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醫必讀古書,用藥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讀被濫用的古名方!
歸脾丸——不是健脾益氣的方子!
歸脾湯,因為裏面有壹個脾字,而且方中的藥物也都是常見的補品,所以在脾虛氣弱、氣血兩虛等情況下經常使用。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歸脾湯的適用範圍比較窄,很多針對脾虛等問題的朋友濫用歸脾湯和歸脾丸,可能會造成壹些不必要的危害。
正常身體類別的要素
對跌打損傷、氣血損傷、思慮傷脾、血虛火旺、失眠、心脾疼痛、神疲乏力、心悸驚悸、自汗盜汗、大便不規則或血沖下等病癥有很好的療效。
白術、當歸、茯苓和黃(炒)龍眼肉、遠誌、酸棗仁(炒,每顆1元)、木香(5分)、甘草(炒,3分)、人參(每顆1錢)
將生姜和大棗加水煎煮。加柴胡、梔子,即加味歸脾湯。
歸脾湯,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忘了有個講師說這個方子的時候說肝血和心血可以歸於脾血,好像是這麽個意思,但是脾主血,肝藏血。如果真要歸屬的話,應該叫歸肝湯。
其實古代人並沒有這麽簡單的命名。脾藏意主思,思多傷脾。這是為什麽呢?記得《內經》有壹句話“二陽之病,致心脾”。這句話的意思是,有些人平時想的太多,總有事情要想,卻想不出為什麽。所以太多的能量被壓制在脾臟,導致脾臟本身的正氣,沒有辦法回歸,也就造成了假性脾虛的癥狀,而這種過多的思維能量會消耗心脾的營養,導致整體供血不足。歸脾湯是調理氣血、安神養心、恢復脾氣的方劑。脾氣歸元,則氣血統壹,出了毛病的血才能歸經,心才能安寧,神才能活。
那誰不能吃歸脾湯?所有的疾病都是由心神引起的,最常見的癥狀就是脾胃。以我的經驗,很多人的脾胃問題都不屬於歸脾湯的範疇。壹是傷飲食,二是傷情緒,三是傷淫蕩。
如果傷害飲食,用歸脾湯會讓上腹部更悶。雖然有木本植物輔助,但由於脾胃不空,消化起來比較困難。
對於被情誌所傷的人,用歸脾湯會讓心脾的壓抑能量更加壓抑,但在情誌問題解決之前,還是沒有辦法讓能量通達。
如果妳在淫蕩快感中受傷,用歸脾湯相當於雪上加霜,尤其是人參的情況。
對於以上情況,基本可以包括大部分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所以濫用歸脾湯並不是壹個好的選擇。
陳修園對此說的很詳細,但他還是以藥論藥,這裏就不摘錄了。
所以歸脾湯的適用範圍比較窄,尤其是現代人的生活環境。當然,如果真的是血虛氣弱引起的思維問題,可以暫時用歸脾湯緩解,然後解決內心的煩惱,才能根治病根。否則就白費了。很多看似心肺虛弱的人,壹開始服用歸脾湯可能會因為其補氣通經的功效而有所好轉,但長期服用難免有損傷。也要仔細檢查安全。
走遍天下,笑對眾生,人生應該是自由的,何必自尋煩惱。
江河日下,從古到今的學習,知識要融會貫通,為什麽會有很多限制?
給予自然
專註於原療,從根源上解決身心問題。
如果妳有任何關於健康、心理、實踐方面的問題,歡迎和我交流。
如果妳覺得這篇文章對妳有幫助,請分享妳的知識,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