五花肉,豬肉先腌制香爛,再加上香菇、蝦仁、蓮子、紅燒肉湯、糖等。吃的時候蘸上蒜泥、芥末、紅辣醬、蘿蔔酸等調料,香甜爽滑,油而不膩。

寧波粽子:浙江寧波粽子呈四邊形,品種有堿水粽子、紅豆粽子、紅棗粽子等。其代表品種酸水粽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酸水,用老黃葉包裹而成。糯米煮好後變成淡黃色,可以蘸白糖,又香又好吃。

嘉興粽子:嘉興粽子呈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比如鮮肉餃子,瘦肉裏往往夾著壹塊肥肉。餃子煮熟後,肥肉的油滲進米飯裏,入口肥而不膩。

北京粽子:北京粽子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小,呈斜四邊形。在北郊農村,人們習慣吃大黃粽子,又粘又香,餡多是紅棗和紅豆沙。

其他著名的粽子還有四川和湖北的辣粽子,貴州的腌粽子和蘇北的鹹蛋粽子。

上海有很多種粽子。

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口感綿軟,味道濃郁。它的形狀底部是平的,正方形和五邊形,壹個角朝上,其余的向四面八方延伸。廣式餃子的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枕包餃子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等,其他還有堿水餃子、豆沙餃子、鮮肉餃子、鮮肉蛋黃餃子、紅豆餃子等。

淮陽的特色水餃,以老板齋、揚州飯店為代表,有“八味八式”,正宗的“小腳”粽子,四角形紅棗紅豆粽子,秤砣形蛋黃栗子粽子,元寶形火腿粽子,三角豆瓣鹹肉粽子,抱枕鮮肉粽子,長枕雞肉粽子,菱形豆沙粽子,各具特色。

Kutokuhayashi供應的蘑菇湯圓、豆板湯圓、豆沙湯圓、紅豆紅棗湯圓、松子白米湯圓、羅漢湯圓都是素食。

清真洪長興的粽子很清真,外殼微綠,棱角分明,外表細膩,味道純正,尤其是“牛肉粽子”,是其他幫派沒有的。

沈大成,嘉興粽子店,五芳齋和其他傳統專賣店供應各種粽子,如紅豆沙,鮮肉,白米飯,紅棗和紅豆,以及新鮮的蛋黃。沈大成首創了咖喱雞粽子,這是豐富多彩的。各種粽子的品種、形狀、味道、顏色都不壹樣。廣式抱枕包裹的大粽子450克,而迷妳粽子只有25克。

洋粽子

日本:粽子被稱為毛娟,在農歷五月五日吃。它是用竹葉或竹葉包裹米粉,長成圓筒狀而成。

越南:農歷端午節吃粽子。鹹水餃用糯米、蝦仁、瘦肉、紅豆包著,鹹蛋半個;堿性粽子是用椰絲、蝦米、綠豆把糯米粉包成菱形,蘸糖吃。肥肉餃子用糯米、排骨肉、蝦、綠豆和五香調料包好,煮熟,去皮切片食用。

泰國:潑水節和雨季吃粽子,主要是甜粽子。它是用椰汁浸泡糯米,配以椰肉、黑豆、芋頭、紅薯,用芭蕉葉包裹,蒸熟後食用。

墨西哥:有壹個慶祝玉米豐收的“粽子節”。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用芭蕉葉包裹玉米和牛肉、雞肉、胡蘿蔔、土豆、辣椒等。在吃之前把它們煮熟。

此外,哥斯達黎加、洪都拉斯、秘魯等國也有吃粽子的習俗。

妳對端午節昵稱了解多少?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得最多,達到20多個,是別名最多的節日。比如有端午、端午、端陽、崇武、重陽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長節、普傑節、龍舟節、玉蘭節、粽子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