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拼音名Yuè Guì Yè
來源:樟科月桂的葉子。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月桂。
收獲與貯藏:秋季收獲,曬幹。
原始形態的常綠喬木,高912m,樹皮深棕色。葉互生,革質,長圓形或披針形,長約611cm,寬24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稍波狀,卷背,深綠色,壓碎後有香味;羽狀脈,兩邊隆起;葉柄長約1cm,紫色。傘形花序腋生,雌雄異株;花小,直徑34mm,黃色,總花梗長約1cm,基部有總苞;雄性花被片4,倒卵形,先端鈍;雄蕊12,每輪排列3枚,花藥向內分裂;雌花花被4,雌蕊1,子房1室,柱頭短,稍頭狀。漿果呈橢圓形和深紫色。四月開花。
5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原產地中海地區。
資源分布:江蘇、浙江、福建、臺灣省、四川、雲南有引種栽培。
6性狀鑒別葉卵圓形或披針形,長611cm,寬1.54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後卷,上表面灰綠色,下表面灰白色,兩側側脈和網狀脈突出,無毛;葉柄長58毫米,無毛。皮革,不易破損。氣息清香,味道辛辣清涼。
7化學成分葉含芳香油,主要成分為芳樟醇、丁香酚、香葉醇、1,8 8案葉油素、松油醇、醋柳醇。它還含有倍半萜內酯:大根香葉內酯、月桂烯醇內酯、木香烴內酯、artemorin、verlotorin、balconine內酯(santamarin,balchanin)和renomu。它還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山奈酚、槲皮素、3蘆丁、3葡萄糖苷、3半乳糖苷、3鼠李糖苷、3阿拉伯糖苷和蕓香苷。此外,還含有(D-葡萄糖-甘油型)3-辛糖(Dglucoglycercr3octulose)。仍有生物堿:網織堿、boldine、放線菌酮、N-N-甲基放線菌酮、異山莨菪堿、noriedomesticine、新木脂素、勞諾賓、nandigerine、hernangerine和cryptodorine。
樹皮和木材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α-乙酸松油酯和1,8案樹腦。樹皮含有番荔枝堿、葉黃素和無根藤堿。
根含有葉黃素、無根藤生物堿和cardiopalmatine。
8.藥理作用和抗病毒作用皿中試驗表明,將直徑為2cm的圓形濾紙浸入月桂葉油中,使其在皿中蒸發,在皿蓋中加入0.02ml鼻病毒17稀釋液(含病毒100 TCID 50),在33℃下60分鐘將其殺死。與鼻病毒17、流感病毒A3昆菌75、腺病毒7型五株接觸30分鐘、60分鐘、120分鐘,接觸60分鐘以上效果明顯。在鼻病毒17,100 ~ 1000t中加入0.2ml人胚胎氣管塊。如果吸附時間超過3小時,揮發油不能完全殺死病毒。提示部分病毒侵入氣管塊細胞,但揮發油不能進入細胞。用月桂葉油配制的搓酸給人鼻,以單寧酸作對照,說明揮發油有短期預防感冒的作用,且無副作用。
9性味;微溫
10功能主要用於健胃理氣。主要腹脹腹痛;摔傷;疥瘡
月桂葉11用法用量內服:煎服,36g,外用:適量,煎服,洗浴。
12摘自《中華本草》
使用月桂葉的方劑復明湯具有損傷作用。紅花中所含的紅花黃色素、棕櫚酸、肉豆蔻酸、月桂酸等成分對炎癥和棉球肉芽腫形狀有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更多的處方使用月桂葉。
古書《本草綱目註》月桂葉:【卷六木部】桂子,以袋中雜菊為枕,久已失位,葉軟長,入冬猶在。溫暖可口。...
古今醫學體系全集:【98卷】飲食第五類開篇。早上樹下鋪上布片,花頭用棍子打好放好。用茶葉壹斤左右,露桂花壹兩,用厚皮紙包好,密封。藝偉...
本草綱目:【卷十九】二十二種陳藏器,大如河貍豆之辛香。古代傳說,月中、月下,仍有山,月桂樹仍有藥用價值,月桂樹自知其功。今天江東到處都有人不知道北方在幹什麽。...
中國醫籍考證:【卷二十二】唐明經絡(二)。補充和打印。易現在出名了。丁酉,本朝順治。平陽知府李月桂是舊版本的殘余。再次成為補丁。他的書主要以淺顯的問題和艱深的經典為主。優小童...
本草綱目:【主治百病】癰疽